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络问责:一个亟待关注的教育研究领域

时间:2022-07-06 06:33:16

家长网络问责:一个亟待关注的教育研究领域

学校及其管理者接受学生家长的委托,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那么,对于学校及其管理者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特别是当家长或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学生家长就应该能够以者的姿态站出来说话,明晰学校及其管理者的责任,要求学校及其管理者作出回应,制裁和惩罚那些失责或卸责的教育管理行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家长通过网络参与学校管理、问责学校及其管理者逐渐成为常态。

一、家长网络问责的概念阐释

所谓家长网络问责是指家长个人或家委会通过网络指控学校及其管理者责任的社会行动。家长网络问责是对学校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的一种主动介入,这种介入存在程度差异。如家长网络问责可以仅仅停留在了解和监督学校基本办学情况,协助学校获得教育资源等学校管理表层;也可以深入到学校管理内部,如参与学校课程开发、教师评聘、教育经费使用、学校评估以及重大决策的制定。由于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制约、打破了强势权力主体对信息垄断的格局,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传统教育信息沟通中学校科层制结构的阻碍,因此,网络拓展了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活动空间。家长网络问责不同于传统的问责方式,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是平等性和开放性。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被社会精英掌握话语权的现象,为普通家长开拓了话语权,使不同阶层的家长群体有了平等发言的平台。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体,网络不受时间、地域和版面的限制,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发帖”、“回帖”等方式自由问责学校及其管理者,因而具有开放性。

二是异体性和草根性。问责的主体有两种:一种是同体问责,是指组织系统内部对其成员的问责;另一种是异体问责,是指组织系统外部对其成员的问责。家长们以网民身份对学校及其领导开展网络问责是一种典型的异体问责,它具有同体问责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网络问责的主体是普通网民,也具有草根性。

三是便捷性和互动性。网络问责不需要像传统问责方式那样有大量的层级组织,而是可以“越级”、“零距离”地直接向问责对象进行问责;同时,问责对象也可以针对网络问责进行反驳、解释。这一过程就是问责主体与问责对象的互动过程。

四是集聚性和分散性。一方面,家长是高度分散的,在问责过程中他们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共同的地域集聚;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交互性,使得千万个家长针对某一问责事件的信息集中、意见汇聚,从而产生一种“合力”。网络正在成为保障家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家长网络问责也拓展了问责渠道,具有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巨大功能。

二、网络问责机制缺失分析

虽然当前我国家长网络问责已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家长网络问责机制还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影响了家长网络问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制约了家长网络问责的实效。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参与机制匮乏。虽然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确认了家长网络问责的民主监督权利,但还需要具体的制度和机制来予以落实,加以规范。我国基本上没有家长网络问责的具体规定,更缺乏操作性的规则。对于学校及其管理者侵害个人宪法权利或公共利益的问题,家长缺乏申诉手段和救济途径。这种状况使得家长网络问责无章可循、无路可走,也使家长网络问责缺乏可操作性,深陷于话语缺失和权利虚置的状态之中。

二是应责机制缺失。我国法律规定家长可以批评、监督学校及其管理者,但对于学校及其管理者如何回应家长的诉求、批评和责难等却没有规定,由此导致虽有家长来问责,但却没有学校及其管理者来应责。即法律法规并未对学校及其管理者何时回应、如何回应、回应到什么程度等作出明确规范。如此一来,家长网络问责就形同一场自言自语、自说白话的独白,根本没有办法触动学校及其管理者,更无从发挥监督的力量。

三是保障机制欠缺。家长网络问责是实现家长权利的重要工具,家长权利是家长网络问责的基石。家长网络问责的权利基础主要是指家长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但目前权利被认可与权利的充分落实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其一,虽然有法律法规,但对信息公开或不公开的规定大多比较原则化甚至模糊化。其二,家长网络问责的权利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家长对于制定一部家长问责保障法呼声不断,但相关的法规却难以出台。其三,家长权利的空间正在受到挤压。开放的信息渠道开启了家长网络问责更大的可能性,但因言获罪的可能性又在威胁着家长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抑制了家长网络问责的前进步伐。

四是对接机制不畅。家长网络问责与权力监督机构的对接机制还不顺畅。家长网络问责包括了广泛的问责行为和多种多样的问责工具。在家长网络问责的理论框架中,各种合法的、正式的权力监督机构就是家长的问责工具。如果相应的权力监督机构无所作为,这不仅会湮灭家长网络问责的愿望和热情,而且还可能会导致个别家长因为对体制的失望而撇开制度和程序,通过采取过激的行为来申诉和维权。

三、家长网络问责的改进措施

自下而上的家长网络问责,是建构完善的权力监督体系所不可或缺的,因此,发展和完善网络问责制,必须要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切实保障家长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和深化家长网络问责。针对当前家长网络问责所面临的机制缺失及现实限制,应当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校务公开机制,尊重家长的知情权。家长有权利知道学校及其管理者在做什么以及做得怎么样。如果家长从不过问学校事务,对校务一无所知,也就不会在意学校及其管理者是否负责,也难以对其作出检查和监督。正如美国政治社会学家安东尼·奥罗姆指出的:“政治参与要求接受广泛的特殊的信息,那些获取这种信息的人,即在效应和心理上更多介入的人,就更有可能参与政治。反之,那些没有得到这种信息的人,则无动于衷,缺乏心理上的投入,因此,也就很少有可能参与政治生活。”由此,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主参与形式,家长网络问责只有在一个信息公开透明的环境中才是可能的。总体上看,目前学校信息公开的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家长知情权的需要,家长依法申请校务信息公开仍遭遇到制度困境。校务的“信息黑箱”不仅屏蔽了外界的监督,也会摧毁家长网络问责的基础。促进信息自由,保障家长的知情权,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家长知情权需要强有力的透明机制来保障,其核心就是要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就是学校及其运行的各种信息,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公开,特别是决策过程、教师招聘、学校招生、经费使用等要公开。为此,首先必须继续大力传播信息公开的理念,培育广大家长的知情权意识,扭转学校管理者的保守思维定式,树立家长参与管理的民主观念。其次,要尽快健全学校信息公开的实施细则,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时限等,特别是要理清信息公开与不公开的界限,使信息公开落到实处。最后,健全知情权的救济渠道,关键是加大对隐瞒信息或抵制信息公开的惩戒力度,防止学校管理者以各种方式和方法来阻碍信息公开。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高职法律课程教学的整合例谈 下一篇: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