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何以成“逆子摇篮”?

时间:2022-07-05 10:14:44

应试教育何以成“逆子摇篮”?

嘉峪关市某考生因高考估分过低遭到父亲责骂后投湖自尽(6月13日《西部商报》);西宁市某男生为逃避高考而将其亲生母亲杀死(6月14日《成都日报》)……近年来诸如此类生生死死的“高考版”亲情悲剧,一直以近乎雷同的版本在高考舞台上频频上演。假若儿女忤逆父母意愿就算是所谓“逆子”的话,如今这样的“逆子”,也真可谓车载斗量了。

作为这些悲剧中的“逆子”,不管是以自杀手段走上“不归路”,还是为发泄而夺去亲人性命,恐怕都有其本身承载压力太大的缘故。那么,这种无名的压力到底来自何方?是单纯父母一方的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所致?还是孩子自身误入“高考雷区”不能自拔?显然都不是,而是由当今应试教育模式的挤压而成。

有教育专家指出,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社会人才评判标准的偏差,以至于催生出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差生”,其命运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起起伏伏。而在这起起伏伏之中,“差生”们可谓命系一“考”,直至忤逆父母意愿,不由自主地滑入“逆子”的泥淖而无法自拔。

对正常关系中的孩子和家长来说,一边兴致勃发,长势旺盛,一边是心怀希望,期待收获,理应属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但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家长便会把子女当成其私产,孩子成长空间便也因父母意志的划界而狭小不堪。在如此狭小而又缺乏自由的空间里,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或碰撞也会成必然。而“逆子”现象也正是传统教育模式衍生出的一种“副产品”。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的学生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甚至从不与父母交谈。该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而阻隔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影响其正常交流的主要障碍就是应试教育这个恶魔。正是惟“分”是取的应试教育体制,激活了某些父母身上的“功利妄想”或“浮躁因子”,于是父母成了功利场上杀红眼的赌徒,而子女则成了被其父母抖来抖去的色子,直到生生死死的悲剧发生,如此赌局才会自行终演!

孩子面对父母功利重锤的敲打,反作用力小者就成为乖巧听话的“孝子”,而反作用力稍大者则必然成为桀骜不逊的“逆子”!

上一篇:郭江谋财生日报 下一篇:农村野蛮圈地的罪恶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