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方加减治疗肺癌咳嗽34例

时间:2022-07-05 10:08:19

关键词:肺癌咳嗽;辨证施治;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27

中图分类号:R273.42;R2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73-02

肺癌为临床常见肿瘤,咳嗽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基础疾病的特殊性,癌性咳嗽为咳嗽中最难控制的一类咳嗽。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应用中枢性镇咳药物,但长期应用有依赖性及成瘾性,并有诸多不良反应出现。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肺癌引发的咳嗽患者34例,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

①影像学及病理诊断明确的肺癌患者;②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为咳嗽病症,出现时间>3周;③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基本正常;④年龄40~75岁;⑤预计生存期>6个月;⑥Karnofsky评分≥60分;⑦依据《实用中医肿瘤学》[2]辨证为肺郁痰瘀型。临床表现:咳嗽不畅,痰中带血, 通讯作者:董海涛,E-mail:胸胁痛或胸闷气急,唇紫,口干,便秘,舌黯红、有瘀斑(点),苔白或黄,脉弦滑。⑧未行化疗或距离上次化疗时间在2个月以上,均末行手术、放射及靶向治疗。1.2 排除标准

①无明确病理诊断;②预期生存期<6个月;③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④孕妇、精神病患者。1.3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2年3月-2013年1月在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患者,均符合上述标准,共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45.0~72.0岁,中位年龄62.0岁;小细胞肺癌(SCLC)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9例;周围型13例,中央型21例;出现胸腔积液6例,合并感染2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2.0~75.0岁,中位年龄59.5岁;SCLC 4例,NSCLC 26例;周围型13例,中央型17例;出现胸腔积液4例,合并2.3 安全性观察

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指标无明显异常变化。3 讨论

IGT是2型糖尿病的前期阶段,若不进行干预,大多数IGT患者将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因此,对IGT进行合理、及时的干预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对IGT的干预方式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生活方式干预虽然简便、经济,但患者依从性差,难以长期坚持;药物干预主要包括二甲双胍、拜糖平和罗格列酮,但其不良反应较多。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以肺、胃、肾阴虚为主。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前期及早期阶段亦多表现为阴虚燥热证候,究其原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贪食甘美,阴液亏损,不能制约阳气,虚热灼伤阴液,日积月累而成。应用滋阴清热的方法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临床症状[3]。知柏地黄丸出自《景岳全书》,是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为滋阴清热的代表方剂。其中,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以治阴虚之本,知母、黄柏清虚热而坚阴治燥热之标,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本观察结果显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经知柏地黄丸12周临床干预,患者FPG、2 h PG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表明知柏地黄丸短期内能降低IGT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独立于生活方式干预以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知柏地黄丸多种药物及有效成分能够降低血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多个作用靶点及多种作用途径[4],故有利于IGT向正常血糖转归。

本研究发现,知柏地黄丸在降低IGT患者血糖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腰围、TG及TC,较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更为有效,表明知柏地黄丸可减少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知柏地黄丸中多种药物成分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质代谢及抗炎、抗氧化等作用[5],可能是知柏地黄丸预防糖尿病并减少其心脑血管风险的主要原因,但具体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2]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 8(1):5-6.[3] 王保群,焦秀坤,陈雪玲,等.芪味糖平胶囊干预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8,7(3):155-157.[4] 黄芳,徐丽华,郭建明,等.知母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6):332-335.[5] 付宝才.知母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的影响[D].青岛:青岛大学,2005.(收稿日期:2013-03-10,编辑:蔡德英)感染2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临床表现及Karnofsky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4 治疗方法

合并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但不得同时服用其他止咳药,根据患者需要予以氧疗及其他支持治疗。在此基础治疗上,对照组予口服磷酸可待因片,每次30 mg,每日1次。治疗组予中药辨证治疗,基础方药物组成:紫菀10 g,荆芥6 g,百部10 g,桔梗15 g,莪术15 g,浙贝母15 g,络石藤15 g,白茅根15 g,熟大黄10,党参20 g,五味子10 g,炒谷芽20 g,炒麦芽20 g。随症加减:伴发热者加连翘20 g、石膏30 g、牡丹皮10 g;咳血者加仙鹤草20 g、白茅根20 g、墨旱莲20 g;有胸水者加葶苈子15 g、花椒15 g。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2次早晚饭后服。2组均连服7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9年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的咳嗽症状积分标准(见表1)分别与治疗前后对咳嗽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分值变化;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咳嗽症状计分标准分值

日间咳嗽

夜间咳嗽0 无咳嗽 无咳嗽1 偶有短暂咳嗽 入睡时短暂咳嗽或偶有夜间咳嗽2 频繁咳嗽,轻度影响日常活动 因咳嗽轻度影响夜间睡眠3 频繁咳嗽,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因咳嗽严重影响夜间睡眠1.6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按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无效四级评定。临床控制: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5%;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0%;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临床控制与显效两者合计为有效,计算有效率。

上一篇:糖耐康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HK-2细胞分泌细... 下一篇:自拟祛瘀血汤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