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时间:2022-07-06 08:40:17

【摘 要】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其主要原因是来源于独立董事科学、客观、公正的独立判断能力和行为,对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制衡,保护中小股东及各方面的利益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现实生活中,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主要是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并没有得到保证,独立董事很难独立。本文就怎么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展开讨论。

【关键词】独立董事;独立性;改进与完善

一、独立董事的相关理论

独立董事制度是包括独立董事“独立性”的规定,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角色和作用、必备的素质能力、推选与任免程序、任期、报酬、独立董事会议、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机构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

独立董事最根本的特征是独立性。所谓独立性是指独立董事必须在人格、经济利益、产生程序、行权等方面独立,不受股东和公司管理层的限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格上的独立性;二是产生程序上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选聘、任命等一系列程序上保持独立;三是经济上的独立性,经济上的独立性不能仅仅从表面上去理解,独立董事只要认真工作、尽职尽责,并就其过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就应该获得与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相应的报酬,应该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行权上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意见能够得到尊重和执行。

二、独立董事建立的理论依据

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必然面临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如何保证经营者不会背离所有者的目标,减小企业的风险,控制成本,成为公司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成本的降低,必然要求提高经营管理者的效率,同时又必须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所以希望通过创立独立董事制度来改变经营者决策权力的结构,达到监督、制衡的作用,从而保证经营者不会背离所有者的目标,促进与委托双方利益的一致,提高运营效益。也就是说改革经营管理者权力配置结构来促进经营管理层的安全有效运行,从而减少成本。

三、独立董事的发展

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美国,由于一些公司的高管和内部董事能够对独立董事提名产生影响,使得以高层管理人员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可以长时间地占有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从而使公司被内部人所控制,使得董事会失灵。于是人们提出了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这一问题。根据美国法学院公布的公司治理原则,独立董事被界定为与公司没有重要关系的董事。

我国现行《公司法》创制时,并没有考虑到独立董事制度。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与中国证监会联合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要求在境外上市公司中设立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对于境内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则是采取了许可的态度,而并非鼓励的态度。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境内上市公司应当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并在2002年6月30号以前,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当至少包括两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号之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当包括1/3的独立董事。2004年9月,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肯定并完善了独立董事制度。从此,独立董事一步步的走入了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体系之中。

四、独立董事的现状

我国自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之后,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实际经济中,独立董事并没有完全尽到公正、诚信与勤勉的责任和义务,相当的独立董事遇到矛盾时采取中立而不是独立的立场,作为监督和制衡管理层而设置的独立董事,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和事件不闻不问,或者是采取中立的态度,出现了中立而不独立的现象。更有甚者,利用其拥有的权利损害公司的利益。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就是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受到挑战,独立董事们难以真正独立,这不免让其功效大打折扣。

首先是程序上难独立。独立董事的提名地独立董事选聘的第一步。我国《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对此的规定是: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根据这个规定,在大股东控股的情况下,如果董事会享有直接的独立公司提名和投票权,大股东就完全可以实现控制独立董事选聘的全过程。如果提名委员会和中小股东的提名得不到大股东认同,该候选人就不可能在股东大会上通过选举。那么久会出现许多独立董事室友管理者或者领导层请来的人情董事,权利不清,职责不明。

其次是行权上的独立性差。目前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仍然太低,是否尊重他们的意见,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大股东的自觉,而非制度的约束。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仍然属于弱势群体,在没有特别的赋权机制和行权机制的保障下,不能在董事会中起主导作用。尽管较前几年而言,聘请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家数日渐增多,但是如果没有制度保障,再多的独立董事的效力也不能真正发挥。

再次是经济上的难独立。我国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除上述津贴外,独立董事不应从该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或者有厉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取得额外的、为予披露的其他利益。也就是说,独立董事作为一名监督者,他的报酬完全由被监督者决定。报酬问题将独立董事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

五、建议

为了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首先独立董事的提名应避免受到公司经营管理层或者内部董事的直接影响,这样可以使独立董事更好的代表公司整体的利益。对于提名权可以考虑做适当的修改,如:在未设立提名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董事会不应同时享有独立董事的提名权和投票权;同时我们还应该限制大股东在独立董事选聘中的影响,在提名和投票环节,决不能既给大股东提名权又给其投票权。这样既能使大股东参与选举过程又不至于利用优势地位排挤中小股东的选举利益。

在董事会人员构成方面,可以适当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并超过半数,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因为从理论看,独立董事应当比内部董事在监督管理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独立董事更注重自身的声誉和信用,他们要利用占有的董事职位向人力资源市场传递自身价值的信号,表明他们是决策控制专家,了解分散决策控制的重要性,能够在分散的决策控制体制下作用,在关键时刻能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撤换公司总经理的决定。

对于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做适当调整,形成激励机制。独立董事在本质上与上市公司是关系,为提高公司效益付出了一定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是应当的。不过为了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在确定其薪酬时,一方面不能没有或者太低,另一方面也不能太高以至于它利益关系太大而丧失独立性。因此在制定独立董事的薪酬时要充分考虑对独立性的影响和激励的需要。

总之,为了使独立董事的功能发挥出来,就要首先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改善董事会的结构和存在质量,减少内部控制人,强化对内部董事和精力曾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保护中小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增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参考文献:

[1]阎达五,谭劲松.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缺陷与改进——一个基于制度分析的研究框架[J].会计研究,2003,11.

[2]杜胜利,张杰.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8,09.

[3]谢志华,张庆龙,袁荣丽.董事会结构与决策效率[J].会计研究,2011,01.

上一篇:安卡的成年礼 下一篇:我国一人公司法律制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