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无偿献血人群HBV\HCV感染现状调查

时间:2022-10-25 03:08:07

【摘要】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现状,为制定新时期献血员的招募策略提供依据,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平顶山市10个县(市、区)无偿献血人群20471人进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平顶山市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1.29%;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率为:0.55%。 结论:目前平顶山市无偿献血人群HBV和BCV感染率均低于全国的总体感染水平(P

【关键词】 平顶山市;HBsAg;抗-HCV;无偿献血

为了解平顶山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现状,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笔者以检测人体感染HBV、HCV后其血清中产生的标志物HBsAg、抗―HCV的方法做了调查,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2010年1月~6月间参加平顶山市无偿献血的18~55周岁的献血者20471人。无“暂不能献血”和“不能献血”的情况[1]。

2材料与方法

2.1试剂与方法

抗―HCV和HBsAg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均经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检合格、有防伪标签,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2.2实验仪器

德国产DADEBEHRINGREPⅢ型全自动酶免仪;GENESISRSP150自动加样系统;芬兰产LabsystemDragonWellwash4MK2型酶标仪。

2.3采集血液标本,做血清HBsAg、抗―HCV的测定。对每一份血液标本的每项指标的检测,均以两种不同试剂由2名以上检验人员操作并核对结果。对同一份标本的两种试剂检验结果均为反应性的做出阳性报告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3结果(见下表)

4讨论

4.1本次调查显示目前平顶山市18~ 55周岁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3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为0.54%。与我国总体的乙肝病毒感染率9.8%[2]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3.2%[2]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值均小于0.01,其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我市18~55岁人群目前的HBV和HCV感染率均低于全国人群的总体感染水平。

4.2 本文数据表明,对献血者进行血液指标的检测是很有必要的。18 ~ 55周岁人群不但是《献血法》规定的献血人群,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保护他们免受HBV和HCV的侵害对无偿鲜血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HBV及HCV的传播途径均包括血液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3],传播途径隐秘且感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窗口期,且有些个体在感染后无患病症状。HBsAg和HBV同时存在,故血清HBsAg阳性,常被看作有传染性[3]。有10%~20%的HBV感染者以及接近50%的HCV感染者转为慢性感染期,发病后发展成肝硬化,并在此基础上转为肝癌[4],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这提醒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查治疗时以及各级疾病防控部门在对餐饮服务等有关行业进行卫生监督时,应高度重视这些传染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媒体应按照《献血法》的规定,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人群对这些传染疾病的危害性的了解及其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努力维持这些疾病的低发展状态,严防其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通过无偿献血,为临床提供安全血液及血液制品。

4.3采供血机构在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检测时,应使用较为敏感的和具有良好特异性的试剂和检测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选择不同的试剂分别进行初检和复检,可以优势互补,降低非特异性反应,提高阳性检出率。这是控制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1998

[2]姚集鲁.目前病毒肝炎临床热点问题.新医学,1999,28 (2):94~95

[3]从玉隆等,检验医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096~1099.

[4]WHO. Safe blood and blood product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program on AIDS ,1993, Module 2: 83~85.

上一篇: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近况 下一篇:谈谈医学生临床实习的一些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