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06 11:18:48

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新课程环境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践、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近年来,根据这一精神,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有了一点感悟,现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

一、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是备好课。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每位物理教师对所教的教材应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由于物理课是从八年级才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在小学科学学科初步接触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分单独学科设立的一门课程,对学生来说有一种新鲜感,很多同学对此门学科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也会给学生带来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这时就应该及时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深化教学改革,否则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将会很快消失,不利于继续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始上八年级的物理课时,首先要研究课标、教材、学生、教法,根据本班的实际,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其次要认真设计好每堂课,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好突发问题;最后争取上好每一堂课,先让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课时教学目标确立一节课要让学生学什么,掌握什么,达到怎样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定向对教师的备课、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整体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根据物理课的特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结合生活实际,才能准确把握。

二、拓宽思维空间,提出问题重启导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中的许多概念、规律都来源于实验,而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具有探索神秘自然现象的愿望本能。所以,物理实验应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因素,这也是学好物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对物理知识、规律的探究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后产生新的问题告终,教师要把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再发现。要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特别是通过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学习的氛围中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绎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和验证物理规律,更好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学生自我探究的学习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创设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发现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利用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分组实验、小实验及小制作等让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观察、思考其中的道理,要求学生发言谈感悟,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启发学生自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从而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参与促提高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冷落和贬低发展,探究和创新学习自我封闭,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教师不重视学法引导。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里有两个“法”,前一个“法”指的教学的法则、规律,后一个“法”指的就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根据学科、学生变化不定的。在教学中,教师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探究和创新的方式。我在讲《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根据教材、学生、课标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①用三个完全相同的大烧杯,装入体积相同的水、淡盐水、浓盐水,然后把一个带盖的小玻璃瓶先后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学生看到的现象是一个下沉、一个悬浮、一个漂浮,学生观察后我问:小玻璃瓶在三个烧杯中都受到了浮力吗?为什么?②把小玻璃瓶盖取掉,装满水后放在先漂浮的烧杯中,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从上面的两组探究实验可以定性地分析得知浮力的存在和影响物体受浮力大小的几个因素,可是在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方向考虑。第一组实验,从力学角度得出一个物体浸在不同液体中时要受到浮力,且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第二组实验,与第一组相比,物体同样要受到浮力作用,但受到浮力作用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四、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标准》实施的原则是,让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的联络体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使教材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好地激起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个性时,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师不能单纯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介绍物理学,因此教师在实施物理教学时,应重点把握好学生了解、知道、理解、掌握及应用等方面的层次要求。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物理知识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物理学中的基本知识也就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后能口头表述和书写,又能根据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从中分析、概括出基础知识,让学生的生活与物理密切相连,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也是为生活服务的一门学科。

3.从对待学生看,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要像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4.从教学内容看,教育应着眼于全面提高,不应该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这样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要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课程标准》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教改实验,不断总结,来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上一篇:引导学生做好化学环保教育 下一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