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5:48:02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内容,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感到学有所得,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机械制图》的理论性和动手应用性都很强,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启迪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2.教师可以采用教具等进行直观教学

在《机械制图》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创设情境。直观的教具可以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直观教学,除了实物直观教学外,还有模象直观(如模型、多媒体等)以及语言直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或模象直观引进概念,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给学生带来感性知识形成的想象空间以及表象的直观,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机械制图》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机械制图》课,如果仅凭教师口述,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直观形象的形成,是无法完成的。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完成对《机械制图》从抽象到形象的认知。

《机械制图》涉及实际应用以及生产实践方面的问题,独立性以及操作性都很强,但有些枯燥的内容仅凭教师口述,学生很难激发起学习热情。另外,仅凭板面、挂面、模型等静物,也无法让学生完成对机械制图的整体认知。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教师的教学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从尺规作图的教学转变为对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虽然计算机绘图还不能完全取代尺规作图,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新鲜,学生易学、易感。同时,教师可以带动学生用橡皮泥等同步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将抽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工学结合模式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简单而言,就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践当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生产管理融为一体,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机械制图》传统的教学法,只重视课堂的理论教学,需要学生记忆繁琐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值计算以及理论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另外,《机械制图》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不仅乏味、不易记忆,而且还有一些内容难以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其他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机械制图的使用不是很熟练,使很多学生即使完成了机械制图的学时,还是不能进行专业的机械制图,这种教学效果自然使学生无法胜任中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中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抽象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讲授《机械制图》时,可以将《机械制图》抽象性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表达出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课堂讲解之后,教师要带学生到实验室或工厂去上课,让学生一边回忆理论,一边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教师可以先回忆机械制图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对实际制作完成的图进行研讨,找到独立完成机械制图的触发点。长此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不足,会逐渐在一体化教学中得到弥补。在实践阶段,教师要认真研讨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和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学生评教表、作业考核表等。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职业人要求的越来越高,《机械制图》教学也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素养。在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实训车间环境中,教师可以在演练操作的过程中讲解技巧。同时,教师及时实践,也使知识点在实践操作中得到消化、理解和掌控。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一体化教学中,学生从被动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彻底改变了教学分离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增强了动手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职高学生的工作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了实践教学,注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考核,也使职校学生毕业后更容易就业。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要根据《机械制图》的培养目标重新整合教学资源,逐步体现学生的能力本位的特点,花大力气教会学生制图,以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为中心,以向实验室以及实训车间为中心要效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指的就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一体化,教材要一体化,教室也可以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的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也可以由一个教师来担任;《机械制图》的理论课教材也要和实训课的教材构成一体,而理论课的教室和实训课的教室也构成了一体。这样,真正使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形成了统一,社会使用和学校的教学形成了统一,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的知识形成了统一。

四、工学结合模式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机械制图》的课程是基于职教学校和高技生的学习特点,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可以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操作,遇到疑难问题及时提问,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的完美统一,在“教、学、做”的教学氛围中,较好地掌握机械制图的规律,具备较强的手工制图以及电脑制图的能力。在教学实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具,提出《机械制图》所要教授的内容,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最后,在不断地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情况下,完成相关实训,使《机械制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

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既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在实训场地保持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训场地得到有效验证。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初步操作的能力,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

1.在教学中实施项目验收制度

教学要想拥有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实施项目验收制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训课之前,合理地改革教材,设计好每一个实训课的教学案例项目。教师要考虑技工学校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开展相应的教学;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实训课的安排,打乱教材顺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原有的《机械制图》教材作为教学重难点、知识点的基础,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在教授完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手工和电脑制图。这样,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理论的印象,又可以让学生获得动手操作的能力,既节省了时间,又有效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以及操作的能力。

在时间上,教师要保证每一个课题都能做到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保持连贯性。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介绍课堂实例的应用环境等预备知识后,给出机械制图事例的解决思路,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操作、归纳、总结,最后得出适合实训的机械制图案例,成功实现该实例,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教”中学习制图,在“学”中进行制图,在制图中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为模块式教学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机械制图的主动积极性。

另外,在实训课中,也要实施项目验收制度。对于学生完成的制图成品,要实施项目验收制度。只有完备的验收制度,才会让学生谨慎而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份制图,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保驾护航”。

2.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探索工学一体化的分组分层次教学

分组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总之,采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联系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教学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既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又让学生进行了技能训练,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微机绘图;实训

1前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路飙高,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探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高职院校针对增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实践型人才。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职院校教师,不仅需要丰富自己的理论业务能力,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要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清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培养定位,有利于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指导。在《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程的教学环节中,通过机械制图理论讲授、AutoCAD微机绘图、为期一周的制图实训等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下面,就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环节分内容进行一些探讨。

2机械制图理论讲授

《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基本是理工类专业的必修课,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探究《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的教学方法显得意义重大。《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程在高职院校是以理论讲授、上机练习、制图实训等内容相结合来达到教学目标的。在日常教学环节中,结合教材、模具、挂图、多媒体等一系列有助于教学的工具进行理论讲授。制图课规则性较强,很多要求和规则是需要学生先接受、后理解的。因为这样的课程属性,在平时讲课环节中,始终注意深入浅出,避免将知识点刻板化。通过教师个人的深入理解,将总结出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好接受、易理解。想要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绝非易事。这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开动脑筋思考,首先自身的理论知识要过硬,其次采用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听课效率,是每位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对于制图理论课而言,给学生介绍完知识点本身之后,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画图及读图练习来巩固和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至于执行方式,可以是采用板书引导绘图、课堂练习、布置作业,也可以通过多媒体ppt甚至是动画演示。当下,有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作为新时期的高职教师,应该以人为本,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并接受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新兴理念及教学方法。如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观看收听微课、精品课、公开课等,利用优慕课等app接收作业信息并可与教师互动交流等。课堂理论教学环节中,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分配具体课时。在讲授过程中,通过讲授、提问、课堂练习、作业反馈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制图规定画法的理解和掌握。

3AutoCAD微机绘图

高职院校作为实践性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社会、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业务能力过硬,操作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可见一斑。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之所以实践操作能力强,跟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息息相关。以《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程为例,该门课程每学期的实践环节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比例。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的。《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程作为一门工具课,在日后工作岗位中,经常需要用到AutoCAD绘图。因此,讲授该门课时,保证一定量的AutoCAD微机绘图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微机绘图要让学生了解AutoCAD软件背景、意义,清楚该软件界面,熟悉各模块的使用功能,掌握使用该软件进行一些简单图形的绘制和尺寸标注的方法等。通过CAD上机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制图知识点的理解并加强微机绘图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制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程的上机绘图课时占比应该在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通过大量的AutoCAD上机练习,使学生掌握应用CAD软件进行微机绘图的能力,为日后的岗位实践能力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4制图实训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讲授、微机绘图外,还应开设至少为期一周的制图实训内容。所谓制图实训,是指在学期末阶段利用一至两周专门进行手工制图。一般制图实训应在具有制图桌椅、图板、丁字尺等专有设备的制图教室进行。学生在实训期间,其他课程停课,专门完成一个完整机件的绘制任务,包括多张零件图、一张装配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通过制图实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制图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加强手工绘图能力。这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完全一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会对其日后的岗位工作大有裨益。通过制图实训,学生对于制图这门课程的理解、制图工具的使用、各种图形表达方法的掌握都会更进一步。制图实训期间,对于一个机件的表达,学生要从零开始一点一点接触,直到逐步深入。每画一个图框、标题栏,每测量一个尺寸,每表达一副视图,每标注一个尺寸,每标明一项技术要求等都要求学生自己结合学过的知识点亲自实践操作。经历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制图读图的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带来极大好处。

5结束语

以上通过对《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程在日常教学中的理论讲授、AutoCAD微机绘图、制图实训进行简单的分析,揭示出对于高职教育而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内容有待深入剖析,因篇幅有限,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希望以《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程为切入点,能够增强对于高职教育理念的认识,为其他各科目提供宝贵经验,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冯岩,王美蓉.机械制图与CAD绘图[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新年.机械制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机械制图”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既有系统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来达到。机械制图知识,尤其是对国标规定和机件表达方法等需要有实际案例才能理解的知识点,仅通过书本的介绍和系统性的练习,学生会产生不知在何时用、怎样用的困惑,不易真正掌握绘图和识图工作的技能。经过探索,根据课程能力目标,科学选择和设计案例,以案例带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商业、法律、医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普通学科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探索方兴未艾。近两年来,我一直尝试着机械制图案例教学的探索。

三、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立项——将原机械制图的内容综合化,重构与整合各知识点

通过对绘图员和维修员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对一年级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是: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能识读各种零件图和装配图。因此,“机械制图”课程关于制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内容不变,但对原制图基本内容综合化,重构与整合各知识点。我们确定以一个绘图员1个工作内容为综合项目的载体,将该综合项目按照制图的基本工作程序分解为11项单个项目,再将单个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如:“绘制图框和标题栏”单个项目可分解为图幅规定、字体规定、比例规定等工作任务。

(二)教案设计

绘制回转体截断体(接头)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1.项目实现目标

(1)知识目标:①国标规定的内容;②圆柱基本体三视图的画法及特征;③圆柱被不同位置截切面截切后截交线的形状;④截断体尺寸标注的内容。

(2)能力目标:①能按国标规定绘制图框、标题栏;②能正确使用线型表达接头的结构;③正确绘制圆柱三视图;④正确绘制圆柱截交线;⑤合理标注截断体尺寸。

2.项目工作环境

①多媒体教室;②准备实物模型等供演示用;③教师准备塑料泡沫或橡皮泥等供学生实训使用。

3.项目任务(8项单个项目)

国标规定;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表达的方位及尺寸;常见基本体的类型;圆柱三视图的画法及特征;圆柱定形尺寸的标注内容及标注方法;圆柱截断体类型及三视图的画法;圆柱截断体尺寸标注。

(三)分阶段的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师生共同以任务为驱动,按照“观察—讨论—实训—点评”开展各单项工作项目的教学。内容如下:

(1)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知识。

(2)完成项目任务指导(步骤、方法等):①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实训目的和要求,明确实训任务;②观察要维修零件的结构和加工过程;③学习所需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照应用;④分组讨论本案例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标注的内容;⑤在教师巡回检查或提示下,绘制草图;⑥教师评讲各组图形中的正确与错误之处;⑦根据实训任务,让每位学生在图板上进行实际绘图操作。

(3)完成项目的测评标准。①图框标题尺寸符合国标规定;②线型的使用及画法符合国标规定;③图形布局合理,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合理;④各图形正确并符合三等规律;⑤尺寸齐全并符合国标规定。

第二阶段:综合项目实训。

(1)学生根据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做好实训记录、小结,最后提交实训报告。

(2)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和书面实训结果等进行实训成绩评定。

第三阶段:总结和反思。

当学生完成了一个或多个项目后,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看书,让学生学习教材上如何以最少的图形来表达零件结构,进一步加深其印象。

四、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AutoCAD;教学改革;教学顺序

1 引言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基础性专业课,在我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普遍开设。该课程最主要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图能力,并能独立完成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1]。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对图形进行思考、识读和绘制过程中,使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碰到专业的机械图样,因此入门较难。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一定的弊端,效果一直不够理想。“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机电类专业另外一门专业基础课,虽然同样讲授图样的绘制,与“机械制图”相比,绘图工具有所不同,从手工绘图变成计算机软件绘制,两门课程通常是独立、分开讲授的。这种教学方式最直接的后果是课时以及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内容严重重复,学生对于相同内容学习积极性较差。因此如何改变旧方法旧模式,探索一条更加有效又合理的教学途径,既要减少课时数,又要保证教学质量,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授课劳师都应当去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2 “AutoCAD”与“机械制图”之间的关系

“机械制图”课程强调投影法的应用,通过机械图样的阅读和空间几何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并扎实掌握对机械图样阅读、绘制等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够识读和绘制复杂程度中等的零件图和装配图[2]。

“AutoCAD”则是一种当前流行又先进的作图软件,利用计算机高效的计算能力和形象的成形效果,协助设计师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建模,是制图理论新的表达载体[3]。“AutoCAD”的诞生改变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手段,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开发周期却大大缩短。CAD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毫无争议的成为工程类专业必学的基础课。CAD技术取代的是手工制图的操作,但是取代不了制图理论和相关的标准、规范,恰恰相反,它是在机械制图下衍生出来的绘图软件,并极大丰富了制图理论。

机械制图是AutoCAD的基础,前者强调制图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后者则注重软件的熟练应用,两门课程共同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和空间立体思维,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更是相辅相成的。

3 教学现状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由来已久,自引入CAD技术后,两者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笔者调查了前人的教学改革,同时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相互分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机械制图和AutoCAD是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在大一的第一、第二学期开设,课时一般为72和36学时。教学过程中以各自为中心,自成体系,没有将两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学习机械制图时,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模型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课程内容又缺乏趣味性,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容易打击自信心,进而对大学学习或专业发展产生畏惧。在第二个学期学习AutoCAD时,虽然学生学期兴趣较浓厚,但是此时对于机械制图的知识又有些许遗忘,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命令的学习,脱离制图知识,出现了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却不能较好的表达机械图样的问题。这种知识内容相互分离的模式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2 课时偏少

高职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较长,在校学习时间仅两年半,绝大多数学校将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在第一个学期内完成,而新生报到时间较晚,始业教育、军训等又占用约两周时间,再除去考试周、节假日等原因,实际授课时间最多为60学时,与传统的两学期108学时相比严重偏少,因此给任课老师课程计划的制订带来巨大的挑战。

3.3 教学顺序不合理

本课程常见的教学顺序有两种:先学机械制图后学AutoCAD,或者两部分知识按章节穿插。第一种方法使两部分过分分离,不能在内容上形成互相支持,第二种方法虽然有些改变,但仅仅是机械式的交叉,学生学习时难以把握思路。此外,这两种方法还有个共同的特征,即每次课的内容多、任务重,容易出现一次课完成一整章的内容或者掌握5-6个命令,对于刚进入大学还未完成学习方法转变的新生来说,较难适宜,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 创建“平行与相交结合”式教学内容

笔者根据以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并分析本课程的特点后,初步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顺序的重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4.1 调整教学内容

(1)虽然画法几何学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但是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效果又不如三维软件好,因此减少该部分的内容。

(2)因为AutoCAD三维建模的能力较弱,而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还将学习Pro/E等当前使用较广泛的软件,因此删除该部分知识。

(3)后续的互换性技术课程中将会重点介绍公差、配合等技术要求,因此在本课程内只介绍其标注方法和注意事项,符号和名称的对应关系在考核中不做要求,但学生应当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4)修改学生课堂操练的内容,确保练习内容既能巩固当时课堂学习的命令,又能对已学命令加以综合应用,还能及时复习机械制图部分的知识点。

4.2 重建教学顺序

打破原有的先学机械制图后学AutoCAD,或者两部分知识章节简单穿插的学习顺序,各自内容细分成一学时45分钟的量,机械制图部分按照内容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一条主线,AutoCAD则改变原有的按功能类型逐条讲解的顺序,以服务于实训和机械制图部分的练习为宗旨,按照各种命令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排序。同时,在学生上机实训上形成交叉,以机械制图的内容为素材,用当前已学的AutoCAD命令进行绘制,为每次上机练习设计一份独特的实训内容。例如,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关于国家标准部分的内容后,在随后的AutoCAD及其实训中配以环境设置、点样式、字体设置等,不仅学习了AutoCAD的功能命令又使国家标准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4.3 编写实训和练习内容

依据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和实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力求使每次的教学内容都能在实训和练习中得到及时巩固,并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素材以各类竞赛题目和来至企业的真实资料为主,在教学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力图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初期就快速完成思维习惯的转换。

4.4 改进教学方法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4.4.1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目前在教学实践中颇受师生的喜爱,利用精美的PowerPoint教学课件、直观的AutoCAD、立体感十足的Pro/E等软件设计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调用进行讲解,动画、语音、多样的色彩等效果都是传统黑板加粉笔所无法比拟的,该方法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比较高[4]。

4.4.2 实例教学法

实例教学法是本课程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直接选取企业里典型的零件图、装配图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将学习聚焦于实例的绘制过程,体现了学以致用,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4.3 示范教学法

在实物模型和三维动画模型的帮助之下,教师进行教学信息的演示,学生则通过观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这种方法在课程的初始阶段较为适用,比如在分析三视图的形成时,利用三维动画来模拟其成形过程,同时在黑板上演示作图过程。对于没有制图基础的学生来说,示范教学法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4.4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则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该方法建立于相应的基础知识之上,将全新的知识点隐含于特别设计的任务内,学生首先对接受的任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然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重构了所学的知识,并理解其意义[5]。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应当全程参并进行实时指导。任务驱动法更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好处在于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并主动思考、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5 教学条件与任课老师的要求

(1)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技能培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

(2)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无论是“机械制图”还是“AutoCAD”都要做到融会贯通,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无法预知的问题和困难都能解决。

(3)课前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将 “机械制图”的重要知识点,在AutoCAD软件中充分体现出来。设计合适的课堂练习,借助AutoCAD工具,将难点简单化,将立体直观化。

(4)注意避免学生养成对AutoCAD的过分依赖,错失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机会。时刻记住学习AutoCAD绘图工具的同时,要更好的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让课堂教学的技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的结合并对应起来,使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能以最快的速度改变角色,进入工作状态,融入企业与社会。

6 结束语

《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笔者依据该课程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取舍、授课顺序调整、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本教学改革,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互相贯通相互补充,使传统的课程显示出极大的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士娟.“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190.

[2]张淑娟,贺俊林,赵美香. AutoCAD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64-65.

[3]刘新阳,高传昌. 工科院校AutoCAD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91+93.

[4]高强. 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8):163.

[5]张子容. 高职《机械制图及CAD》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12(01):105-106.

课题项目: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14年教改与课改项目kjxyjk1442,程城远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课程设计;中职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97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建设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长期以来,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始终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影响,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方向不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并没有练就一项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必须进行改革。为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有必要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1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特别是在中职教育中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出现了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的手段,但整个教学过程并没有出现大的改变,这可能是各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当地经济、学生情况的不同,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更好地提高。

中职生初进校门就开始学习机械制图,从制图基础知识、相关的标准开始,到投影原理和基本体的表达与识读,再到绘制图样和识读工作图,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但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时期,这些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或者不够重视学习,导致在以后的知识学习上理解能力就慢了许多;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约束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学生不主动学习,只依靠在短短的课堂上学习,难以消化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点,同时由于制图课程本身的专业性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就相对较大。

2中等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现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对课程教学的改革,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最好办法,是加快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学改革要能跟上现代化学校发展的步伐,深化中职教学改革,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首先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必须要求改革;其次是实践应用的需求,当前继续沿用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传统的教育方法模式,许多教师仍是课堂上的统治者,学生仍在被动学习,没有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改革已经成为燃眉之急。最后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要求中职学校能培养出具有高质量、高效益、高技能的优秀人才。

3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中职的“机械制图”教学,涉及机械制图的知识,与各种图样打交道。学生对制图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反映了学生整个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从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入手来研究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

31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的知识基础是重要的,是以后更高更快学习的基础。在中职机械制图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基础为重,设计开发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制图课程的基础教学阶段,基本概念必须要掌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抽象的概念加以图形和总结提炼,使其简单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多加以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图形,定义的掌握,鼓励学生对空间图形多想、多思,实现看、画、想的结合,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提高。采用的方法有:语言表达,模型直观展现。语言表达讲解,在制图教学中,学生通过听老师语言的讲解和认识,对教师所表达的知识形成表象和想象的直观作用。模型直观展现,多采用挂图、幻灯片和投影等,能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的图形和轮廓。

32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要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专业课程要加强实践性和职业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机械制图要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统一,以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师的目标进行产学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设置时,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从课程结构上设计知识点,围绕看图、画图的目标,将机械制图和CAD 融合编排,组成新的课程体系,运用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多练多学,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构思能力和绘图能力。在课程教学上,实现精讲多练,直接用计算机绘图操作,突出实践,突出专业性;另外,强化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做到“知行合一”。中职学校要统一安排学生实行实习的过程,通过模拟实训,完成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也是对实践操作的学习,为学生就业时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和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33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不想标新立异,就不会有所突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培养起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试验,敢于实践的创新人才。首先,教师的观念须转变过来,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设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环境。其次,教学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探究”型,慢慢地,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形成,创新的意识也有机会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他们在思考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对于创造性,应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总之,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行有效的实训教学方法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中职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严万生矿山固定机械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械制图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46-01

《机械制图》课程在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专业中属于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由于它的重要性,在这些专业的学生往往都非常喜欢这门课程。但是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里开设该门课程,在实施教学中往往出现大部分学生厌学情况比较严重,从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爱上机械制图课的经验和观点。

一、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开设《机械制图》课的意义

在多年给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上机械制图课程时会发现,学生往往对这门课程的开设感到非常惊讶,他们都认为制图跟我们的汽车维修能有什么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那么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机械制图课程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首先,本专业技能考证汽车中级证考证理论项目其中一项就是考核学生熟练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这是国家职业考证的考核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对简单的零件图能够会看会画。再者,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入汽车维修公司、汽车生产公司或汽车保险公司等,从学生毕业后走上的职业岗位来看,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看图能力,从长远的职业发展来看,更是如此。少数学生从事汽车生产工作后,晋升汽车设计人员,这不仅要求有很强的看图能力,更多的要求绘图能力。由此可见,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开设《机械制图》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让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爱上《机械制图》课的几点措施

(一)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与学生评价方法

在传统的授课模式里,往往教师是把每个内容点一一讲授后(比如边框、标题栏、尺寸标注、圆弧链接…)才开始学画整体图,可是讲授课后往往就发现,开始画平而图时学生早己把前而的知识点忘得一千二净了。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互相促进活动,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较差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向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应用知识的方向转化,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我将内容转为为每个学习项目来授课,老师先抛出解决的图形(比如给出一个线条与圆弧连接的平而图,让学生以合作方式将其独立完成,过程可以讨论、可以查阅课程知识,关键时刻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动手绘图后学生慢慢去解决遇到的每个问题,从而把教学任务――掌握,学生也有了成就感,重要的是把“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让学生慢慢爱上机械制图课。

(二)激发学生对制图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在上第一节课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本校实习车间参观,熟悉机械零件的生产过程。告诉学生这里各种各样的汽车零件都是由技术人员设计,工人根据设计要求生产出来的。同时向学生提问:技术人员是怎样把白己的构思、设计方案表达出来的?工人又通过怎样的途径明白设计者的意图,加工机械零件,并按要求装配成符合要求的整套汽车配件呢?接着展示一套图纸,告诉学生:设计人员把自己的设计构思在图样上表达出来,一线工人先通过看图明白设计者的意图,然后进行零件的生产,产品的装配、检验等。虽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们毕业后不是所有同学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但是汽车维修一样需要看懂图纸,现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大家的读图和绘图能力,为将来作好准备。如此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建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机械制图模型实训室

(四)在很多的中职学校里,学校都是注重生产实训车间的建立,对于制图模型实训室都是很缺乏的,有的中职学校设有制图模型实训室,但是基本都是针对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专业所设立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根本没机会使用。在硬件设施缺乏的情况,想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或激发学生的兴趣都是大打折扣的。所以在中职学校里开设制图模型实训室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希望学校专业主任、领导能加以重视。建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机械制图模型实训室对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能事半功倍。

三、校企合作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汽车行业企业合作的单位有很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到企业里实践提升学生的认知力和专业水平,并给学生找到了解答疑问的实践平台。

四、小结

以上是笔者的个人观点,让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爱上《机械制图》课,不能仅仅只靠教师,更重要的还有学校的硬件设施支持,让我们专业教师在良好的教学设施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槐德机械制图课教学参考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潘菽.教育心里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传统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识读机械工程图样能力的重要任务,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且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传统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教为主,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传统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挂图、模型等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讲解绘图原理、方法,学生则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尽管不少学校积极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原有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所以效果并不显著,教师讲完课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没有重视学生学得怎么样,效果怎么样?由于传统模式重教轻学,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从思想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兴趣,所以他们容易对制图课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当然不理想。

2.重课本轻实践,忽视能力培养

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训教学。但是,传统教学模式明显偏重理论教学,对制图理论知识讲解比较系统,占用的课时达90%以上,而对绘图技能的训练却很少,有不少学校从未进行过零件测绘训练,完整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图练习也极少,而徒手绘图的内容甚至被有些学校删掉。由于实训教学被忽视,绘图训练太少,造成学生对投影基本知识的理解不透彻,识图和绘图综合能力不强。

3.与其他课程衔接不紧密

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计算机绘图是联系比较紧密的三门课程,它们的内容也是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然而,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这三门课程的教学独立运行,各行其是,缺少相互联系,导致教学内容庞杂,重复与脱节并存,不仅造成学时膨胀,教学效率不高,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改进途径

1.整合专业教学大纲,做好专业基础课程衔接

技工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看图、读图、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努力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大纲,对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计算机绘图的相同内容进行整合。同时,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删除一些重复内容及较难、较深的内容。如尺寸标注、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等内容在教学中是有重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交叉重复的内容删除不讲,只找出重点知识点加以讲解就够了,扩展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实用的徒手绘图和计算机辅助制图动手能力练习。

2.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那么,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如在上绪论的时候,暂时不讲课本上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机械专业的就业前景、机械行业的现状、制图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等,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在讲授“轴测图”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精选工厂中常见的零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图样的绘制。通过相应知识在绘图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产生兴趣和跃跃欲试的求知心理,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信心,就能逐步养成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

3.增强教学直观性,利用项目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并通过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动画和声音等功能,并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科学性等优势。多媒体教学主要用于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有空间想象能力的内容的讲解。例如,在讲述读齿轮泵装配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教学把齿轮泵的内部各个零件做成3D效果,通过课件的运行与教师的讲授学生就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装配图的读图和画图了。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的选取不要太难,太难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在剖视图的教学中笔者引入项目教学法,以绘制轴的剖面图为例,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把问题涉及到的所有以前学过的知识都总结出来,引申到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的应用上来,学生看到实际的轴模型也同时画出轴的剖面图,自己总结画出放大图,学习的效果很明显。

4.“双师型”教师是机械制图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机械制图教学要求老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机加工生产知识、很强的手工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并且熟悉常用量具的使用。但是,目前技工院校的专业理论教师大多是本、专科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与实际生产接触较少,实践知识不足,动手能力不强。机械制图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师资是关键。学校应该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习工厂跟班实习,提高动手能力;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技能培训和CAD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关工种(包括CAD)的技术等级考试,提高技能水平。另外,学校还要经常选派教师到校外工厂参观和学习,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使之成为理论课和实习课教学均能胜任的双师型教师。

综上所述,为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转变角色,变灌输式教学为指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顺利掌握机械制图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可强.机械制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杨昌义.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赵忠.高职《机械制图》模块化教学改革[J].太原理工大学长治学院学报,2005(10).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AutoCAD;融合性;教法

当前我们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培养的目标是以“识图为主”,同时也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去识图是《机械制图》课重点需要讲授的内容。如何去用电脑绘图则是《CAD》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识图和绘图这两者之间则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容性,识图可以看做是对机械基础理论的掌握,绘图则是对机械基础动手实践实现的掌握,下面我就实现这两门课程的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如下的探讨。

一、两门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1、取长补短,合二为一

目前我们中职学校,很多课程的设置顺序很不合理,通常把《机械制图》课程安排在《AutoCAD》课程的学习之后,这样的课程安排硬生生的把这两门课程截然的分开了,形成了各自为政、独立教学的局面。偌稍加分析,我们便不难发现这种教学安排的弊端。以往我们的机械制图教学,常常采用一些模型、挂图的教学方式来辅助教学,然而熟不知我们中职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更别说具有必要的机械常识和空间想像力了,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AutoCAD的教学中,该软件的学习常常淡化了对学生读图及空间想像力的训练,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比在教室枯燥的识图看图,学生更喜欢上机动手实践。因此两门学科的相互独立,不利于对课程的整体优化。若我们教师把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能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这样做既方便在制图课中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时候应该让这两门课同时进行,理论与实践同行,这对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都无疑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相辅相成,提高效率

我们的中职生,绝大部分是三年的学制,由于学校硬件设施较好,学生平时的校内实训已占去1/3甚至更多的时间,因此他们的理论学习所用课时非常吃紧。而《机械制图》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机械技术基础课,平时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若机械制图与AutoCAD分开独立教学,则浪费的课时更多,如果两者能交替教学,则教师在习题的讲解时所需的图形都可以通过电脑事先绘好,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时再从电脑中调出所需图形,这样在机械制图课上教师便可以节约课堂上画图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制图课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两门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1.课程教学的思路

两门课程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把《CAD》课程作为对学生技能教学的主线,以《机械制图》课程为理论课题,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过程中有序的穿插与安排技能模块,并以此贯穿全部理论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动手绘制图纸和实际识图能力为教学目标,高度强调课程的实效性和实用性,课程的实例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与学生的生活想贴近,要能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相衔接,一切的一切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素养而行动。但在此两门课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计算机绘图能提高工作效率,但也不应该完全甩掉图板绘图而只迷信于电脑绘图,因为利用CAD等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图将不利于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概念,在实际绘图时也不利于找到图形所对应的点、线、面。而弥补这一点不足的方法就是结合机械制图的实例来进行实际图形的绘图,通过这种途径识图,能使得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具体造型与形象。

2.课程教学课时的分配

不同的授课方式,《机械制图》和《CAD》课程所分配的课时数也不一样,例如采用分段式授课,其授课时数的比例采用为1:1的方式比较科学,若采用融合式授课的方式,其授课时数的比例则采用1:3的方式比较科学,即《机械制图》为1,《CAD》为3。

3、课程教法的列举

在此两门课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采用分段式和融合式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所谓分段式授课,是指先讲授《机械制图》后讲授《CAD》,讲授的过程中都要按各自方向进行讲解、各自理解并接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对两门课无意中进行了分割,为了避免这种无意识的分割,我们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实例与实训,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关联;所谓融合式授课,是指将两门课作为一门课讲授,按1:3讲,即《机械制图》为1,《CAD》为3,采用先讲授《机械制图》,后讲授《CAD》,这种课时的分配结构决定了要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并且以《机械制图》为主线贯穿课程的始终。融合式授课能做到了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又采用了CAD的先进性,既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了三维立体图形,又采用了计算机来绘制图形,而且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早早的甩图板绘图,使得我们的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了CAD的作图命令。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对《机械制图》与《CAD》进行融合性授课,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当前还不够成熟,我们必须在前进中进行摸索、改进、完善和总结,从而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最终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秦建军、刘永峰等:《中文版AutoCAD2004基础与应用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2] 王幼龙主编《机械制图》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AutoCAD;教学;结合

一、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要用最现代直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GDP的主力军,机械专业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点建设专业。《机械制图》对中职在校生的专业学习,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CAD在制图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直观性强等特点。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着积极的作用。把机械制图与CAD有机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趋势。

二、传统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教学现状

很多学校都开设有机械制图和CAD课程,但都是分开进行教学的。这样CAD软件的优点往往不能与机械制图的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模糊不清。在CAD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存在制图理论薄弱,使CAD的教学难以推进。所以,应把机械制图与CAD软件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传统机械制图与现代CAD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1)合理调整学科体系

将机械制图与CAD有机的结合,有利于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保留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组合体的表达方式,适当精简几何作图的内容,增强学生徒手作图的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次序,轴测图适当分散到各章节中,机械图样切合现代新技术;将两门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总之,让学生掌握传统机械制图的精华,同时掌握针对性的新知识,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更好发挥本学科的社会功能,为今后创造性设计打下基础。

(2)采用分段模块教学

将机械制图和CAD经过概述及探索后,结合机械制图学科体系,把CAD课程分为三大模块,穿插在机械制图中,从二维平面图形到三视图到实际的机械图样,一步步的完成,在每一模块中,安排一定的CAD绘图编辑命令,并根据这些命令选择相应的案例。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模块为二维平面图的绘制,要求掌握直线、圆、圆弧、椭圆、正多边形等,同时学会使用删除、复制、剪切等基本编辑命令,并初步了解绘图辅助工具,穿插简单的对象捕捉方法。当然每个模块还可以分成更具体,更灵活的小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性和可连接性,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目标,相对独立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标准。须注意的是,模块式教学应精选教学案例,每一案例要包含一定量的命令,多个案例相互衔接,以保证对模块所有命令能进行反复演示机操作练习,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

第二模块为投影作图阶段,讲解图层的设置及作用,增加构造线及多段线命令,更多的使用复制和镜像等编辑命令,合理操作图案填充及夹点快速编辑。投影作图部分是机械制图的一大难点之一,这部分是学生由二维平面作图思维转向三维空间作图思维的关键,是建立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阶段。应适时通过CAD软件教学来突破制图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轴测图和三维效果展示空间立体,运用模型空间与图形空间的转换,帮助学生完成由图到物,由物到图的过程,并更加清晰、深刻地掌握视图的“三等”关系,充分发挥AutoCAD的工具效能,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模块为机械图样部分,以装配图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学习文字的创建和编辑,掌握普遍的、常用的绘图命令及编辑命令。并注重标注及标注样式的修改。AutoCAD是现代化科学信息的产物,必须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机房等现代化实训场所,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机房,教师不用离开座位即可通过教师机向学生进行演示,同时也可以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效果。实现机前讲课,边讲边练,并随时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与检查,且每个学生所绘制的图样及过程都可以对其他学生进行演示、讨论,即增加了读图容量,又提高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活跃了学习气氛。

四、教学目标要体现行业需要

机械制图的学习要以行业需求为立足点,实践实训内容要与生产加工紧密结合。因此,可以从实际加工意引用一些图纸,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还可以采用实际加工零件,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并手绘草图,然后用CAD软件规范绘图,在此之中,部分掌握好的学生甚至可以直接用CAD绘图,修改也容易,图面美观,出图效果好,准确率大大提高。一般学生基本能测绘出台虎钳、三抓卡盘等机件的全部图纸,部分掌握较好的学生能用数天时间就完成叶片泵或齿轮泵的整套图纸。还有学生可以独立设计一些生活常用小零件的图纸,如耳机、u盘、手机壳等。实践表明,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AutoCAD也成了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为今后专业课程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CAD绘图软件是机械制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机械制图的相关理论知识又是CAD软件绘图的基础,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将CAD软件的各种功能和作用发挥出来,才能保证绘制出来的图样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精度,同时提高机械行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191

机械制图课程是我国中职教育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为学生的实践作业提供理论支持。但是,现阶段一些中职教育中有关这方面的教学内容还过于传统,对学生的发展上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面的这样情况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机械制图是绘制图形、图解空间、阅读图形三维的几何技术前提,图形是基础。研究平面、图形三维相互互换,研究工程图样、绘制方法和原理的一门学科,拥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系统理论。将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开设出来,对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进行培养上都会带来巨大的帮助。所以,对于这类学校和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将扎实的基础知识提供给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其次,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提升上来,而且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会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现状问题研究

中职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机械制图教学在中职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这样几方面造成。

首先,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因为需要太高的文化成绩存在于中职当中,很多都是没有读过高中的学生。在中学时,这些学生不重视学习,学习能力上存在问题,造成后来学习的理解能力上缓慢。

其次,学生的自我约束、自学的能力差。

再次,因为有较强的专业性会存在于制图课程的本身当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所以,对许多学生来讲难度无疑会非常大。

三、具体的改革

1、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起来

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之后更快更高的学习上会带来巨大的帮助。在教学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时,教师要把基础放在首要的位置,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来。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用图形和总结将抽象的概念提炼出来,简化知识结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勤练习,对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应用,提升学生对定义和基础图形的掌握,鼓舞学生对空间图形要多思、多想,将看、想、画三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对模型直观、和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行使用。

2、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多训练,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重点所在。要将专业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提升上来,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的统一起来是中职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实践能力的锻炼将工程师定为学生的发展目标。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将能力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在设计课程结构知识点时,要以看图、画图为主要学习的方向,将CAD和机械制图融合在一起进行编排,将新的课程体系构造起来,将CAD软件看做是绘图的主要平台,配以多练多学,将学生的实图能力、空间思维的能力及绘图画图的能力提高上来。在教学课程的时候,贯彻精讲勤练的观点,绘图的时候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工作,将实践和专业性凸显出来。

此外,对专业实训实习的教学要不断的进行强化,对实训实习要重视起来,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道路创设出来。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很好的反映出来,做到知行统一,协调一致。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活动是对中职学校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经过实训的模拟,有效的完成有关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基本的素质要求,同时也是在学习实践的操作内容,为以后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和企业的要求和管理能够很好的适应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机械制图课程需要强化的

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是创新的的主要特征。只有在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当中,才会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起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才能将学生们的创新想法和行动锻造起来。学生不想标新立异、不敢越雷池、在学习的过程中循规蹈矩,这样是不能有所进步的。老师应该激励学生勇敢的去试验、去尝试,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勇于试验,勇于实践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第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来,将高度自由和具有创造性的环境为学生创设出来。

第二,需将有效的教学机制建立起来,才能用转变性的教学态度来取代传统的被动接受性的教学态度,逐渐的形成学生自身的求异思维,也有机会促成创新的意识。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领学生去挖掘问题、思索问题,让他们在思考中将有关的问题提出来,找出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式,此外,教师还要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激烈学生在学习上勇于创新、刻苦专研。

结语: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院校的教学模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机械制图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受到中职学校的重视,在改革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起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当中急需的创新型技术人才,为国家的今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对此,通过文章以上内容的阐述,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韩玮.中职学校

[2]刘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上一篇:机械基础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汽车底盘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