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7-05 11:02:27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在剑桥大学求学期间,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的回答是:“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这个故事浅显易懂,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贵有疑。维特根斯坦之所以超过了罗素,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总能在思考中提出问题。由此说到教育教学上,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问。我曾观摩过特级教师武琼执教《黄河象》一课的视频。初次来到一个地方,面对着一群素未谋面的学生,武老师在课前谈话中就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敢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她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问学生:“有没有谁向老师提问题?”学生先是不敢举手,后来终于有几个勇敢者举起了手。有的问:“武老师,你为什么从北京到这儿给我们上课?”有问:“武老师,你为什么星期天来给我们上课?”不管学生问的是怎样的问题,武老师都给予回答和鼓励。最后,武老师说:“学课文的时候,有问题一定要问,要像刚才的几位同学那样。”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武老师一直努力通过师生正常的情感交流,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教学生给课文分段时,让学生找出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段落。学生默读课文后,得出三种答案,有的说是二至六自然段,有的说是二至七自然段,有的说是二至八自然段。学生分组讨论后,仍有异议,武老师没有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有异议的几方进行辩论,辩论带来了学生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最佳心理状态。这时武老师让他们带着这种激动的情绪再速读六、七、八自然段,分别说出每自然段的意思后,得出二至六自然段是对的。这样,课堂一直处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一直处在紧张、兴奋的最佳心理状态,激发了学生提问题的兴趣。

其次,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诱导学生会问。学生发现问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不会到会,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刚开始可能是不分具细地有疑必问,教师应予以肯定,并逐步引导学生抓重要的本质的问题,使学生做到会问。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我先让学生读学习提示,知道预习时可以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提问。接着,鼓励学生自己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筛选问题,如“小燕子的羽毛都是乌黑光亮的吗?”“南方的春天热吗?它们为什么要飞来北方不一直呆在南方?”这些问题偏离了课文内容,可不必提。而像“为什么小燕子掠过湖面的时候剪尾和翼尖只是沾了一下水面?”“以前学过形容孩子用天真烂漫,这里又说春天烂漫,烂漫到底是指什么呢?”这些问题就提在点子上,学习时带着这些问题读读想想,就可以更快地学好课文,促进思维的发展。

最后,给学生的问题归类,以促进学生养成善问的好习惯。学习是非常个性化的。各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也不同,因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高低各不相同,但总体看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为节省教学时间,对这类问题,教师可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无关,建议在课外帮他解决;第二类,是不在要害、关键处,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处理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是那些跟课文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重点。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会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会逐渐领悟哪些问题是关键的,是可以解决课文难点的好问题,是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的。长此以往,他们提问的质量会越来越高,变得越来越善问,甚至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把课堂推向高潮。

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也曾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应重视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的培养。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只有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我们的课堂才真正充满活力,我们的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方法与途径还有很多。但我们一定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思考问题的空间。让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文章去敲响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心灵大门,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总之,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创新教育的呼唤。

愿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做到: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

上一篇:试论藏汉翻译的灵活性 下一篇:刍议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