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不是权利的敌人

时间:2022-07-05 11:05:30

道德不是权利的敌人

“自由”、“权利”在中国社会已经成为口头禅,成为一个人为自己的某些言行辩护的本能反应—尤其是这些言行,在道德上极有争议的时候。

比如,前段时间,上海地铁针对性骚扰增多的情况,发了一条微博提醒女士们穿着不要太暴露,以免引来“狼”的骚扰,结果惹了麻烦,引发了两位“女权行为艺术家”的抗议和很多人“怎么穿衣是人的自由、权利”的指责。

这种争议后,展现的是中国民众有了新的“权利意识”,不再总眼巴巴等着“启蒙”了。

但很有意思的是,对于宪法和法律承诺,然而在实践上还有待落实的那些自由、权利,由于有一定的风险,很多人往往保持着行动上的沉默。而对类似于在公共场合穿着暴露、出卖身体器官、换偶等的自由、权利,由于没有风险,并且其“敌人”就是今天已越来越弱势的道德,很多人非常热衷,为之辩护时振振有词。

宪法和法律所承诺的那些自由、权利,说明的是一个人的公民身份,这些自由和权利,对应着国家的政治义务。而在公共场合穿着暴露、出卖身体器官、换偶等,表征的只是一个具有“自我所有权”的人,它对应的,只是他人、社会尊重、包容的道德义务。

宪法、法律上的自由、权利好界定,然而,他人、社会有道德义务去尊重、包容一个人的某种自由、权利的边界是什么?一些人并不清楚。

事实也表明,那类把道德假定为敌人的“自由”、“权利”观念,还没有超出只认识这4个汉字的水平多远。换句话说,一些人把“自由”、“权利”当成抽象的大词来理解,说明“权利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即“我有这个权利,但不知道这个权利的边界”。

它有一个特征,把“自由”、“权利”的观念当成一个人言行的正当性、合理性本身。比如,有人抬出“女人有身体的自、着装权”,也即政治哲学上讲的“自我所有权”来为穿着暴露辩护,而这两个“权”,天然地政治正确,无须辨析。

这是对“自由”、“权利”的浅薄理解。

比如我对我的手的运用,就是一种“身体的自”,但我显然没有权利去掐住别人的脖子。原因很简单,我伤害了别人。所以,任何一种自由、权利都有一个约束性条件。换言之,有它的道德基础,背离道德基础,自由、权利是无法证成的。恶法非法,就是此理。

而即使一种自由、权利可以证成,也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不受约束。

原因很简单,自由、权利的行使需要成本。纳税人的纳税,其实就是给自己在宪法、法律上所承诺的那些自由、权利的行使提供成本,逻辑上已经蕴含着国家必须承担兑现的义务。而在行使“自我所有权”时,他人和社会也会为此付出成本,包括道德成本。

那么,如果一个人自由、权利的行使,使他人、社会为他所付出的成本,远超出他约束这个自由、权利的行使而付出的成本时,他就有道德义务约束它。比如,虽然一个人有在公共场合衣着过于暴露的自由、权利,但从道德约束来说,他不应该这样做,因为有老年人,有小孩,他会对别人造成不适或不良的影响,而他约束一下自己,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很容易看到,无顾忌地追求、放大这类自私自利的“自由”、“权利”,只能透支一个社会的道德成本,从而破坏它的道德基础和社会整合的纽带,使政治民主所要求的社会土壤劣质化。而这,可能带来的噩梦,恐怕是要多于福音的。

上一篇:重塑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责任 下一篇:“灰色治理”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