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谋财生日报

时间:2022-03-22 04:13:25

郭江谋财生日报

2002年,深圳图书馆要处理一大批废旧报纸,当时这些旧报纸在市场上的回收价只有三、五角一斤,可有个人最终以每斤十元的价格把这些报纸全部收购。这个人叫郭江。

为挣钱打上了旧报纸的主意

郭江从四川老家来深圳已经十几个年头了,但是十年过去了,他依旧是个打工仔。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旧报纸,这次一下子收到那么多报纸,郭江如获至宝。回到家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报纸按出版单位和日期的不同,分类整理好。但这么多报纸堆在家里既占地儿、又发霉,这让爱干净的妻子受不了。妻子说怎么搞得都不像一个家了,就像一个卖场一样。

打工挣来的辛苦钱竟然换来一堆废纸,妻子不知道郭江是怎么想的。但郭江自己心里清楚,他要拿这些旧报纸做生意赚钱。

这还得从郭江看到的一个报道说起。

有一次,郭江在电视报道中看到,希腊申办奥运会时,向每位投票的奥委会官员赠送的礼物,竟然是他们出生当天的《泰晤士报》。郭江顿时灵光一闪,“生日报”的创意由此而来。郭江没有想到报纸除了阅读、收藏还能作为联络感情的礼品。郭江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去经营生日报,因为自己收集报纸多年,对哪里有报源心中有数。所以当深圳图书馆处理旧报纸时,郭江全部收购。2003年他辞了工作,卖起了生日报。

为了节省房租把做生意的成本降到最低,郭江不想单独开店,他选择了一些有特色的书店、礼品店,想以租柜台的形式跟他们合作经营。跟木雕店老板邓戈的合作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邓戈看中生日报,跟郭江合作,觉得这个东西比较有文化的内涵,然后又会给人带来一份惊喜和感动,所以对生日报这个项目十分看好。可两个人怎么都没想到,一个月过去了,连一份报纸都没有卖出去。 明明是个不错的礼品,为什么就没有人买。从来没做过生意的郭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直到有一天,一位来自北京的顾客看到生日报,他说的一番话点醒了郭江。

不速客一语露天机

发黄的报纸,而且边角还有一些破损,包装在一个很不起眼的一个很普通的塑料袋里面,这个东西如果拿回去,是不是能够送得出手。北京的顾客把自己心里的犹疑和盘托出,并且在走的时候,给郭江留下了联系电话,告诉他:“如果你能够找到跟这个报纸匹配的很精美的包装,把它放在一起,让它不仅仅是一份报纸,而且是一份很精美、很有新意的一份礼物,我就一定要一份。”

过于简单的包装让本来挺有品味的生日报,降低了档次,这也正应了“人靠衣装马靠鞍”的老话,而给生日报打扮打扮,穿件像样的外套,在提高档次的同时,也方便了生日报的保存和邮寄。所以郭江立马把心思花到了生日报的外包装设计上。

现在生日报的包装掂在手上很有分量。郭江介绍说: “这种木盒是一个仿古代线装书的一个概念。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你看我们的书设计得非常好,蚂蚁都爬不进去。”

第一份有了包装的生日报,郭江卖给了那位北京的顾客,顾客的朋友收到这样一份礼物,高兴得超乎想象。连郭江自己都没想到,就是因为这一份生日报,还为他带来了一笔大买卖。

都说万事开头难,做成了开头的第一笔生意,郭江满心欢喜。可是一直不赞成郭江卖报的妻子并不乐观,一份报纸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再加上一个实木包装又要卖138元,生日报的市场究竟能有多大?妻子认为他这个东西,不像饮食、餐饮那些东西,人人都需要。一个打工的一个月四、五百元钱,他绝对不会花一、两百元钱,买一份报纸送人,他可能宁愿买一个蛋糕。

妻子的分析有道理,生日报的主要消费群体应该是那些有一定文化程度又有消费能力的人,而这样的人在深圳并不缺乏。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怎样让这些有消费需求的人知道生日报。

大公司成了客户群

郭江选择了“以报卖报”。郭江去报摊上把所有的报纸全部买来,报上都有一个爆料电话,一个一个打电话,“爆料的时候,我告诉他们不是我在经营这个生日报,我只是告诉他们有这么一件事情。”媒体的报道确实为郭江吸引来一些顾客,同时还让他有了一些外省、市的客户。但是,光靠几个散客想把生意做大根本不可能。必须得有大量的客户。而郭江动动脑筋、走了条捷径,就让自己的生日报在一个月内销出去了近两百份。

在深圳,一个公司要做大的话,他的客户一定是很多的,甚至上千名的客户,每年都要去拜访客户,总会有一个小礼品赠送。郭江盯准有大量客户的贸易公司,大批量地销售生日报。通过这条捷径,郭江的生意迅速铺开。

因为生日报有特色,许多客户都成了郭江的回头客,可是要在报纸本身做文章不可能,因为客户要的就是保留原貌的老报纸。郭江将脑筋动到了报纸之外,他给每份报纸都配上一个生日贺卡,卡上所写的内容都是根据每份报纸日期的不同而量身定做的。比如说从公元前到现在,当天发生的大事记,很多客人收到这个礼物,都觉得很特别。

一张贺卡花不了多少成本,却让收到生日报的客人觉得既有心又温馨。一个小小的心思就帮助郭江留住了不少老顾客。现在有一些客人已经成了他的铁杆回头客,针对这些顾客和一些关系亲近的朋友,郭江还会在贺卡上额外地加一些个性化的设计,这些设计会根据客人性别的不同而“男女有别”。

现在,郭江在深圳已经有了4个生日报的销售点,同时还在和一位香港的客户谈判,计划在香港开一家生日报专卖店。郭江说全国的市场太大了,他如果能做到千分之一那就不得了,毕竟生日报是个本小利大的生意。

上一篇:一句广告语引出48万元官司 下一篇:应试教育何以成“逆子摇篮”?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