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实验室的持续创新

时间:2022-06-05 04:07:23

浅析高校实验室的持续创新

[摘要]文章分析了领导者、管理模式、团队组成、研究领域特性等影响高校实验室持续创新的关键因素,从传统与学风、研究领域的开拓与经营、人才的选择与培育三个方面对如何实现高校实验室持续创新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 创新 因素 策略

[作者简介]潘有志(1976- ),男,湖南华容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学、高等教育管理。(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9-02

回顾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史,许多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明,都源于高校实验室的发现与创造。高校实验室不仅是知识殿堂里的智慧源泉,更是激发新概念、产生新知识的重要场域。新的知识,无论是对于基础科学的贡献,还是应用技术的开发,都可以不断地在那里被创造出来。笔者从管理的角度入手,探讨高校实验室持续创新的思维方式,以期赋予实验室管理新的含义,为高校实验室的持续创新提供参考。

一、影响高校实验室持续创新的关键因素

(一)实验室领导者

1.领导者研究方向。领导者的研究方向会影响实验室成员实验题目和概念的生成方式;实验室塑造创新气氛的基础,主要来自实验室领导者明确的价值观。

2.领导者个人特质与过往经验。实验室领导者的人格特质、过去的教学研究经验和在环境中所感受的管理系统氛围会影响其对实验的领导行为以及规范设计。实验室领导者科学创造力的表现,来自于其长期深厚的知识涵养;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信息处理能力有助于对实验方向的洞察力;实验室领导者的个人价值观会影响实验室创新气氛的塑造。

3.领导者管理风格。表现良好的实验室,比较愿意将资源控制权下放到有知识权的地方;优秀的实验室领导者,比较关心实验室成员的实验和生活;实验室领导者对组织成员适当的关怀,有助于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通与积累;实验室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可以让成员自主发挥;实验室领导者在领导技巧上,多半采取“平衡的自由与限制”。

(二)管理模式

1.内在动机。激励学生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教师以身作则、培养成功的经验、给予口头上的赞扬与鼓励、实验项目成员间经常共同讨论并彼此学习。实验项目主持人对于学生自发性的激发,有助于实验室“前瞻创新”研究的产生;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协助,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

2.外在动机。使用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奖励制度,如适当的奖励津贴以及提供代表出席研讨会的机会等,有助于实验室成员知识创造动机的产生。

3.实验室气氛与非正式活动。良好的群体关系有助于实验室气氛的和谐,进而有利于群体目标的达成;实验室的内部气氛会影响实验室分享内隐知识,内部气氛开放时,有助于实验室分享内隐知识。

4.外部技术与衡量机制。培养评估科技的能力,有助于实验室内部素质的提升;实验室周边技术水准会影响实验室内部的技术水平;优秀的实验室会引入比较严格的外部衡量机制,以提升实验室内部的素质。

5.教育训练。成员教育训练的设计,有助于实验室知识的取得与积累;教育训练的设计,可以作为实验室内部知识积累的媒介。

6.知识管理系统。外显知识积累的情形大多停留在实验室规章、管理标准程序和报告文件规格的层次;知识经验通过技术化文件、实验成果文件的方式,有助于知识在外化过程中的积累与扩散;实验室知识库的技术文件管理,可以显著缩短成员的学习时间,帮助成员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下一个阶段。

(三)团队组成

1.团队成员技术背景。实验室成员的组成会影响实验室的知识流通;实验室成员的共同背景程度比较高时,有助于实验室分享内隐知识。

2.团队成员态度。表现优秀的实验室领导者倾向于选择具有积极学习态度和意愿者;新进成员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及意愿时,有助于实验室成员对知识创造的动机;知识创造型的成员有助于组织内部知识的流通;有学习能力的实验室成员和营造共同讨论的气氛有助于产生创造性摩擦。

3.团队组成方式。实验室定位倾向于解决跨领域问题时,除了专业能力外,遴选新进成员应该注重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不同的知识背景;实验室定位倾向于基础研究时,遴选新进成员应该注重其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需要在特定知识范围内有扎实的基础,组成团队后,应该以团队内小组轮流的方式,指派资深实验室成员指导不同目标导向的小组,以激发团队内的创新气氛。实验室组织结构在层级结构下,应该强调按照技术领域的项目编组,而项目编组的重要性要优于层级结构。

4.团队沟通合作。通过团队沟通合作,有助于实验室知识在转换过程中的扩散与积累;实验室的跨层次知识扩展,有助于实验室内部知识库的知识累积与创造;知识经验通过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有助于知识经验在结合过程中的创造。

(四)研究领域特性

1.研究属性与知识扩展模式的关系。强调特定知识范围的前瞻性研究,实验室对外跨层次知识扩展倾向于采取技术移转的方式;强调解决跨领域的实际问题,实验室跨层次知识扩展倾向于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学术导向”与“任务导向”的工作特性差异会影响实验室的组织运作方式,当实验室需要与产业界有频繁的互动时,任务编组的组织形态较为常见。

2.领域特性与技术知识内涵的关系。不同领域的知识内隐程度会有所不同。例如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验室技术知识内隐程度高、技术知识标准化程度低,技术知识比较重视深度,需要比较丰富的知识涵养;工程技术领域的实验室技术知识的标准化程度与模块化程度较高、技术知识比较重视广度,相对而言,技术知识的内隐化程度较低。

3.跨领域研究成功因素。对于跨领域整合的实验室来说,要促进并且确保团队合作的品质是第一要务。要做到这一点,要从成员知识技能、实体科技系统、管理系统与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整体配套等方面实现整合。其中画龙点睛的部分,就是组织文化以及价值观。跨领域整合的实验室要能够成功,其价值观必须相当重视“人”的价值。因为对“人”的重视,因此必须要在组织架构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上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能够促进成员以组织大目标为前提贡献所能。

二、高校优秀实验室持续创新的策略和途径

(一)保持优良的传统与学风

1.强烈的内在求知动机是促使实验室成员坚持不懈、持续创新的动力。当实验室成员觉得实验任务是有趣的、值得投入、令人兴奋或是具有挑战性,就能激发创造力的产生。

2.求实与批判精神是实验室持续创造、维持优秀的基本价值观;而鼓励自由、民主的讨论与交流,则是落实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在一个实验室中,求实与批判精神不但是成员做学问的基本态度,更是维系整个领域接受创新、向前推动的重要因素。将这种精神内化为核心价值观,可以使实验室全体成员更容易取得认可,创造力成果更容易被接受,进而吸纳成为领域知识的一部分。批判必须以自由民主的讨论机制作为前提,否则,只有批评和批判,创新的火苗就有可能会熄灭。组织的创新能力,往往与“垂直权力距离”成反比;换言之,打造一个真正“去垂直权力距离”的组织平台,是孕育创新的重要前提。当“说出自己的新见解”和“对任何人的观点都可以进行讨论与评断”成为一种组织习惯的时候,创新便能在无意中源源不断地产生,组织的创新能力便可以不断地获得滋养。

3.非正式交流活动不但可以增进实验室成员感情、内化核心价值观,对于创意的启发也会有所帮助。实验室的生活原本就时时充满挑战,密集的脑力活动也需要适当的放松,因此,除了正式的学术讨论之外,往往也会形成一些非正式的交流空间,比如出游、集体锻炼等活动,这些活动原本的出发点是用来增进成员间的情谊,或缓和紧张的生活,但往往通过轻松的互动,实验室的核心价值会在成员间轻易地传递;有些时候,通过与人交谈而得到的灵感,还可以促成某些创新的发生。

4.鼓励成员动手做并容忍他们的失败,是实验室创新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实验室内部知识管理的创新活动主要来自四个方面:超越认知与职能障碍的整合性问题解决方式、新方法与新工具的执行与采用、实验与试验、从外部知识源汲取新知识。其中,实验和试验是两项主要激发学习的活动。不论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实验性的观念都可以创造未来;只有能够“无畏地支持异端学说”,和主流科技或观念相抗衡时,新观念才有可能被实践。组织应该容忍甚至鼓励“智能型失败”的发生,所谓“智能型失败”也就是从失败中学习、创造出向前的动力。

5.综合运用教学与研究,可使实验室持续进行创新。如果能够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将领域知识以最可接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学习的效果,使产生创新的过程大大缩短。与此同时,实验资源的充足与否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环境的好坏,进而影响创造力的发生。

(二)积极开拓与经营研究领域

1.优秀实验室往往倾向于采取选聘学术或学科带头人的方式进行新兴研究领域的开拓。学术或学科带头人比较接近学术权力核心,所占有的资源相对丰富。实验室如果利用“挖墙脚”的方式,把具有未来发展潜力、已建立一定研究优势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选聘进来,利用实验室已经建立的基础、资源、人才加以辅助,便可以在新兴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为保持创新的弹性,优秀实验室往往采取“发散”“收敛”交替的策略搜寻、经营研究领域。在尊重各成员研究方向的前提下,确定选题的范围,让全体研究具有一致的方向,可以确保研究成效的如期展现。

3.优秀实验室研究领域的经营具有路径相依性。技术创新的好坏有其历史与路径相依性,即如果实验室原先就有这项相关技术的投资,则该实验室吸收外界的技术信息后,比较容易达成实验室的内部创新。

(三)仔细选择与细心培育人才

1.优秀实验室倾向自行培育领导者,以便贯彻实验室的价值观与核心能力,但会采取“外放”策略增加他们的历练与能力。在找寻优秀实验室成功的关键因素时,可以发现领导者在关键时刻所扮演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真正造就“优秀”的原因在于领导者具有谦虚的个性和对专业的坚持,而实验室自行培养的领导者能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顺利推展与传承下去。

2.广纳贤才是增加实验室创新能力的好方法。输入和吸收外部科技知识是组织创新活动中重要的一项活动,而知识,特别是内隐性知识,常常是植根于人才。而学术无界,科学是唯一交谈的语言,因此,打破藩篱求人才是实验室创新发展的一项良策。

3.尊重每个成员都具有的创造潜能与兴趣、启发其独立研究的能力,是优秀实验室培育优质人才的重点。人人都有创造力,只是因为个人的工作动机、研究领域和创造力相关技能等因素会有所差异,可能造成对于创造力成果大小的影响。因此,如果能够尊重每个成员的兴趣,让成员自主发挥,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将能够培育出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陈实.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创新[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云出版时代科技类出版社的发展转向 下一篇:让教育成为一段快乐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