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时间:2022-07-05 02:46:04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及依从行为的作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56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有了正确认识。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患者逐渐建立起正确合理的生活习惯,可维持、稳定患者知识、依从行为,并将建立起来的良好生活习惯固定维持下来,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

1前言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疾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致残率、死亡率较高。WHO报道,目前糖尿病人约有1.75亿,我国糖尿病患者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增加了4~5倍,居世界第二。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为此,社区教育是控制和预防糖尿病的主要手段。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6月在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例建立慢性病档案的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14例;年龄38~68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21例,高中及以上30例;均居住在农村。

2.2方法

2.2.1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5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教育前和教育后3个月的各项指标进行自身对照研究。

2.2.1.1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依据《中国全科医生》等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日常行为习惯、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及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

2.2.1.2质量监控

对患者具体情况由全科团队的医生、护士询问,病人回答,并填写完成。

2.2.1.3统计学分析

发放问卷56份,回收56份,有效回收率100%。数据资料按性质由统计人员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采用统计描述和t检验。

2.2.1.4健康教育方法(1)患者第一次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时,通过与其交谈,了解既往史及用药情况,并认真填写慢性病档案。(2)利用病人就诊时向其宣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如一定要按医嘱服药,严格控制饮食热量与钠盐的摄入,合理蛋白质摄入,有氧体力活动和锻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置糖尿病防治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供患者免费取阅。(3)每周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板报宣传、发放健康手册、组织百题培训,实时测量血糖。每周定时安排医生护士下社区居民点,进行家庭访视,上门进行健康教育,告诉他们格列齐特应在饭前30分钟服、二甲双胍就餐时服,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并自己登记在册。

2.3评价方法

比较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日常行为的改变以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变化。

3结果

见表1、表2。患者建档时填写的问卷与健康教育3个月后填写的问卷比较。从表1可发现经过社区教育,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对饮食热量控制、坚持用药、血糖的自我监测与管理、适当的有氧运动或锻炼的知识有了显著提高。从表2可发现,除了合理饮食的人数改变有了显著变化外,规律运动、自我监测血糖和管理、足部护理、遵医用药的人数变化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

糖尿病是常见病,但我们周围人群对糖尿病的知晓率及治疗率和控制率处于较低水平。在调查的患者中,有很多人对糖尿病了解甚少。通过我们近距离的宣传、教育、讲解及示范,使患者对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影响血糖的主要因素,如何正确监测血糖、正确服药、正确使用胰岛素,怎样进行有氧运动,如何进行饮食热量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

3.2健康教育对患者行为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提高,但是健康知识的增长并不是总是伴随着不良行为的改变。例如遵医行为、规律运动、自我血糖监测与管理、足部护理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变化。许多患者一时难以改变多年的习惯,还有不少患者认为药物总有副作用,如果自我感觉良好,就不用一直服药,血糖高了再吃药,同时再控制饮食热量的摄入;人们讲究肥甘厚味,忽视了低盐低脂饮食,这说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个长期的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收到明显效果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健康教育及其他形式的社区护理干预不应是一味地传授知识与监督行为。仅仅依靠护理人员而没有调动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心,不利于发挥患者及其家属的作用和社区管理、监测糖尿病的潜能。应更加广泛地开展患者的自我管理活动。社区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通过电话随访等行为经常提醒和监督患者,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3.3 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掌握了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了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起到一定的潜在影响。虽然本次调查中,患者行为改变并不显著,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改善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的生活方式更健康,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危害,减少发生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足的几率,就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健康促进防治糖尿病在国际上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已经证明通过干预可使患病率、发病率、并发症、相关死亡率等指标降低。控制血糖主要不是针对糖尿病本身,而是影响血糖的危险行为因素。糖尿病患者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而,在社区开展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预防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80-382.

[2]龙黎民,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3-431.

[3]李秀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护理与康复,2004,6(3):158-159.

[4]王君俏,张新宇.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7(9):663-665.

[5]方积乾.生存质量测量方法及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63-268.

上一篇:《中医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