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祛瘀血汤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4 01:01:46

自拟祛瘀血汤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祛瘀血汤;中医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33

中图分类号:R277.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82-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的缺血性脑组织损害,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短暂脑缺血发作[1]。主要临床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祛瘀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0例,观察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2年9-12月期间本院神经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采用抛硬币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33例,女7例;年龄41~72岁,平均(64.3±9.1)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梗死24例,颞叶梗死8例,小脑梗死5例,脑干梗死3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3例,中专及以下19例,文盲8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轻型7例,中型24例,重型9例。对照组男32例,女8例;年龄42~71岁,平均(63.6±8.7)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梗死27例,颞叶梗死7例,小脑梗死4例,脑干梗死2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1例,中专及以下20例,文盲9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轻型9例,中型23例,重型8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全国第6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同时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②神志清楚,能配合治疗;③对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3 排除标准

①发病至治疗时间超过48 h,或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及严重意识障碍者;③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此次再发;④3个月内有外伤及手术史;⑤血压超过20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⑥有精神病史者。1.4 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神经保护剂、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及控制血压药进行治疗和病房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祛瘀血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大黄(后下)10 g,土鳖虫10 g,水蛭3 g,桃仁10 g,胆南星10 g,桂枝5 g,丝瓜络30 g,炒白芍20 g,炙甘草5 g。阴虚明显加麦冬、玄参;气虚明显加炙黄芪、党参;痛剧加徐长卿、延胡索。每日1剂,水煎取汁100~150 mL,分2次口服。疗程4周。1.5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1.5.1 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3]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6项)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8项)共14项内容。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评定[4],总分<16分,为完全正常,>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分64分。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3分,或总分>22分,为功能明显障碍。1.5.2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eurologifal functional deficit scores,NFDS)评分标准[5]: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依据评分判定疗效。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病残程度为4级;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 以下,病残程度为5级;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或死亡。以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计算显效率。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治疗前2组NFD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FD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2。

治疗4周后,观察组愈显率为85.0%,对照组愈显率为5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2,P<0.01)。见表3。 表1 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NFDS评分比较(±s,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40 25.37±6.52 13.64±4.35 9.47 <0.01对照组 40 26.13±7.21 18.11±5.48 5.60 <0.01t值

0.49

4.05 P值

>0.05

<0.01

上一篇:自拟方加减治疗肺癌咳嗽34例 下一篇:大柴胡汤治疗便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