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父子的红色情怀

时间:2022-07-05 11:15:20

在中国革命最为波澜壮阔的上世纪40年代,英德九龙镇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是国民政府乡长,儿子却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虽各为其主,但父亲始终支持共产党抗日,并在解放战争关键时刻支持儿子发动起义,两个乡政权,成为该地区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1927年我出生在英德黄寨乡(今九龙镇)金造村。我的祖父曾经读过书,在私塾教书,后来破落了。祖父有5个孩子,我父亲罗佛金是长子,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因为家里穷,父亲没有念过书,但是他有一身的胆量和气魄,早早地就跑到外面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父亲讲义气,为人公正直,遇事能挺身而出。大革命时期,英德匪患严重,父亲曾协助在家乡抓治安、清剿匪,成为当时地方上比较有威望的人,族中人都尊称他为 “罗大哥”。

后来因为协助剿匪有功,父亲被大家推选为黄寨乡乡长。

父亲支持我成立抗日队伍

1938年冬,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后,开始进犯粤北。由于英德是京广铁路(原粤汉铁路)所经之地, 1943至1944年间,日本侵略军开始进犯英德九龙。九龙成立了抗日自卫大队,父亲兼任大队长。

父亲吃了很多没有文化的苦,所以非常支持我读书。1942年,经进步人士介绍,我来到了阳山中学读书。阳山中学当时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从校长到老师到一般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地下党。在学校里,因为成绩优秀,思想进步,表现好,我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兼初中班的班长,协助老师搞好学生自治工作。正是在阳山中学,我接触到很多中国革命史等书籍,接受了许多进步思想,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944年夏,日军为打通粤汉铁路,再次进犯粤北。当时中共地下党组织阳山中学的师生,在暑假里下乡进行抗日宣传。我身为副队长,带领一支由10名学生组成的抗日宣传队从阳山来到九龙地区。那时我才17岁。

宣传队到九龙金造村后,得到父亲的帮助和支持。他不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将宣传队员安置在乡抗日自卫大队部,并免费提供食宿。我们向抗日自卫大队官兵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讲授军事知识,教唱抗日歌曲,并在九龙乡街头通过发传单、贴标语、贴漫画的形式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

1945年1月,中共北江特委书记黄松坚指示,要我们在九龙地区成立特别支部,并就地组建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根据上级决定,我加入了共产党,协助党组织做好父亲的统战工作。此举也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在中共地下党员的促成下,父亲将自己的一挺机枪、28支步枪、3支短枪等私产交给了我,由我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抗日小队。

2月,我把队伍带到清远抗日前线参加党领导的第九中队,后与五中队合并成立了清远抗日同盟军,后编入东江纵队西北支队,我任中队副。这支队伍成立后,在清远地区打日寇、抓汉奸、抗顽敌,成功打掉了一支汉奸武装,活捉19人,缴获长短枪17支及物资弹药一批。此后,该支队伍还参加了夜袭清远日军驻地、截击反动特务武装等战斗。

8月上旬,我们北上始兴南雄,在始兴南山被围一个多月。突围后,返回翁源地区活动,后来发展成为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

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广东的武装斗争转入地下,我奉命带着六位同志回到九龙金造村,利用父亲的关系,把同志们安排在乡工所工作,并把家里的果园作为地下党的交通联络站,帮助小北江地委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为小北江发展武装斗争培养骨干。9月,我接到中共北江特委通知,离开家乡,去香港达德学院读书。

父亲将武装交给我发动起义

位于英德西部的九龙金造村,西连当时的清远县城、广宁、四会,北通阳山、连县、曲江、乳源等县,是北江的交通要道。这里群山连绵,山道险恶,军事上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纵队司令部认为要使连江支队挺进粤湘边,扩大游击区,发展革命武装,必须把各个游击区连成一片。九龙地区的斗争不能停留在“白皮红心”的形式,必须在英、清、阳的重要三角地带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和政权。经过反复酝酿,首先选定了一名策反对象,那就是我的父亲罗佛金。上级组织决定由粤桂湘边区工委书记、边纵司令员梁嘉亲自带领和指挥九龙地区的武装斗争。指示中共英西地区特派员谢鸿照亲临九龙,直接领导和指挥九龙起义,并从北一支调回我协助他。

当时我就是带着这个任务回乡策动父亲起义的。谢鸿照向我父亲介绍了全国的革命形势,他说:“罗乡长,你虽然任四乡联防队大队长兼九龙乡长,但你素来为人正直,抗战时曾在九龙阻击日军,思想开明,拥护共产党的主张。目前,政府大势已去,人民盼望翻身得解放,九龙起义条件基本成熟,我相信在你支持下,起义会取得成功。”父亲沉默不语,我看出了父亲的心事,也在旁劝导说,没有国何来家?现在政府如此腐败,不摧毁它,百姓何时见天日?再说,部队首长已考虑周全,你年事已高,不想参加起义,可以到香港去居住,只要把武装交出来就行。

一向对共产党十分友好的父亲深明大义,最后同意举行武装起义。1月14日晚,我父亲按照起义计划率领所属联防大队80多人,携轻机枪3挺、长短枪100余支回到金造村。为保证起义的顺利进行,15日晚,粤桂湘边区人民攻陷黄花乡恶霸、英德县“剿共”总指挥梁猛熊的老巢乌坭坑村,解决黄寨乡公所和警察所的敌人,摧毁清远县坝仔乡雷公冲反动据点,打退黄寨乡太平水村反动据点的抵抗。

16日,粤桂湘边区人民指挥部在金造村召开群众大会,宣布起义。会后,起义部队与边区工委抽调的部分骨干及九龙地区游击队合编为连江支队英清阳边区解放大队,当时就叫太阳队,我任大队长,谢鸿照为政治委员。18日,起义部队以金造村为据点,分两路攻打黄花乡(今明迳乡)及九龙地区。最后,起义军和平进入九龙地区乡公所,在黄花乡,起义部队消灭敌人1个自卫中队,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10多支,子弹1万多发及物资一批。起义军打下乡公所后,开仓放粮,将粮食发放给当地农民。

九龙起义,极大地鼓舞了九龙地区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也为连江支队第二梯队北上连阳、湘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造保卫战粉碎敌人三次反扑

九龙起义后,英德县长周文浩坐立不安,四处拼凑反动武装伺机反扑,叫嚣着“要铲平金造”。

2月13日,天刚拂晓,金造村前的庙角山阵地上,便响起了清脆的枪声。英德县保警大队、自卫总队共500余人,向金造发起了第一次进攻。当时我们只有8名民兵守卫此山。民兵居高临下,依靠山上大石头作掩护阻击敌人,使敌人无法前进。当日深夜,在龙潭坑一带活动的边区独立团在梁嘉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敌人背后,用密集火力向敌人扫射,敌人措手不及连夜逃走。第一次保卫战的胜利鼓舞了金造村军民的斗志。为了防备敌人再次进攻,金造村男女老少齐出动,几天内削了数万支竹签,在庙角山和后岗山挖了很深的交通壕和环村堑壕,并在堑壕外布满竹签,使整个金造村成为能打能守的阵地。

2月18日,不甘失败的敌人又组织第二次进攻,集结1000人再次进攻金造村。按照老的路线,他们先登上狮头岭,再兵分三路,向庙角山发起进攻。当时防守金造村的只有80多名民兵,其中两个班坚守在庙角山阵地上。大家毫不畏惧,沉着应战。

敌人先用炮击,又以密集的轻重机枪集中火力向我阵地猛扫,这时闻讯赶来边区独立团铁流队、飞鹰队和英清阳人民解放大队一部也登上了庙角山,同民兵们一道与敌人对峙。凭着机智勇敢和团结协作,一连击退了敌人5次冲锋。飞鹰队沿着大芒窝进入芭蕉坑,从北侧迂回到敌后,发动突然袭击。敌人害怕被人民武装包围,不敢恋战,仓皇撤退。敌人撤退时,连做好的米饭和丰盛的酒菜都来不及吃,成了送给金造村军民的“慰劳品”。

敌人两次进攻,连一个小小的金造村都对付不了,不免恼羞成怒。3月5日,又组织3000多人的反动武装,三面合击九龙地区。由于兵力悬殊太大,我军在同敌人正面交锋一段时间后,乘夜色掩护1000多名群众安全撤离金造村。安置好群众后,英清阳解放大队主力人员随边区独立团打回广宁、四会、清远等地。同年6月,太阳队回师英西,并在10月份会合,解放了九龙地区。

金造三次保卫战,牵制和杀伤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支援了边区部队第二梯队挺进粤湘边的行动,并有力地配合了附近游击区的人民武装斗争,在粤湘边区人民武装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上一篇:13日 第3期 下一篇:扶贫“双到”吕田“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