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法

时间:2022-07-06 12:36:00

烧伤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烧伤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法

烧伤科护士作为一个承受着巨大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的特殊人群,他们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工作环境差,常年工作在噪音重、空气极不流通的病房中,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压力感,在此环境下工作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其次是工作任务重,主要表现为烧伤科病员逐年增长,大量病员需要第一时间做好抢救和护理工作,病员的不断增加意味着护士工作量的递增,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也在逐步加强;最后,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加重烧伤护士压力的原因之一;其身心健康和心理状况应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经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尚无对于该群体的压力源及压力对应方式的分析研究。本研究通过对烧伤科护士压力源的分析,从各个压力源中了解和分析烧伤科护士所担心的问题,并列举和阐述适合缓解烧伤科护士的应对措施,以期减轻压力,保持烧伤科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1 压力概论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1]。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多种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2]。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 压力源分析

2.1 工作环境

和其他科室一样,烧伤科护士每天面对的工作环境包括:病人的急病状态;各种监护设备的报警声;呼吸机;病人的;家属的吵闹;科室护士编制的缺少。根据研究调查[3],在南京地区9家三甲医院烧伤科中,平均每个护士需要护理病员10-12名。这种嘈杂混乱繁忙的工作环境中易使护士处于高度紧张和应激状态。烧伤科护士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环境中,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工作效率降低。

其中,工作环境中的噪音会无形的增加护士的压力及心理影响。医学上噪音的概念是指引起心理不适的一切声音,强度常用分贝来表示。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分贝,夜间噪音应低于20分贝[4]。噪音的来源主要有:电话、电铃;空调;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5];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的交谈声和脚步声[5]。

根据调查[6]研究显示,对于生理方面,噪音会导致人体应激反应,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65bB低噪声很敏感,可致血清17皮质类固醇水平升高53%,持续30min的90dB噪声可使尿中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排泄增加,并在噪声停止后持续分泌30~90min。噪音会影响人的听力,持续85dB的噪声可以对听力造成损害,长期接触高强度(>90dB)、高频率噪音后就可能发生听力丧失[7]。长期接触噪音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症状,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比安静环境的高5倍之多[8]。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等眼损伤现象。有实验[9]表明,当噪音强度达到90dB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度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加长;达95dB时,40%的人瞳孔放大,视物模糊;而噪音达115dB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对于心理方面,在噪音源作用下会引起情绪改变,最常见的是烦恼,包括烦扰感,活动性受干扰,以及头痛、疲倦和激动等症状[10]。人易出现烦躁不安、疲劳、迟钝甚至严重的焦虑[11]。

2.2 工作性质

2.2.1 烧伤病人病情急、危、重,且变化快,需要随时抢救和作好护理工作。有研究[3]表明,防止烧伤病人病情病变的唯一途径就是第一时间做好护理工作,越快越好,换言之,极早的处理好病人的伤口是烧伤科护士首先需要面对的。在第一时间处理好伤口,可为病人不少减轻痛苦。根据本院烧伤临床观察,烧伤科病人普遍较为严重。病人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长时间快速有效的护理,护士长期工作在精力高度集中的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身、心疲惫而致心理疾病。

2.2.2 三班倒的工作方式带给烧伤科护士的压力。频繁的倒班,尤其是夜班扰乱了正常生理节律,不能照顾家庭及孩子,对护士生理及心理功能,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有不良影响。

根据研究[12]发现,夜班对护士的心理及生理的影响有以下几点:第一是社会认可度低,由于多年来我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位观念,社会上始终存在着重医轻护。社会对护士的认可度低,收人与投入不平衡,缺乏必要的保障,不良情绪难以消除,常有孤独无助感。尤其是独自上夜班参与病房管理时,常常会遭到患者的误会,甚至辱骂,同时得不到同行的同情,就会感到无比委屈,使夜班护士工作的积极性降低。

第二是角色冲突,护理人员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各种角色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无论自己身体有多么不舒服,哪怕自己在吃药打针,只要穿上工作服,站在患者面前,就得履行白衣天使的职责。在家庭中,轮夜班的护士大多职称较低、工龄相对较短、年龄大约40岁以下,大多数人的孩子处于学龄期,晚上需要照管,丈夫在事业上多处于上升期,这个阶段的护士肩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出现矛盾,或许给家庭和睦增添了危机因素,无形中加大了夜班护士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

第三是睡眠质量不佳,倒班护士的睡眠质量显著不如白班护士。其原因可能为倒班影响人体的生物节律,干扰个体自身正常生活方式,影响睡眠。而另一方面,夜班护士多是单独作业,压力大,尤其是抢救危重患者时,其身心较白班护士更为紧张,处于应激状态。睡眠质量差更加重了夜班护士的心理压力。

2.3 复杂的人际关系

医院的环境复杂,护士与医生、患者、医技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复杂,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冲突与困境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及家属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期望值越来越高,烧伤由于病人的急病状态,他们求治、求愈心切,要求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病人和家属情绪容易激动,极易发生医患冲突。经常受到漫骂或暴力威胁。2001年美国护士学会网上调查,17%的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曾遭受到暴力攻击[13]。身体和语言暴力对护理人员会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出现心理应激,造成烧伤科护士心理产生恐惧、压抑的情绪致使身体状态及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在医院,护士的人际关系最复杂。无论是基层医院还是大城市的“三级”医院,由于护士的工作性质,涉及到的人际关系方方面面[14]。护士工作具体涉及的人际关系有:护士与领导的关系,护士与医生的关系,护士与护士的关系,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护士与病人家属的关系。例如,护士间的不团结、不协作、不尊重、不依从及不理解,带来的后果会是彼此工作的不顺心,压力的增大,如果连团结、协作都没有了,何来愉快的工作?更何况效率了呢?护士和其他任意一方的关系亦是如此。当护士的关系网出现破裂的时候,会带给他们无形的压力。

2.4 高标准的管理及严格的要求

管理者对烧伤科护士进行了标准化管理及严格的要求,做各项护理工作时,都必须反复检查以保证无误,这就使得烧伤科护士不得不认真学习各科知识,从而造成心理紧张及身体疲乏。例如,医院不断加大内部改革力度,人事制度上,实行了竞争上岗,加强考核,强化监督;在分配上,将技术因素纳入分配,向技术骨干倾斜;将管理因素纳入分配,使管理者效绩与个人利益挂钩[15]。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会使医院的人员配置更优化,然而高标准的管理及严格的要求带给护士的是一浪又一浪的无形压力。

3 应对方法

3.1 自我调整,保持乐观向上

对于个人,烧伤科护士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保持乐观向上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应将挫折视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要多考虑积极向上的一面。在平时,应培养自尊、自爱、自强,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会自我调节,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释放心理压力[16]。对于管理者,要理解,关心护士,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之营造宽松、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通过开展心理访谈,心理咨询,帮助护士派遣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心态,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职业心理素质[16]。

3.2 完善排班制度,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采用人性化及弹性排班制,既保证护理到位,又给护士更多的自主时间。医院在强调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尽快解决护士人员缺编问题,健全后勤支持系统,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和科学的工作流程,从而减轻烧伤护士由于工作量过大所致的压力。对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较差的烧伤科室给予人力、待遇方面的倾斜政策,必要时采取护理人员轮换制度,缓解科室的工作压力[17]。

3.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有心理、生理、多层次需要,只有对患者亲切、和蔼、充满爱心、同情心,增强服务态度,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同时在护患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尊重和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尊重会让护士更乐意的去服务,从本人工作经验来看,良好的医护关系可以大大降低护士压力。

总而言之,面对如今社会需求的不断上升,病员及家属越来越来高的要求,多种多样压力源的不断增加,加重了烧伤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社会、医院应更加重视烧伤科护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对烧伤科护士目前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调查其工作中的压力来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使烧伤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剑霞. 护士面临的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431-1432.

[2] 刘箐. 护士压力与心理干预的研究近况.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2):158-159。

[3] 刘芳,潘丽沁,李美华,谭惠仪. 烧伤科护士身心耗竭状况的调查研究. 护理研究,2009,23(25):25-30.

[4] 钟就娣,辛明珠,张小萍.ICU噪音对危重病人的不利影响及护理对策.护理研究,2005,19(1):141-142.

[5] 王琼瑛,林慧萍.噪音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探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6(9):73-74.

[6] Babisch W.Stress hormons in the research on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noise.Noise Health,2003,5(18):1-11.

[7] Fraenkel R,Freeman S,Sohmer H.Use of ABR threshold and OAEs in detection of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J Basic Clin Physiol Pharmacol,2003,14(2):95-118.

[8] 张希平,李翠萍.噪音的危害与控制初探.山西护理杂志,1995,9(3):106-107.

[9] 梁贵生.噪声与健康.护理研究,2004,18(9):1510-1511.

[10] 艾乐民.麻醉和监护环境的噪音污染.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1,18(3):176-178.

[11] 苏晓婷,毛静馥,王永权.试论噪音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8,14(2):149-150.

[12] 曾会群,江桂芳,周仁良. 夜班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及对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1:123-129.

[13] 郭燕红.合理配置护理人力.保障护理工作质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17.

[14] 李春梅. 浅谈安全护理之我见. 中华临床护理研究杂志,2007,8,12:21-22.

[15] 冯荣根.构建和谐医院的思考.陕西大卫生.2007.3:13-15.

[16] 任泽娟,李林,胡亚丽. 对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1-13.

[17] 林奕. 压力学说在维护护士身心健康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7):573-574

上一篇: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下一篇:高压氧(HBO)治疗颅脑损伤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