急诊科60例投诉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时间:2022-07-06 05:49:19

急诊科60例投诉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018-02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投诉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记录在册有关投诉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诊科投诉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急救前、现场急救、转运途中急诊科内处置这四个方面。结论: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进一步提高急诊科的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投诉原因分析 对策

急诊科是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我院急诊是集急诊、120联动为一整体的科室,患者病情急,就诊匆忙,患者与家属缺乏就医的心理准备,在就诊的过程中稍有不如意,即可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导致投诉的发生[1]。如何减少护理投诉,并从中获得信息,受到启发,引起思考,提高服务质量,是新形式下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新问题[2]。笔者收集并分析了我院急诊科2006~2010年护理投诉60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急诊科患者及家属到急诊科、护理部、医务科等等科室进行投诉并经核实的护理投诉40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各部门对每起投诉的详细记录,按投诉发生的时间、原因、人员等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分析。统计出各原因的例数,见表1

表12006年-2010年急诊科投诉各原因的分析表

急救前现场急救转运途中科内处置

200693 32

200774 22

200844 32

200923 23

201013 21

合计 23 151210

1.3结果: 根据上表,我们分析投诉的原因主要存在是四方面

1.3.1 急救前:出诊延误:护士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接听120电话时未详细询问地址、联系方式,导致出诊时司机因方位不明走错路,而又无法有效联系患者,使救护车空跑或延时到达;急救人员抢救意识不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人员不足,二线、三线护士来得不及时;司机对道路不熟悉或交通不畅,特别是上下班人流高峰期,影响急救车行使的速度,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误;

急救反应慢:出诊时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伤病员评估不足,未能更好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携带药品及仪器,导致到达现场急救时由于药品及仪器不符合现场使用,再折返车内拿取所需费时,而对伤员延时救治[3]。

患者及家属的心情迫切: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患者及家属第一次呼叫救护车,心情迫切,短短的时间也感觉很久;

1.3.2现场急救中:由于是急救,护士都是执行口头医嘱,容易导致差错; 技术掌握不熟练,在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未能及时、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仪器设备,未能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急救药物的使用;由于救护车上所携带的急救药品、设备等限制,客观上为急救工作安全性增加了一定难度; 急诊医生在没有任何辅助检查设备的情况下,在短短的时间内要诊断出患者的疾病,容易误诊,当送到病房,如果与病房医生的诊断不符合,也容易引起纠纷的发生;

1.3.3 转运途中 :转运途中路况不良,车内照明不佳,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细致,或者医生坐在副驾驶位置,未与护士一同坐在患者旁边观察患者病情,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运送时没有拉起床栏,对不合作的患者没及时使用约束带,致患者摔下车床;驾驶员技术或者路上的突发事件,如塞车、汽车故障等;患者烦躁,或者汽车颠簸厉害,造成静脉通道脱落,液体外渗等;到达现场未能充分告知使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未能详细而快速地了解病情,评估疗效,特别是危重患者、重症患者、生命征不平稳的患者未能预见性地交代病情。

1.3.4 科内处置 :急诊科与住院部之间未做有效的沟通,无床位或者床单位准备不及时、抢救器材准备不及时;急诊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导致医患沟通困难;医院设置中绿色通道不畅通,急诊患者等同于平诊患者;到达现场未能充分告知使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未能详细而快速地了解病情,评估疗效,特别是危重患者、重症患者、生命征不平稳的患者未能预见性地交代病情。各种院前急救原始资料记录、院前急救医疗、护理文书书写、保存缺陷,部分患者只履行口头告知义务而没能书面签字;

1.4 对策

1.4.1及时出诊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出诊,根据"120"指挥中心的电话和地址,首先直接与患者或家属联系,保证出车路线正确,情况许可下,让患者家属于指定位置等候,避免寻找,延误时间。同时由医生了解患者病情,护士及时评估,并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药品、仪器,使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到达现场可以快速、准确使用,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1.4.2 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 :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穿刺留置输液、处理复合伤等培训和考核,提高现场急救应急能力及服务质量,让护士具备扎实的综合医学理论知识,练就一身娴熟的现场救治的基本技能。

对急救人员明确责任、奖惩分明:制定急救人员绩效工作分配细则,将评先进、评优秀、晋升职称等考核细则与平时工作相挂钩,使急救人员平时工作能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

加强工作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换位思考,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认真落实护理的各项核心制度,尤其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

1.4.3 加强救护车管理:救护车随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物品、仪器、药品准备齐全、充分、完好。每班认真交接,定人、定期检查,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急救畅通;明确职责,各救护车所用设备均由专人负责,每班均交接、清点、补充,机器、设备开机运行。

1.4.4加强途中转运护理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急救环境,及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是确保急救护理程序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4]。在转运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谅解,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安全护理转运时固定车床,拉起床栏,对不合作患者使用约束带,保持合适安全的转运,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医生和护士都守侯在患者身边,随时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面色,对意识清醒者,定时进行简短对话以判断意识的改变,同时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属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1.4.5完善绿色通道:申请配备便捷的通讯设备,及时于相关科室沟通协调,准备好专科急救器材,保证抢救药品、仪器及时、正确使用。完善急救流程,随时保持绿色通道的畅通,增强风险意识。

1.4.6 规范护理文书:重视院前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在完成急救任务的基础上,准确、及时地书写院前护理记录,记录出诊到达时间、上车时间、到院时间、抢救措施实施时间、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病情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

1.4.7加强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急诊科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只有沉着、冷静、稳重、严肃,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做到临危不乱,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抢救工作,才能够保证急救质量,让患者家属信任。

1.4.8 合理应用人力资源:护士长根据现有的编制进行弹性排班,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各个时段的护理力量,按需流动变超负荷为满负荷工作,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适当增加中、夜班护士人数,并安排护士备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灵活启动备班人员

1.5 结论: 总之,急诊室是风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的科室,患者及家属的心情焦急,对医务人员要求过高,期望值过大,我们只有充分分析总结容易产生纠纷的因素和环节,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进一步提高急诊科的工作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韩兰萍.急诊科患者投诉护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6,23(7):83

[2] 梁亚群.急诊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2.)

[3] 徐惠兴.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9.5(25)

[4] 李患礼. 陈瑶.急诊与医疗纠纷[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3):1323-1324.

作者单位 620010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

上一篇:护理本科男生临床带教体会 下一篇:冠状动脉搭桥术35例麻醉处理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