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的物理教学理论分析及实践

时间:2022-07-06 04:35:40

基于生活情境的物理教学理论分析及实践

摘 要:物理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同时也是现代技术的理论基础,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物理教学,是以教学改革为基础的物理课程改革,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兴趣和内在动机,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高中物理;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生活性原则

生活性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需要出发,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形象生动的情境,并运用到教学中,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要遵循生活化教学的原则,即生活性的教学原则。

2.问题性原则

在情境教学创设时也要遵循问题性原则,即情境教学要针对一定的问题进行创设,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自行设置的或是学生自主发现的都可以运用到情境教学中。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地投入课堂学习,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思考[1]。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使这些问题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目的性。

3.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指在情境教学的创设过程中要具有合理性,并且还要坚持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从而确保情境创设的合理性。同时,还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和水平。合理性原则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必须遵守的原则。生活化教学情境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生活经验的可信度值得质疑。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对所选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保情境语言的逻辑性、情境中所含的隐性知识的可靠性以及情境中所含概念或原理的严谨性[2]。此外,尤其要注意情境内容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二、生活化情境素材的分析

1.教材中的图片

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有很多丰富的通俗易懂的图片,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趣味性,从而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此外,学生通过这些图片也可以直观地了解物理学知识,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奠定基础。其中,高中物理必修(1、2两册)中就有图表素材37个,图表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产和科学发展的关系也较为密切,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情境创设时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图表,并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教材中的问题素材

在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可以看到很多问题素材,如,“说一说”“科学漫步”“思考与讨论”等几个模块。同时,高中物理必修(1、2两册)也包括了这种问题素材,且大多以“说一说”与“思考与讨论”等问题的模式出现,这些问题素材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而“科学漫步”模块则是在给定的材料中引出问题,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和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3]。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以这些问题素材为基础并结合实际生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这些问题素材转化为情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3.教材中的实验素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的实验素材主要有:演示、做一做、实验等三个模块。教材中的实验有26个,其中关于专题的实验有10个,主要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是物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两个模块的实验有16个,这些实验主要来源于实际生活,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这些实验素材来创设生活情境,并进行物理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

三、习题教学法的案例评析

教师在运用习题教学法时,通常会选取一些脱离客观实际的问题,并陷入这种问题的模式中,不利于培养学生自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而生活化习题的选取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渗透了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的意识,培养了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案例分析:

例.一个做平抛运动的小球,抛出时高度是2.44米,在空中的水平位移是13.4米,问其平抛初速度的大小跟以60km/h航行的舰艇相比,哪个大?

评析:物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大多数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方便教学,通常会选取上述的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因此,实际的教学使学生缺乏概括抽象问题的能力,只能够解决相对简化的问题,并不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的真正用处。

在运用习题教学法时,教师除了在设置习题时要考虑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外,在讲解习题时也要适当地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从而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杨夫芹.情境创设:物理学情境的创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0(7):58-60.

[2]靳彦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9(5):142-143.

[3]简宇红,丁刚,徐敏.高中物理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26-5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县梦溪中学)

上一篇: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四个结合 下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