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课程评价这把“量尺”

时间:2022-08-09 03:40:45

利用好课程评价这把“量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020-01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大面积实施,课程评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实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本文试就语文课程评价功能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导向功能

第一,要引导语文教学按照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去实践。立场坚定地确定教学与评价的方向性目标,即:变历来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为现在的“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看似概念的区别,实际上是对语文学习的功能、目的、内涵的重新定位。“能力”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对水平的描述,能在一定时期内强化训练形成。而“素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对程度和过程的描述,它需要长期的熏陶渐染。语文素养的内核就是其“三维”结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才能逐步形成学生的结构合理的语文素养。

第二,要为教师和学生指明教与学的努力方向。评价直接关系着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是“评什么,做什么”,而不评的,就少做或不做。因此,评价必须为教师和学生确定明确的达成性目标,使之不断向目标逼近,最终实现目标。方向确定有偏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自然会出现偏离、畸形的不良后果。

二、激励功能

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评价对学生具有一种激感,振作向上的功效和能力。评价本身不是目的,提高和改进才是评价的根本目的。课程评价能够获得关于教学的各种反馈信息,诊断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在客观上能够激励教学双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调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是课程评价最基本的作用。

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评价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开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考查和综合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等。这一评价方式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正是基于这一点,课程评价的激励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包括考试在内的语文课程评价受到社会非议最多的是在评价标准上。语文本是一门人文学科,但由于平面单调的知识性体系标准、线性思维、唯一的结论,极大地限制了语文课程评价功能的发挥。因为评价标准狭窄,又不允许与老师的预期结论和教参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所以,指责多于鼓励,否定多于肯定。致使不少学生反感焦虑,没有信心,感受不到乐趣和鼓舞,潜能得不到发掘,个性得不到发展。

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利用语文这一人文学科课程评价中价值多元的特点,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二是提倡民主评价,克服话语霸权,把评价对象放在平等的地位,充分地尊重学生,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三是在评价方式方法上,讲究宽容、理解、沟通、让步。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有创造性的思考,应给予充分地鼓励和赞许,要尽量避免可能给学生造成伤害的评价行为。在学生看来,被评价者所认同,有时甚至比判断的合理性更重要。

三、预测功能

评价的预测功能是指以评价对象的现状为依据对其发展趋势及可能性进行预见和推测的功效与能力。据说黑格尔在一所神学院即将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曾为他写下这样的评语:不善辞令,天赋高,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据黑格尔自己说,他当年没有顺理成章地以牧师为职业,而去搞哲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老师这段评语的启发。由此可见,课程评价的预测功能是使评价达成最高境界所必须的。课程评价不仅要对评价对象的现状作出解释与分析,而且在此基础上要对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避免其在发展的道路上走许多的弯路。

以往我们的语文课程评价仅仅是一种对现状的定性、定量描述,缺乏对评价对象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即使是在对现状的描述中,也只是一些表面现象的描述而非本质的描述,只有结果没有原因。如某教师对一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的评语中有一句话是:“语文阅读能力较差,希望改进”。这里虽指出了问题,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应该如何改进等等,既没有分析,也没有指导,这种评价对学生没有什么实际帮助。

因此,语文教学需要借助课程评价这把“量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和效果作业客观、准确的测量与评定,以掌握其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和发展潜能,了解是否符合进一步学习的要求,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教学,等等。

上一篇:如何将成功学理念运用于班级管理之中 下一篇:张福多:不忘初心勇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