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文的开头结尾写作技巧例谈

时间:2022-07-06 05:50:56

七年级语文课文的开头结尾写作技巧例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024-02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必不可少。审视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行为,我认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要善于总结归纳,尽快让学生有规律可循,尤其是对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让他们从模仿开始学习写作,再到熟能生巧地创新,能日积月累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

那么,什么规律是可循的?什么范文是可以模仿的?――我们的教材,我们的语文课文,是七年级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例。教材始终是语文教学的蓝本,课文永远是语文学习最生动的例子。以教材为示范,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技巧来进行作文训练,能充分发挥课文阅读和写作的的引领作用,快速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在阅读习惯中,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阅读的重要位置。打造一个精彩的开头,常常增加阅读的兴趣;打造一个精彩的结尾,也会让人意犹未尽。我认为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一个整体结构,所以,这里,我主要将几篇有代表性的课文开头和结尾罗列出来,探讨一下七年级学生跟着课文仿写开头结尾的基本方法,以期抛砖引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兴趣。

【例一】《散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作者:莫怀戚)

文章开头: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文章结尾: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写法点拨:

开头,简单的一句话,交待人物事件,并点题。既简洁富有诗意,又体现出了家庭和睦,其乐融融的氛围。

结尾,用“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种对举,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含蕴深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突出了中年人对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仿写要点】开头一句话交待清楚背景事件,简洁并点题;结尾则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深化主题。(类似这样的开头结尾很多。如:杨绛先生的《老王》的开头结尾。)

【例二】《秋天的怀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作者:史铁生)

文章开头: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文章结尾: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写法点拨:

文章开头写自己的腿瘫痪以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关爱自己、照自己他。

结尾写用对烂漫的的描写,一方面是以行动呼应首段母亲的话“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一方面通过以“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结尾,呼应首段结尾“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表达自己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蕴含着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珍惜生命的感悟。

【仿写要点】开头叙事+描写,结尾描写+叙事(这里的描写可以是环境描写,也可以是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等等描写方法。如:《芦花荡》的环境描写式、《变色龙》的动作描写式、《心声》的心理描写式)。

【例三】《羚羊木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作者:张之路)

文章开头: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文章结尾: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写法点拨:

文章用对话形式开头并点题,不作铺垫,直接进入情节,既开门见山,又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用“突然”一词,让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自然表现出妈妈的惊慌和“我”的惊吓,激发读者有兴趣读下去寻找答案,引人入胜。

结尾则用一句反问句结尾,提出一个两难的问题,言已尽而意未尽,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

【仿写要点】开头设问,结尾反问,都用“问”的形式,既是情节的连贯,又有结构的巧妙。

………

当然,从教材中我们还可以学到许多其它的写作方法,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用心去探究。

初中阶段教材中有上百篇佳作,搭好课文和学生习作的桥,将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如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所言:读大文写小文,读长文写短文,读此文写彼文,读一文写多文。

上一篇:怎样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