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的“三性”教育

时间:2022-07-06 05:38:52

体育课堂的“三性”教育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有相似的一面,而且还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体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独特开阔的学习活动环境,给学生充分观察、思维、操作与实践的表现机会,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灵活性、创造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着意根据这“趣味性、灵活性、创造性”三性原则,激活了体育课堂,让课堂重新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一、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突出趣味性。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发展,要使课堂有活力,首先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入手,考虑以下几方面:(1)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能为自身体育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打基础。(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3)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教材要融民族体育、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自锻能力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做如下尝试:首先,低年级以游戏内容为主,把技术性教材游戏化,从游戏的“趣”字上引导学生学习。如立定跳远教材,根据动作特点,设计游戏课,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通过“兔子跳”、“膏蛙跳”、“袋鼠跳”(套布袋跳)、“老牛拉破车”(两人套着呼拉网并脚跳)、“飞跃黄河”等游戏活动,把单一、无味的立定跳远教材形象化、趣味化,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姿多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其次八年级以提高技能为主,把训练性教材融汇于竞赛化形式,将经常学习、重复练习的教材渗透到竞赛活动中。学生在逞强好胜的心理驱使下忘情地练习,即便是反复演练的次数再多,学生也会乐此不疲,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到了九年级则以培养自锻能力为主,把民间体育、健身性体育、大群性体育引入课堂并结合教材进行创造性改编。如把投掷课设置为“飞标”、“抛绣球”(把垒球制成彩球让学生对抛)、“打保龄球”(持实心球掷用“易拉罐”自制的“保龄球”)等,教学内容融娱乐性、技术性、健身性、创造性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意识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体现灵活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课堂失去了生机,缺乏活力。要让课堂重新“活”起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我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师生角色要变换。教学过程应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幕前”走向“幕后”,由“主演”变为“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的新教学观点,努力为学生创造唱主角戏的课堂舞台。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可让学生轮流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复习课、练习课、游戏课放手让学生组织。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关键是教师以“导演”的角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善于引导,善于启迪,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不断创新。每到此类课堂,学生个个生龙活虎,尽情发挥,课堂气氛热火朝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同时自锻能力、创新意识也随之增强。

2、“教”与“学”的转换。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会学”比教师“会教”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合理锻炼,创造性地练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讲解一示范一练习”为“试学一探讨一引导一巩固”。例如在新教材教学时,让学生先行主动尝试学习新教材,然后让学生谈体会,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在学生有所领会的基础上加以技术性指导点拨,最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加以巩固提高。如跨越式跳高教学,可先让学生试跳,并以游戏形式(“跨过横杆”、“跳皮筋”、“看谁轻功好”)组织学生练习,让学生边“玩”边“学”,自主练习。此时教师应相机行书,灵活点拨,把学生中优缺点结合起来,组织探讨,取长补短,从而引导他们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率。此类课堂教学学生个个精神振奋,跃跃欲试,课堂充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氛。

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视为师生共同探讨,相互磋商。同学互帮互学,共同促进的场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也只有这样采用灵活的教学才能培养创造型人才。

三、体育课堂的场地器材设计体现创造性。

激活课堂,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救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外,如何安排使用场地器材,也是老师颇费脑筋的事。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场地器材设计,不仅能给学生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受,而且能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激活创新激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场地,营造一个新颖、和谐的教学环境,使体育课堂更具特色。如准备活动的慢跑,如果让学生长期绕田径跑道慢跑学生会感到厌倦,如果利用各种球场,或勾画各种图形(∞、~、、、、)让学生绕线条做多种形式慢跑,清晰的线条,新颖的图案、井然有序的活动给学生美的感受,使学生心旷神怡,学习欲望也随之增强,准备活动效果更佳。此外各种器材的摆设也可构成图案形。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狭小的体育场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只有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拓展教学环境,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学习训练,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利用校园的建筑地形,做各种耐久跑;也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自由的空间。只要组织得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更贴近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积极锻炼。一改过去始终如一的教学环境,冲破封闭课堂模式的束缚,体现开放式教学特有的魅力,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上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两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