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转向服务于人的成长

时间:2022-07-05 11:01:16

教育转向服务于人的成长

就当前教育的自身现状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论,教育转型其实就是教育回归:向着教育的本真回归,亦即实现人的回归。

美国学者约翰·古得莱得撰写的《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一书曾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思考和讨论:一个“地方”必须具备怎样的特质才可以称作“学校”?我们认为一个“地方”只有成为人成长的乐园才可以称作“学校”。由此,我们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即培养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的人。

为了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我们正努力将学校建设成民主的现代学校和广泛的学习型组织。

学校教育的民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可选择的课程。学校应该为学生成长提供多样的课程服务,因为只有当我们俯下身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服务时,才可能发生真正的教育。多年来,我校以创生为取向,进行系统的课程规划与开发,不断增强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实践性。我们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除了教师外,我们还聘请部分家长和学生开设研究性课程。

二是对话的教学。这里的对话是哲学层面上的对话,是师生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平等的互动、交流。这里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课改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是一个教学时代的变革,这一变革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要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关注结果(考试成绩)转向关注学生的后续学习。其次是实践上的问题:要探索出一条实现这一转变的技术路径。2008年以来,我校与华师大专家团队合作,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实际、基于教师经验,分解课程标准,重构教学目标;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站立在学习者的角度,叙写目标时应选用外显的行为动词来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必须是可以观察的——其核心是关注学生课堂的学及其后续的学。

三是自治的管理。实行自治管理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公民意识至关重要。近年来,我校在基于公约的学生自治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现已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从宿舍卫生及就寝纪律检查、食堂膳食安排及定价、课间铃声选择与设置,到成立“模拟城市筹备委员会”,制订有关公约章程并选出“模拟城市”市长,学生自治管理的面越来越广,“档次”越来越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能力也在民主实践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2012届徐乐同学因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被学校聘为校长助理。

人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主要体现在读书上,所以,建设学习型组织首先要从培养阅读者开始。在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过程中,我校明确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终生阅读者。为此,我们千方百计、甚至是“不计成本”地花大力气营造校园读书氛围、优化学生读书环境:我们把新华书店引进至校园,把“图书馆”搬进了教室,把周国平等文化名家请到学生中间。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百万百卷”教师读书活动(五年内学校投入一百万让每位老师每人读一百本书),以切实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使之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榜样。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力量挑选书目,编制“学生家庭建议藏书目录”给家长,让包括家长在内的学校所有关系人以学校为中心构建成学习型组织。

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而教育改革、教育转型的核心问题正是回归人的教育,据此,我们将“人的成长”确立为学校教育的终极价值。在明确这一点后,我们所做的就是,让每一个教育细节都指向崇高的教育追求。

上一篇:首套房贷政策应定向放宽 下一篇:“2+2”综合培养小学教师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