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丽乡村”创建的思考

时间:2022-07-06 06:06:29

对“美丽乡村”创建的思考

创建“美丽乡村”是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探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形势下的新载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后,从18世纪60年代进入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化石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经过近300年特别是近100年的快速发展,人类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总和还要多的物质财富,但掠夺式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气候变暖,首次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这种模式如果继续下去,工业文明将难以为继。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有5个年头,但世界经济至今仍低迷不振、复苏艰难,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破题,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生态文明也叫后工业文明或绿色文明,它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价值观念上,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价值要求、价值规范、价值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二是在生产方式上,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传统的GDP不再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志,必须转变和摒弃过去的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生产方式,把低碳技术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引领能源利用方式变革的根本战略。三是在生活方式上,生态文明倡导提高生活质量,反对过度消费和浪费,使绿色消费成为人类消费的新目标、新时尚。人们既要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存,不简单追求物质享受。四是在社会结构上,生态文明要求实现更为科学的民主,强调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多样性,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发展需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重大发展战略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范围。

生态文明是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文明的崭新形态,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战略措施,也是各国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党的十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施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和启动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规律,树立以和谐为宗旨的发展理念,建立以低碳为基础的制度框架,推进以循环为特征的生态发展,营造以适度为准则的消费氛围,构建以优先为前提的生态安全体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关键性、特殊性作用,把“美丽乡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主要支撑,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加强考核、扎实推进。

一些地区“美丽乡村”

创建实践

党的十以来,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形成了一些有效模式。

一是规划引领,政府扶持。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实行“一村一规划,一家一美景”,着力打造特色乡村。贵州省贵阳市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美丽乡村”创建,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区(市、县)按照1:1配套,市直各部委办局、人民团体、新闻单位和市管企业定点结对帮扶创建村。

二是立足优势,发展产业。浙江省安吉县相关创建示范村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蚕桑、白茶、高山蔬菜、笋竹、有机绿色农产品、特色畜禽和现代家庭工业等特色产业,全县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格局。

三是项目带动,建立奖惩。福建长汀县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着力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现代农林业发展、农村管理创新等工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此外,该县还建立奖惩制度,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用于奖励先进乡村创建。

四是清洁生产,提升环境。广西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适用技术,通过“清洁乡村”来打造“美丽广西”。辽宁省政府年初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意见》,建立有制度、有队伍、有设施、有经费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对环境整治实现常态化管理。

五是农村可再生能源扮倩“美丽乡村”。新疆各地总结出了农村沼气生态建设十大模式,通过利用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了农村生活用能向清洁、绿色方式转变,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甘肃省泾川县党原乡高丰村按照“玉米-猪-沼-果”的发展模式美化村庄环境,实现了“种植玉米不花化肥钱、养猪养牛不垫圈、做饭照明不用柴和电、绿色产品无污染”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六是乡村旅游助推“美丽乡村”。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积极挖掘七仙岭周边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联片联动联创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创建的几点建议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和政府顺应民心民愿实施的一项重大德政工程。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既有利于拉动农村内需,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广大的市场。建设好“美丽乡村”,一方面要借鉴我国新农村建设、韩国新村运动经验,同时也要总结、规范、提升以往的做法,建议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加快产业发展。这是“美丽乡村”创建的前提和基础。总理指出: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富裕环境退化也不行。要把发展产业、富裕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工作着力点和考核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大幅提高“三品”生产比重,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切实改变一些农村美丽必贫穷的现状。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型主体,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后劲。

二是突出创建重点。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创建规划,明确轻重缓急,始终把人居环境(天蓝、地绿、水净)食品安全、公共服务、文化设施作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要利用成熟的生物质利用、污水处理净化技术,重点解决治污、净水和用能三个重点。多年的实践证明,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元,建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同时规划、同时立项、同时运营、同时考核的机制,是实现村内垃圾全部消纳、污水全部净化、农民用上管道沼气的成功选择,各地农村能源和资源保护单位要抓住中央建设农村沼气工程的有利时机,按照“四个同时”的原则,大力推进集中供气沼气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配套建设,确保环境清洁优美,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是优化创建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在农户中建立奖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机制,鼓励农户间比学赶帮超。二是在村与村之间形成激励机制,通过抓先进,带中间促落后。三是发挥村委会、村民大会和党员大会的作用,推进公开创建,形成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的良好氛围。四是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农民主动参与的关系,不刮风,不强迫,实现可持续创建。五是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和项目,围绕创建内容,集中人财物力,提高创建效果。

四是注重梯次推进。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逐级提高的原则,结合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实际,逐步形成美丽乡村、模范乡村、省市重点、全国典型等不同层级、相互促进的创建典型,不断创新形式、提高标准、提升档次,丰富创建内涵,形成各具特色、层级多样的创建格局。

五是加强评估考核。一是围绕“美丽乡村”创建指标体系开展创建培训宣传,让村民和村干部明白创建目标和要求,形成良好创建基础。二是定期创建评估进展和结果,对创建质量好、速度快的村进行集中宣传并给予资金奖励,对创建中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要进行批评或撤消创建资格。

六是加大政策扶持。最近在湖北考察时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美丽乡村”创建是一项政策性、操作性和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国家和地方要尽快研究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法律条例,加强制度约束和法律保障。同时,在“美丽乡村”创建中的人居环境、“三品”生产、公共服务、文化设施、宣传培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府资金扶持和激励,使“美丽乡村”建设在广大农村成为有生命力的群众性自觉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上一篇: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对初产妇疼痛及分娩的影响 下一篇: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