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7-06 12:32:33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当前,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落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为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数学教学 农村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33-02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同时,还发挥着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又面临很多问题,软硬件设施都较为缺乏,教学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正确面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1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每节课的教学有所成效,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准备,造成数学课堂教学没有计划性。即使教师每节课都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师也完成了教材内容教学,但这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并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造成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课堂。表现在教师讲课较为生硬,不注重教师的仪态,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对教学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不能统一,往往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没有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1.2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学生之间也没有交流,教师感觉一节课讲下来非常劳累,而学生呢,却又感觉上课很无聊,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很多数学教师还使用题海战术和问答教学。所谓题海战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量的进行习题练习,通过大量的做题让学生领会其中的知识,并理解和掌握。题海战术有一定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学生就感觉厌倦,看到习题产生退缩情绪。问答式教学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可以是一对一的回答,也可以所有学生一起回答,应当说,问答式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但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问答式教学中所采用的问题随意性太大,缺乏深度,容易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1.3 教学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农村中学与发达地区的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很少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自由关怀。虽然很多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对待学生很好,但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另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着与义务教育不符合的现象,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等。师生间缺少“对话”课堂缺乏一个充满着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因此,造成教学活动只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1.4 缺乏课程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很多教师都是满堂灌,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没有将所学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虽然有部分教师有意识地举行教学实践活动,但往往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出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参与程度过低,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参加数学实践活动,这一方面与他们的学习水平有关,再就是教师没有说明实践的意义。第二,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实践的目的,认为实践就是出去玩了。这些因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成绩提高很慢。

2 改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2.1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要想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从加强师资力量入手。总体来说,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农村教师更是较为缺乏,很多数学教师都带多个班级,精力和教学经验都较为缺乏,不能按照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行教学。加强师资力量,首先应当注重引进人才,要从高等院校中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校任教。其次,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如邀请优秀教师到校进行优秀课讲,也可以把本校教师送到培训班进行短期训练。此外,数学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多分享教学经验,做到智慧共享、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2.2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达到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笔和一些纸质材料,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工具来展开教学。数学课程知识大都较为形象和生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并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直观的、有趣的材料来表达课程知识内容,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材料,用多媒体来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画面来感受数学,这些画面能够直接显现教学的主题,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数学包含的知识体系和应用。多媒体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领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利用这些手段来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使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2.3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成为主体,而教师只是主导者和服务者。然而,当前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了。学生只是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首先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力量。数学教师应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应当让学生预习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并查找与课程知识有关的材料,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2.4 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课程实践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延伸,通过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课程知识,并利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感受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随时不断的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外面寻找轴对称图形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谁找的多,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够正确的理解知识内容,领悟知识的真正内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展开,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知识,并能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此外,通过课程实践活动,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对于搞好数学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正确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落后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等。认真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农村教师,要紧跟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4(12).

[2] 许彩娟,李忠海.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归纳推理的应用[J].中国数学教育,2010(7):17-19.

[3] 和学英.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微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

[4] 王宗金.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江周刊:论坛,2011(6):163.

[5] 江玮.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

上一篇:上海工艺美院大型综合作品展回顾 下一篇:独立学院英语写作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