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解决

时间:2022-07-05 06:07:47

浅谈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解决

【摘要】本文拟从当前历史课提出一些粗浅的改革办法,旨在引起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让大家共同研究、改革农村历史教学,从而培养农村孩子的历史能力,提高农村历史教育水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改变当前农村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对农村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促使农村历史教育更快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农村历史教师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改变当前农村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对农村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促使农村历史教育更快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农村历史教师的一件大事。本文拟从当前历史课提出一些粗浅的改革办法,旨在引起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让大家共同研究、改革农村历史教学,从而培养农村孩子的历史能力,提高农村历史教育水平。在此笔者分别对提高教学有效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学生自主行为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和个性发展

个性和创造性直接相关,压抑个性发展就会抑制创造望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人行为是由以有意识行为――无意识行为和独立行为――角色行为为纵横坐标构成的“两元性与两重性的交叉图解”,从第一区域到第四区域分别构成了直觉行为区,习惯行为区,确认行为区和自主行为区。其中,第四区域集中了最多与创造有关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聚焦思维,扩散思维,多维思维活动,是培养创造性的一个核心区域。教育的功能在于按照社会的要求综合平衡地发展各类行为,只有各类行为协调发展,才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然而,当前学校推崇的是确认的,习惯的“角色行为”,而抑制了自主的,直觉的“独立行为”过于重视角色教育而忽视对人自身的教育,从而造成重共性轻个体,重服从而轻自主的“行为失调”病症。创造活动最集中的“自主行为”区域为素质教育的盲区,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历史学科应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我们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行为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改变教学中存在的各类行为培养的失调现象,从而使历史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

二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1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

2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的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情绪激动,有跃跃欲试的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

四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

历史课堂教学的情感性缺失与课堂教学设计中不设计情感有直接关系。现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强调的只是教学的科学性,即怎样整体、有序地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忽视了教学设计中人文性和艺术性。特别是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从而加剧了教学的情感性缺失;影响了真、善、美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因此,必须加强教学的情感设计。首先,要重视历史课堂交往结构中的情感设计。这要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变师生单向交往为多向的师生、生生交往,灵活运用全班、小组,个别的教学组织形成进行教学活动,使课堂交往既有利于认识的发展,又能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提高。其次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中的情感设计,这里教师考虑的重点是怎样变单一的认知心理活动为知情统一的全面的心理活动,充分发挥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在认知论中的动力作用,并贯穿于认知活动的始终。再次,要重视认知操作活动结构中的情感设计。这里教师设计的重点是怎样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机和谐的发展。最后,还要重视对教学环境的情感设计,其设计的重点是怎样使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相互帮助,好学向上的教学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学好历史与社会。

五结合历史与社会人文学科实际,加强兴趣培养

从学生学习的整体看,情感教学与认知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按照青少年情感发展的规律,把情感培养与历史与社会人文学科知识教学有机联系起来。这方面,我们的历史老师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的“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最浓;课结束,情趣存”的愉快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课开始,情趣生”,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要以趣激学,引发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举趣盎然,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课进行,情趣浓”,就是教师要以趣导学,通过设疑介思,指导方法,以指引等手段,使情知发展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课结束,情趣存”,就是在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教师的及时讲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成励学,对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综上所述的粗浅分析,笔者旨在促进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出历史与社会在素质教育中应有作用,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历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2]初中历史教学典型课示例、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3]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4]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上一篇:略论性病与妇女生殖健康 下一篇:平面几何入门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