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为政之德(五则)

时间:2022-07-05 05:59:42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大意: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获得成功,慈惠就能够更好地用人。

题解:弟子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了五种美德,实际上是说行仁的作用,核心内容是“仁治天下”。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大意:君子给老百姓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役使百姓,百姓却不怨恨;自己追求仁义,却不贪图财利;态度安泰矜持,却不骄傲;威严庄重,却不凶猛。

题解:孔子认为,从政需尊崇五种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政者应从修养自身做起,带动社会良好风气的普遍形成。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

大意:事先不进行教育便加以杀戮,叫作虐;事先不告诫而要求立即成功,叫作暴;起先懈怠,又突然下令限期完成,叫作贼;同是给人财物,出手吝啬,叫作小家子气。

题解:孔子认为,从政还须摈弃四种恶政——“虐”“暴” “贼”“有司”。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

大意: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自己给百姓带好头,然后再役使他们。”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懈怠。”

题解:为政者要为天下先,以身作则。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卫灵公》)

大意:凭聪明才智可以得到官职,但如果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即使得到了官职,也一定会失去它。凭聪明才智谋得官职,又能用仁德去保持它,但不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那百姓也不会尊敬。凭聪明才智谋得官职,用仁德保持它,又能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但不能用合乎礼节的行为去实行,也不算是尽善尽美。

题解:“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然后守礼,做到这四点,做官办事就能尽善尽美了。

上一篇:北宋名臣的清廉情怀 下一篇:清末新政中的司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