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杭州市城乡老年人幸福指数比较研究

时间:2022-07-05 03:56:50

社会资本视角下杭州市城乡老年人幸福指数比较研究

摘要:我国进入人口老年型国家行列已有十多年了,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提升,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已十分突出,在这个已经到来并逐步加快的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幸福指数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以杭州为例。而且,杭州城乡老年人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导致杭州城乡老人不同的幸福感。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在通过杭州城乡不同的社会资本下,老年人的幸福指数的高低的比较,了解杭州市城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解决是否拥有更好的社会资本就能有更高的幸福指数和如何利用和处理社会资本与老年人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为完善杭州城乡老年人养老制度的道路做贡献。

关键词:老年人 城乡 幸福指数 社会资本 养老

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我国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老年人的养老制度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次研究通过对杭州市的城乡老年人幸福指数的对比,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找出社会资本与幸福指数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为杭州市政府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科学的借鉴。老年人的幸福指数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临近,正在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1、研究方法和对象

1.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杭州市的10个城区或者农村的200位市民和村民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为190份,有效问卷率为95%

实地调查法:前往城乡的社区,农村(东冠村)进行实地考察

查阅文献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2、调查结果

2.1杭州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1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

2.1.2老年人口比例

截至去年底,按户籍人口统计,全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22.1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7.53%。这个数字,比上一年同期净增了5.31万人,增长4.54%。不光是老年人多了,高龄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截至去年年底,杭州市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9.0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61%。2005年以来,杭州市的高龄老人净增了6.15万人,截至去年底,杭州还有202位百岁老人。人口高龄化的发展,甚至明显高于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还有一个更揪心的数据是,截至2011年底,杭州市纯老年人家庭的老年人口数达20.18万人,失能老人2.69万人,半失能老人5.56万人。他们,需要社会更贴心更及时的服务。

2.1.3城乡老年人的社会资本

在调查的城区和农村中,城乡老年人的的社会资本有差距也有相同。调查发现,杭州的城乡老年人大多数有自己的住房,有存款,基本生活有很大的改善。最新的杭州市老年人消费调查显示,杭州城区老年人的平均月收入一般在600-1000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占总人数的77%。杭州市统计局统计,市区离退休老年人的月平均收入是797元,其中离休干部1692元,退休职工772元。因此,老年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物质生活方面的担忧。像我所调查的东冠村,农村人的生活水平普遍较好,也是靠近城区,大学,农民的收入来源也广,所以老年人的物质条件比较城市还好。但是,城乡的医疗条件还是有差距。在城区,有很多的三甲医院,比如浙一医院,浙二,等一些省内知名医院,市民看病比农民要方便,享受的医疗资源相对更多。而在农村地区,只有相当多的卫生院和城乡结合部一些小型医院,相对来说,医疗设备差,医疗水平低,医务人员的素质也不高。

2.1.4城乡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比较

在城市,有40%的老年人表示要去养老机构养老,而在农村,普遍农村的老年人在家里。在城市里,有许多的老人在白天的生活就是在家里,很少外出,而且是一个活两个人,他们的晚年生活比较孤单。89%的老年人表示希望有老伴或者儿女,孙子在身边。但是,城市的人们白天忙于上班,晚上还要加班,导致老年人的生活单调,寂寞,乏味。据调查,在一些像东冠村的老人平时的生活还是丰富的,由于农民的收入来源很多,不用出去打工,一般的农民都在家里赚钱,租房子给外来人员和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开店,做小生意等。反而比城市的老年人更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但是,农村老年人的现状还是比城市的更为严峻。我市空巢率为30%以上,其中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空巢率更高。他们面临的窘困,比城市空巢老人更为艰难。

2.1.5城乡的养老设施

据调查,近年来,杭州市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对养老设施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全市现已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08.11万人,但是现状每百位老人只拥有床位1.76张,低于全省2.3张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应达到3张床位的国际惯例标准。最新的杭州市老年人消费调查显示,杭州城区老年人的平均月收入一般在600-1000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占总人数的77%。杭州市统计局统计,市区离退休老年人的月平均收入是797元,其中离休干部1692元,退休职工772元。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对老龄设施需求的重要因素。杭州市老年人入住养老设施的意愿调查显示,目前未入住养老设施的老年人中,有32.7%是担心经济上不能承受,月固定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只占被调查人群的34%。

医疗费用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开支。除去日常的医疗费用开支,有意愿入住养老设施的老年人,能够承担的费用大致在400-800元之间,这样的人群占愿意入住养老设施老年人的七成。

2.1.6城乡环境比较

在杭州,杭州市区有杭州西湖,杭州的植被覆盖率也很高,所以在杭州的市区的环境有些地方还是不错的。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杭州的城区也是在一片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气候宜人,适合居住。城市街道整洁,空气清新,有很多适合老年人锻炼,休憩,散步的公园。但是,在一些工业园附近,水污染,空气污染等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环境较差。在农村,由于受到的工业污染比较少,大部分的环境都要比城市好,但是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卫生环境,街道,水源等等的环境依然较差。

2.2存在的问题

2.2.1养老的基础设施短缺

那养老机构的床位来说,2009年,杭州全市每百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1.94张,低于全省平均2.4张的水平。尽管这些年杭州想方设法增加养老机构床位,但还是一直满足不了需求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53家,养老床位总数达33154张,全市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71张。省政府提出的要求是,到今年,每百位老人的养老床位数要达到3张。面对还在迅猛增长的老年人口,杭州要补上这0.29张床的差距,依然任重道远。目前,杭州辖区养老院床位总数为33154张,与老年人口的比率为2.71%。在主城区,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的问题也早已不再新鲜。

2.2.2养老观念需要改善

中国人的观念很难改变,让老人家去外面住,还是不愿意,花钱更不愿意了。国外都是老人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换取一个养老床位,或者是买了养老保险可以换到一个床位。现在制度都没有,这是一整个体系的问题,不光是观念。杭州的城区老年人40%认为可以接受去养老院等一些养老机构,但是在农村,大多数的老人还是遵循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所以导致农村的一些养老机构的资源的浪费,而城市的养老机构短缺的情况。

2.2.3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转变

当杭州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后,老年人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调查显示,杭州城乡老人有58%经常感到孤独和寂寞,几乎90%的老人都选择了“为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25%的老人想参加老年大学学习与扩大社会交往。17%的杭州老年人,想听一些精神层面的戏曲或者音乐。而且,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城乡老年人愿意参加保健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将康水平。

2.2.4老年人的医疗需求难以满足

据调查,杭州的老年人中,50.3%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疾病,肿瘤等。56%的老年人,认为自己需要医疗服务。而在就医时,有78%的老年人表示去大医院,只有9%的人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老人认为看病贵,看病难。而在杭州,一般大的医院都在城区,农村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农村的医疗需求的不到最大的满足。所有的老年人都集中在市区的大医院看病,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拥挤,看病难

3、对策和建议

3.1增加养老设施,增加医院床位

首先要新建养老设施,注重保障。杭州要新增养老床位数7000张,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张。杭州养老服务要从“保障型”向“普惠型”转变。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普及化、服务队伍职业化及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功能完善、规模合理、等级清晰、适度均衡、重点突出的养老设施网络,打造“温暖型”、“幸福型”和“健康型”养老设施品牌,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化养老需求。新建农村的社区医院,提倡小病上社区,大病去医院的观念,解决大医院拥挤现象。

3.2改善城乡老年人的养老观念

我们要注重城乡老年人的养老观念的转变,推广和提倡拼家养老。

一、以社区为单位,了解和排查孤寡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情况,组织他们进行联谊座谈,使他们之间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建立起信任和依托感。

二、在自愿、投缘的基础上,鼓励这些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们协议结对或结团一起拼家生活(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

三、对于一些平时就是很熟悉、很投缘、很了解的独居老人,我们可以进行倡导,提议他们拼家养老。

四、社区应适时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对因拼家而产生的矛盾,社区应及时予以化解,使老人们能过上“老来乐”的幸福生活。

3.3加强城乡老年人幸福生活的管理机制

设立一个专门的长期的有效的老年人生活的管理机制,配备城乡老年人生活管理人员,制定促进幸福生活的管理方案

4、结论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我们的城乡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水平,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对小康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卫生建设,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政府应该健全卫生和社会管理机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老年人才能享受快乐的老年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春艳,贺聪志.农村留守老人的政府支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67-70

[2]万安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推行实践中的思考[J].大众商务.2009(18):62

[3]董翠娥.农村养老保险发展问题初探[J].武汉金融.2009(07):55-56

[4]佟子林,刘俊.中医学防治亚健康的机制与方法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01):133-139

[5]田永坡,胡卫勋,王晓东.农村人口老龄化研究:趋势、问题和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7(11):154-157

[6]陈浩.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J].湖南农机.2007(09):132-133

[7]罗芳,彭代彦.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空巢”家庭养老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06):375-384

[8]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12):54-57

[9]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7(03):50-59

[10]刘华,何军.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04):32-43

[11]胡军生,肖健,白素英.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03):314-317

[12]蒋怀滨,林良章.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调适的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4):2461-2462

[13]罗芳,彭代彦.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空巢”家庭养老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06):375-384

上一篇:浅谈古典摄影技法魅力的回归 下一篇:农村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