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2 17:14:18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范文第1篇

现将一学期来的成与败总结如下,以备今后继承发扬和摒弃吸取教训。

一、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工作。

面对新的学生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激起我的挑战欲望,决心立志要在新的老师角色中争取教学教研方面有所成就。于是我每天都认真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研读新课标,明白这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书写教案,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别人的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根据我班同学的具体情况制定课时计划。每一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易懂易掌握,我还根据教材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进行阶段总结,即每章一总结,期中、期末一总结,学完代数、几何、统计知识又一总结。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在这一学期,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有老师说过“新课标老师轻松多了”。我原来不同意他的看法,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课外要花多些时间精力,而课堂上老师一定要“轻松”,不能太忙。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常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由于学生乐学,兴致高昂,通常学生获得的知识都超过教材和我备课的范围。

3、虚心请教同组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由于没有新课标教学经验,所以我的教学进度总是落在其他老师之后。我虚心向他们请教每节课的好做法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总结出每课教学的经验和巧妙的方法。

4、做好“培优、辅中、稳差”工作。

根据我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潜力,我把他们分成三类:优生13人,中层生共5人,待进生4人。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半个小时的时间分别辅导待进生,有问题要问的学生自由来办公室问,或让作业不过关的同学有老师指点。除了老师辅导外,我还要求学生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

5、制定数学课堂常规,促成良好学风。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1、新课标学习与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3、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待提高;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七年级 数学 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兴趣教学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兴趣教学即为从直观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通过对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针对教学的对象以及内容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好奇心、逆反心理以及求新心理,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基础上,使其可以在轻松和愉快的状态下接触到知识,并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最终对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七年级数学教学而言,其在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反复的运算和演练降低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并未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成就与学习乐趣,部分学生甚至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和厌烦心理,严重阻K了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相比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当中融入了跟更多的运算以及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初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理解,若此时教师未能发挥出积极的以电脑作用,则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刚步入初中就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厌烦心理,甚至对其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引进兴趣教学的方式,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升,并使其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为初中数学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是开展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2七年级数学的兴趣教学途径

2.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发挥出兴趣教学的核心作用。(1)应当培养学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确保学生对题目内容的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可以通过出示阅读题的方式,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并使其养成了良好阅读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或数学实验的耐心观察和思考,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平行”这一概念时,可以先向学生举例,或要求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平行事物,随后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引出平行的具体概念以及性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以提升。(3)培养学生的讨论习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为开拓学生的思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部分出现一题多解的数学题,教师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解答,并对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进行总结,发挥出兴趣教学的积极作用。

2.2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对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时,发现其具有较强的生活化特点,教材中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同时也包含了许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而这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加强在课堂当中的教学导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第二,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通过对数学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安排更多的实践性内容,通过对自制教具等的有效应用,实现对课堂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实现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2.3发挥出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创设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其与兴趣教学的有效结合,也将进一步确保七年级数学教学效果的稳定提高。(1)教师应当根据各个学生的基本特点不同,为其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与魅力,在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2)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使复杂的思想以及公式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部分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将创造出更为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学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3结语

综上所述,七年级作为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的重要阶段,教师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才能使其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这将对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七年级数学的兴趣教学工作开展可以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发挥出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等几方面来实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莫立美.浅谈如何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5(03):117.

[2] 陈雪.如何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10):50.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260-01

就七年级学生来说,从小学步入初中,完全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学习课程增多,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的要求发生了改变。这些都使得七年级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基础教学,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七年级数学教学的体会:

一、上好每节课,取得学生的信任

七年级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害怕的心态,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的知识将会变的非常复杂,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所以我在第一节课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我模拟生活、结合生活,赋予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去关注学生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七年级的新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承上启下,抓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这一过程。整个认识过程是不能割裂,更不能随意地跳跃的,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要立于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主动地在学中问、问中学,同时抓好六七年级数学知识和衔接,搭好桥梁是让学生能较为容易完成这一认识过程的好方法。因此最初的数学教学不是急于讲授新课,而总是花一周左右的时间去了解学生们在小学阶段里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接着才开始向学生传授新内容。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非负有理娄的认识经历了六年多的时间,而到了中学经过五六个星期的课程就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域,同时还得完成相应的五则运算,所以教师得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旧知识引入新内容,在学生自己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上,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学生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过程中,为以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放慢教学进度,关注适应性不佳的学生

不同的学生由于悟性不同,基础各异,在面对新的数学内容时适应能力自然有强有弱,有的学生在这种新的内容和授课方式的转变中适应得快,自然数学成绩就比较的好,有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数学成绩就落后得多,其实对于七年级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原来的基础好坏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更关键的是要看谁能在新内容和新授课方式下,适应性更强。这时我的策略就是放慢教学进度,等待那些一时半会适应不过来的学生。但是可能有一个问题出现,就是教学任务完不成,其实只要学生能很好的适应初中数学内容和新的授课方式,后半期适当加快教学进度也是可行的。如我在七年级入学一个半月只安排学习第一章有理数的内容,到了后面学生进入状态后适当加快。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

在方程引入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方程的整个阶段,都应该关注应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方程教学中,教师要是引用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直观的事例来作对比和示范,可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比如有这样例题:你坐过出租车吗?请你帮小明算一算,连云港市出租车收费标准是:起步价(3千米以内)5元,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5元,小明乘坐了x(x>3)千米的路程。请写出他应该支付费用的代数表达式,经过简单思考显然学生很快可以得出:1.5(x-3)+5=1.5x+0.5。接下来,老师拓展问题:若他支付的费用是23元,你能算出他乘坐的路程吗?然后学生列出方程等式进行解题,1.5x+0.5=23,得出x=15。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理解方程等式的意义。

五、加强作业讲评,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基本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作为批改作业的后续工作,进行高质量的数学作业讲评,对七年级教师的事前准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批改记录、设计讲评步骤以及注明详讲、略讲与不讲范围,力求透彻分析典型的错误和方程这一章节的代表性题目。简而言之,对于存在共性或知识性的错误必须进行详讲,而属于个别或习惯性的错误可以略讲或个别指正。因此,在讲评作业过程中,不能仅仅机械地给出标准答案,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求解题的方法。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畅所欲言,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和归纳总结。特别有的习题的集体方法多种多样,并且综合应用许多知识点,通过讨论让学生加深对方程章节知识点的认识,进行各个知识的串联分析,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七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续,又是中学数学的起点,只有让学生扎实掌握七年级数学,才能学好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乃至学好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基础;举一反三;注重讨论;注重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85-01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八年级的难点最多,九年级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教学中实践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

一、理清七年级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二、力争解决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我建议: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我建议:“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三、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我建议: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加强训练才是解决问题和建立数学基础的很好办法。

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在学习中千万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任何考试都是考人的头脑,决不是考大家的笔记记的是否清楚,计划制定的是否周全。

因此,通过上述办法我们就一定能够解决好七年级数学经常出现的问题,并营造和能建立好七年级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木振武.数学美与课堂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1,(4).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范文第5篇

一、兴趣是关键

1.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

伴随着学习环境和学习课程的巨大变化,很多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较强的好奇心.一方面体现在大部分学生刚刚拿到新课本时都会认真地翻看较长时间,有些甚至会在放学后带上一两本回家仔细预习;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学生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积极地探索,积极地认识新朋友,积极地对校园环境进行观察等.这些都足够说明刚步入新环境的他们除了适应力很强之外,更突出的一点则是好奇心很强.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和他狂热的好奇心有关. 好奇心作为人类的优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和探索新事物的一大动力.在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是好奇心驱使学生翻开课本,开始学习新的课程,也是好奇心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踏上新的学习历程.可以说,如果学生没有了好奇心和对事物的探索欲,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教师,都不可能帮助他成才.所以只有充分认识好奇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才可能成功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我们通过一些七年级学生在学期伊始所表现出的特点来对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探讨.

(1)学习主动性强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进入新的环境时好奇心很强,不论是对校园环境或是新同学还是新的课程内容来说都是如此.因此在一开始,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表现积极,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纪律方面都表现得很好.但是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会露出“马脚”,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也就造成了学生认为课程枯燥学习困难局面的出现.

(2)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使他们产生了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开始怀念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关键

我们了解到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及七年级的学生在学期伊始时所具备的特点,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成为开展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关键.

(1)一半一半法

七年级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一般来讲,大部分学生都会安静地听完第一堂课.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和博大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从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而一半一半法即任课教师在七年级的第一堂课结束时,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和著名数学家相关,也可以与数学难题相关,最好是能够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

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什么贡献,歌德巴赫猜想的内容是什么等.问题给出后,任课教师可以在下堂课开始时之前花一点时间来向学生获取答案,如果有正确答案出现,则继续正常教学.如果没有正确答案,那么任课教师则继续保留答案,并在本课结束后布置另一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局限于问题本身及其答案,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些做法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国际难题”法

我们知道,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大特点就是是紧张感与新鲜感的统一.而“国际难题”法就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为任课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数学题目,刚开始可以是货真价实的难题,等到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之后则可以布置一些稍简单的题目,同时给予一定的提示.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1.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千奇百怪,包罗万象.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关键.

(1)从生活现象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

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很多生活现象都是数学概念的基本体现.例如,在丰富图形世界一章,教师应在讲课时,将每幅插图都引导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从直观的图形上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几何问题,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把学生置身于真正的问题情境中去. 如就点动成线这个结论,让学生举例讨论他们自己在生活中的情境.在学生们列举了很多例子之后,教师可以给出总结性的话语,这就是很好地从生活现象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教学方法,因此也能为七年级数学的入门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为了我们今后的生活服务.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不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误认为所学知识与生活脱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减里,有一道习题:比3小-3的数是多少.很多同学给出的是错误答案0.这时,我们可以找一个学生上台演示,让学生在一个位置向左移动3m,然后再让他向右移动-3m,而根据所学知识,向右移动-3m则是向左移动3m,因此他总共向左移动了6m.这样就形象地演示了比3小-3的数应是6而不是0.

2.注重细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任何细小的失误都会导致结果差之千里,在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之后,我们则应该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对七年级数学教学来说,我们除了在运算和推理过程中要保持严密之外,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更应如此.

例如,对于三角形的概念,学生会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而教师则可以画出三条独立的线段来表示无法画出.此时学生马上回答:有交点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教师则可以继续画出有交点的三条线段,但依旧不能组成三角形.此时学生又说不对,应该是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才能组成三角形,教师则依旧画图,依旧无法组成三角形.此时学生则会认真思考一番,然后得出结论.必须再加一个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这时教师则可以找一个学生来总结三角形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三、注重实战,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总结能力

1.实战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永恒法宝

数学属于理性科学,和语文不同,它不需要太多感性的东西,需要的是大量的理性思维和解题经验.只有帮助学生在了解基本概念之后通过一定量的实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1)课后习题是基本

很多学生认为课后习题过于简单,根本没有解答的必要,然而课后习题真的像我们想的那样不堪一击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专门让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用一段时间解答完课本上所有的课后习题,之后发现这位同学的数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在期末考试时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这也足够说明七年级的数学试题大部分还是以课本为主,只有把主要的、基本的抓住,那么数学想学得不好都困难了.

(2)加强创新思维类题型的锻炼

在抓住课本这一基础之后,要想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有较高的提升,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如一些资料上的习题和历年的经典考试题型.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限制,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七年级数学的各个方面.

2.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与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总结这些错误,并帮助他们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进步.纠错本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把每一次考试所出现的错误记在这个本子上,并由自己先进行独立地分析:为何会出现这种错误,是由于概念模糊还是逻辑错误,或者是运算不细心等.学生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则可以为其讲明,但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更多地是引导而不是直接教授.

例如,在三角形的概念里,为何学生会对基本概念了解不清,可能是图象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也可能是学生对线段和射线的含义不明确,等等.这样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找出问题,并加以归纳和总结,以此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产生.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范文第6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要关心学生,培养兴趣。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他们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喜欢,就会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有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欢数学的童心。其次,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学习上帮助差生,多表扬,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

很多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因此教师要教法得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免进入八年级后,由于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而形成成绩下滑的现象。那么具体如何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去做:

首先,要让同学们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特殊情况不够,对概念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的联系。部分同学不重视对公式的记忆,实际上记忆是理解的基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这样无论出现什么题目都能应用自如。

其次,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大家可能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他们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能专心地攻克。要学会经常总结题目,对所做的试题会分类,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题目类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的试题不会做时,也能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所以,这不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总结。可以说,总结归纳是将试题越做越少的好办法!

最后,要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试题。学生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经常犯的错误,很多试题明明会做,由于自己的不认真、不细心,导致做题时出错率过高,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对于出错原因及时总结,找出出错原因,提醒自己以后在这方面少出错误。对于不会不懂的题,要积极向他人请教。和其他同学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还可以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如果讨论仍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或者搞不太清楚,可以请老师,通过老师的指点,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范文第7篇

一、注重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已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注重听课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七年级学生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二、注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方法上,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概括,可把零砰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灵活运用。

四、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七年级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而,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牛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同时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要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白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学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士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问,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惑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并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斟此,例题的数学.习题的讲评敦学等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的过程,又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抓住典型题讲,循思设疑,引导探索,可进步激发学牛学习兴趣,调动学牛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训练既能使学牛获得解题方法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分类讨论;七年级数学;有效运用

在我们的生产活动、日常生活中,抑或是科学实验中,都能见到人们将分类讨论的思想运用于其中,其目的是使人们能通过此种方法更加便易地解决问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分类讨论运用于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本文就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分类讨论运用于其中做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数学概念教学中植入分类讨论思想

数学教学的思想及方法作为初中的基础知识已被明确提出,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来领悟数学思想已成为如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而将分类讨论运用于七年级数学教学中,不应只是给出概念数学的定义,数学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分类讨论思想。就比如七年级数学中的实数、整式以及方程的分类等,都应该引导学生明白。由于小学数学的内容较为具体,而七年级数学内容相对于较为抽象,它的概念相对较多、基础性也相对于较强,从小学到初中,就有了一定的跨越,又因学生对直观具体的内容较为容易掌握,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数学知识,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逐步将分类教学运用于七年级数学教学中。

就比如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学生在绝对值定义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认知规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方案来解决其中的问题:第一步,让学生先读出下列各式再写出其结果5/2,-5/2,-1001,+1.7,-3,0。第二步,将学生分成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共同交流与工作观察出上面各式的结果,并总结出特点。最后,学生得出各式正确答案并将这些数分为三类:正数、负数以及零,得出了结论“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类讨论思想能够对有理数和绝对值化简有一定的了解和分类,并通过这个方案不仅使分类讨论能够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函数教学中植入分类讨论思想

为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及思路,让学生学会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是尤为必要的。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的思想来分析解决各种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如下题来说。

例1.已知函数y=ax2-ax+3x+1与x轴相交于一点,求出a的值,并写出其与x轴的交点坐标。学生通过分类讨论的思想可以分析出:题中并未提及是何种类型的函数,要根据a取值的不同来得出它是一次函数还是二次函数。所以讨论情况如下。

解:当a的值等于0时,函数为一次函数,y=3x+1,得出交点为(-13,0);

当a的值不等于0时,函数为二次函数,y=ax2+(3-a)x+1,

b2-4ac=a2-10a+9=0,

解得a=1或a=9,得出交点为(-1,0)或(13,0)。

三、不等式教学中植入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教学在不等式中的运用道理和其在函数中的运用道理一致,就拿下面这个例题来说。

例2.解不等式(k-1)x>k2-1

学生可以通过分类讨论的思想分析得出:如果将两边同时舍去一个k-1,对k-1的值不加区分的话,那么会得到x>k+1,这种结论明显是错误的。正确的讨论应该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来分三种情况讨论并得出结论,解出不等式。k-1取值有不同情况,所以解答如下。

解:当k-1=0时,即k=1时,原不等式为0?而x>0,不等式

无解;

当k-1>0时,即k>1时,则x>k+1;

当k-1

当k>1时,x>k+1;

当k=1时,不等式无解;

当k

总的来说,数学教师在七年级教学中有效植入分类讨论思想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有效的。通过多次的研究、思考与探索,更好地理解数学思想,同时也为学生八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学.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5).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范文第9篇

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

那怎样才能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同学也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九年级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标: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

(4)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质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会更难理解。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就能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5)注重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学 学习方法 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学生进入中学后,对怎样学好数学感到十分茫然,不知所措。鉴于此,笔者主要从“数学学习”出发,谈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法的指导。

长期以来,很多老师仍受过去教学观的制约和影响,对教师教学只强调要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而很少去研究学生的学法。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忽视了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更谈不上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了。实践证明:如果忽视了“学”,那么“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浅,且多以教师的教为主,然而,进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直观发展到抽象,从具体文字发展到抽象符号等,这就要求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所变化。又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并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八年级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的指导,做到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制约

1.1预习方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由于刚踏进中学的校门,绝大多数都不懂预习,也不知道预习的作用,老师叫他们预习则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这样的预习根本就达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①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②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课堂前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只有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课堂学习这一环节达到完美的境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1.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所以做题时常常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②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③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1.4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通过回忆,熟悉所学内容,列出相关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技巧与方法。这样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2.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

2.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比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或者可请其他同学介绍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体会、经验等。

2.3辅导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关注。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会学习、学习好,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总揽全局,各个突破

八年级的难点最多,九年级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八年级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现在八年级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这里先列举一下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①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②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③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④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地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上一篇:六年级上数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七年级下数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