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傈僳族学生的作文指导

时间:2022-05-04 04:47:19

浅谈对傈僳族学生的作文指导

【摘要】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傈僳族学生来说,写作文那是非常困难的。加上没有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他们写作时往往无从下笔,罄竹难书。针对目前傈僳族学生作文中的种种困难,我谈几点傈僳族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傈僳族;学生;作文;指导

学生怕写作文,少数民族学生更怕写作文,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傈僳族学生来说,写作文更是难上加难。不得不承认,有些学生从小到大,长年累月地生活在往上看是山头,往下看是河谷的偏僻的山寨环境中,相伴的只有猪、狗、牛、马。也有学生生活虽然较为丰富,但因缺乏指导,对自己周围纯洁干净的山石、流水、花鸟绿树和家乡的古朴民风、一副副亲切慈祥的父老乡亲们的面孔等都熟视无睹,不善于发现,脑海中同样一片空白。若没有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他们即使处在自然胜景里,对自然圣殿中的风光也不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感受,因而就无从下笔。针对目前傈僳族学生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在傈僳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消除惧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作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与此同时,要向学生们介绍少数民族文学家,诗人们成长过程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如哈尼族作家艾扎及长篇小说《阉谷》,中短篇小说集《红河水从这里流过》等;彝族儿童文学作家普飞,;拉祜族女作家朵娜等,使学生们懂得只要刻苦学习写作,各民族学生都可以充当未来的文学家和大诗人。告诉学生文本于语,并让学生懂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有区别的。认识到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作文的需要,激发其“言语的动机”,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激发了写作动机,消除了学生惧作心理,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容易很多。

二、教会仿写,允许“照葫芦画瓢”

学书法,绘画是从临贴摹仿写起,逐步过渡到创作的,学习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初学写作的学生要允许“照葫芦画瓢”,指导他们多看些“葫芦”,即多看些文章,不仅要看人家的文章“写什么”还要分析,琢磨它是“怎么样写的”,如怎样立意、怎样使用语言等,多体会人家写的路数、窍门。但“照葫芦画瓢”决非简单地、机械地摹仿人家的作品,关键是要从别人的成熟作品中让学生揣摩,领悟一些基本规律,刚开始,摹仿的成份可多一些,但看的“葫芦”多了,画的“瓢”也多了,学生们的眼界、思路就会开阔起来,逐步会写出自己特色的作品来。在傈僳族学生居多的学校,教师不仅要提倡仿写,而且要亲自示范仿写,教会学生仿写,仿写的目的在于仿中求创,逐步拓宽学生写作思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在感知事物、知识水平、理解表达等方面差异,实施异步作文,把作文指导定在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记得在教学完《山雨》这篇课文后,我就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一个学生写道:“雨,来了,由远而近,由小变大,如屡屡青烟,如丝丝珠帘,如珍珠串串;声音清脆入耳,你听,叮咚,叮咚……”

三、在生活中获取习作源泉

1、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如同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傈僳族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难题,老师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要求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并每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方法,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我总结写日记的好处是: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②是为保存自己的那份美好的回忆。如:“山上的樱桃红了……”“今天叔叔家办喜酒……”“我家的小羊很可爱……”以后在回头再看就觉得非常的有趣。开始限制日记的内容,表达方式自由,可以抄几则格言;记一段妙语;写一件趣事,可以洋洋千行,也可寥寥几语,做到每天检查,慢慢的改为每周检查一次。日记中,有不少佳句,但也有象流水帐的,有的马虎应付,但不管怎样,只要鼓励,勤写就是一个进步。这样学生们就由统一要求写逐渐养成自觉写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通过多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增强,由此可见,写日记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2、巧用身边的现成资源

记得在教学写民风民俗的作文时,一个傈僳族学生写道:“阔时节是我们傈僳族的一个重要节日,那一天,所有的傈僳人穿着彩色的盛装走出家门,走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远远望去如一条蛟龙盘旋在峻岭之中……”;在写有关家乡的作文时,一个学生写道:“我的家乡虽说在偏远的大山里,可那里有犹如世外桃源般的风景,巍峨的高山,高大的古树,清澈的溪流……”在写“难忘的一天”这次作文时,一个傈僳族学生写了自己那天如何体会到栽烤烟的辛苦,懂得挣钱的不容易……,学生能把自己身边现成的资源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岂不是最好的作文?

相信上帝给各民族学子的天赋是平等的,老天不负苦心人,只要我们下苦功进行指导,不断地深化作文的教学改革,学生一定会由惧作走向乐写。

上一篇:职校语文应该注重审美学习 下一篇:爱如春雨润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