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法的机制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05 10:31:26

《机械制图》教学法的机制设计研究

摘 要: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为了实现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本文对《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法进行一种机制设计,提供给同行教师们一种结构优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只有采用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材施教,才能达到优秀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机械制图;教学法;机制设计;画图;识图

在成人理工科类机电大专班为主的教学中,《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图样的绘制、机械图样的设计、机械图样的识读、计算机绘图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技能,具有较强机械图样的识读应用能力,能够独立设计一些简易机械产品图样,能够运用计算机绘制常用的图样,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画图和识图的综合应用能力。

但现在的成人类大专班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触过生产实际,没有立体应用的空间概念,没有理论方法应用到生产实践的经历与经验,因此在学习这门课时难度很大。如何设计、安排教学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全面掌握科学、正确的投影、制图方法,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具有较强的画图与识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开发产品等综合应用能力,将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根据《机械制图》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成人类大专班教学特点,探讨一种教学法的机制设计,通过最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方法安排,提供给教师们一种优化的方案与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彻底掌握《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画图、制图做“树根”,识图、用图做“枝叶”。

《机械制图》课程培养成人类大专学生的目标,是让他(她)们能够首先胜任工业生产中技术员的工作,即具有较强的制图、绘图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

为了将来很好的综合应用,必须扎实地从画图、制图做起,只有把每个学生的这个“树根”栽好,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是指导、安排生产的技术文件。以机械零件图和机械装配图为主的图样,一般都具有多个视图、尺寸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质量、技术要求等,或是多个零件的装配关系。要画好、用好这些图样,需要掌握全面、正确的投影、制图方法,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立体感),和一定的实践经验或知识。由于成人类大专学生普遍的底子薄、经验少,更需要教学中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培养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注意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方法,完成由物画图到由图想物的两次转化。前期重点教会学生们掌握平行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重点讲解、训练的课题有:①空间点、线、面的三视图正投影;②基本几何体,例如: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台等的三视图;③切割体的绘制与识读;④相贯线的画法与识读;⑤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对照实物模型的三视图绘制及尺寸标注。只有培养起学生们扎实的基本功,才有以后的综合应用。

二、教法设计:多媒体教学来“画龙”,课堂总结来“点睛”。

在教学实践中,我在讲授《机械制图》这门课时面临两种选择,究竟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课堂以粉笔、黑板、教具为主,还是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方法讲解。前一种方法,讲解具体、直观,便于课堂的启发式教育,但图解、实例不可能举很多,遇复杂理论讲解,会使学生感到过于抽象;后一种方法,讲解图文并茂,图解、实例丰富、全面,极大地启发了学生们的形象思维,但由于信息量很大,学生们会感到一时难以消化。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把两种方法综合应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方为最佳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来“画龙”:

不管是机械制造班,还是机电班,主要以运用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进行讲课,形象的比喻为“画龙”。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可以使学生们看到详细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图解、图样或模型动画。通过教师精彩、生动的讲解,学生们能高效率地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和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给学生们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主体理论方法的同时,可用AUTOCAD软件给学生们演示二维、三维图形的绘制,播放大量现代化工厂生产线、机器人、机床、生产图纸、各类零部件图片等资料,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使学生们了解到企业的生产情况和技术应用情况,训练了学生们把机械制图与识图知识应用到工业生产第一线能力,使学完后,学生们似乎有在工厂工作了多年的“感受和经验” 。

2.课堂总结来“点睛”:

但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很大,学生们会感到一时难以消化,一定需要安排一章一两次传统的教学法的课堂总结。这时,不需要在理论上长篇大论,而是由教师借助实物模型,就本章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刻剖析,现场解答学生们提出的疑难问题,解答由学生们提出的作业上的难题。通过课堂近距离的互动、交流,将会使大部分学生茅塞顿开,学过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如果课堂总结来的及时、恰当,将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设计:理论教学来“搭台”,实例应用来“唱戏”。

《机械制图》课教学计划的前半部分主要是理论教学。首先,考虑到个人前途和社会需求,启发、培养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坚定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和决心。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克服各种困难,重点培养学生们学习、掌握:⑴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⑵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的三视图与识图;⑶组合体的画图、识图与尺寸标注; ⑷机件外部形状的表达―视图:六个基本主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⑸机件内部形状的表达―剖视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⑹机件断面形状的表达―断面图: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⑺机件局部细小结构的表达―局部放大图;⑻常用简化画法;⑼表面粗糙度;⑽极限与配合;⑾形状和位置公差;⑿AUTOCAD软件画图。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将培养学生们全面了解并重点掌握:正投影和立体视图表达、图样的主要画法、图样的技术标注、技术要求及有关国标规定。这给结合生产的画图、识图、用图以及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等综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比喻为“搭台”,即搭了个戏台,如果继续努力,可以期待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唱一出结合生产实际综合应用的“好戏”。

教学计划120学时,分两个学期上。在每学期后半段,结合典型零件图、装配图等综合图样,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和系统理论相结合,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和学生们的个人能力相结合,培养出学生们超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⑴培养学生们能绘制、识读中等以上复杂程度的典型零件图:

学生们平时必须完成习题册的作业,每学期绘制典型零件A3图样一张,包括想象该零件结构形状,了解图样中的有关技术要求。

⑵ 培养学生们能绘制、识读中等以上复杂程度的装配图:

学生们平时必须完成习题册的作业,每学期绘制常用装配图A3图样一张,包括了解装配图的画法规定和特殊表达方法;分析装配图中各零件的形状轮廓以及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和连接形式等。

⑶第二学期末,通过两周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们独立设计出砂轮机、切割机等简易机械的全套图纸,使理论学习与生产开发相结合,使学生们具有设计、创新能力,为《机械设计》课学习打下基础。

⑷培养学生们能独立使用AUTOCAD2006软件,独立使用该软件绘制典型的零件与装配图的图样。第二学期末,学生们要通过考试,独立使用AUTOCAD2006软件绘制两张(老师指定)A3图幅的零件与装配图图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与AUTOCAD软件成熟,计算机绘图正逐步取代手工尺规绘图。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计算机绘图、徒手画图训练,适当减少尺规绘图的作业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工厂里转一转,在机加工车间看一看,在机械装配线旁站一站,与工程技术人员、车间工人聊一聊,亲身体验一下图样在生产流程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将来他处在工厂的任何一个岗位,担当任何一个角色都离不开图样,使他们真正的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语言,是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机器的必备技术文件。

通过由感性到理性和理性到感性的反复锤炼,培养学生们能将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能规范、高效地进行尺规绘图、徒手画图、计算机绘图,能创造性地进行产品开发、设计,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识图、读图和用图,从而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综合实力。

《机械制图》课教学法的机制设计,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一套适应成人大专班教学特点的教学计划与方法,供教师们参考、使用,不同情况、条件下,还可适当调整,因材施教。通过不断的探索,只有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教学,才能够保障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从而使机械制图课达到优秀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力.机械制图(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钱可强.机械制图(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 房月明.机械与电气识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上一篇:利用英语新教材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关于新课程下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