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一体模式下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05 01:42:13

产教一体模式下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产教一体化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新生事物,由于其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质量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得到大力推崇。但该模式对教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综合分析了目前不适应产教一体模式的教师能力素质现状,从全面的教师能力观出发,提出了包含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深化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等三个方面的综合性的教师能力提升策略,对在高职产教一体化模式下,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职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产教一体化;教师能力;高职教育;提升策略

作者简介:朱晓红(1969-),男,河南舞阳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河南 漯河 46200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182-03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产教一体化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工程的重大举措,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关键以及培育合格高技能职业人才的方向。[1]所谓的“产教一体化”,是一种办学理念,而非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实质性的一体化。既可以看做是学校自身的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一体化,也可以看做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产生的一体化。“产”既可以解释为广义的“产业”,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产业开发”或“企业生产”;“教”可以理解为“教学”、“教育”,或者理解为“学校”,也可以理解为“教学资源”。[2]在探索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多种形式的产教一体化模式,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企业需要联合培养的“订单培养模式”、“引厂入校(校中厂模式)”、校企联合培养的“厂中校模式”等等,都能较好地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训与生产一体化的真实的企业生产实训环境,打造出“专业+企业”全新的产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教学改革模式在于成功构建了以教学为中心、校企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3]但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大力开展产教一体化模式时,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产”和学生“做”,忽视了教师的“教”。其实,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变化,其核心问题仍然是一个教学过程,“产”只是形式,是过程,“学”是目的。高职院校教师不同于普通院校教师或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高职教师应该具备三高能力,即:“知识水平高、素质高、技能高”。产教一体化模式下,教师应该转换“产”与“教”的角色,决不能将“产”这个环节简单的交给“企业师傅”,教师只偏重于“教”的过程。[4]因此,本文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产教一体化模式下教师能力如何提升才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策略,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分析

1.能力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产业结构必须进行升级,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产业结构升级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高新技术型人才的任务。尤其是当今产教一体化模式的大力推广普及,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仍然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创新意识淡薄,教学科研能力较弱。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观点看,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和对自身素养的提升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教师主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科研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激发和重视。其根本原因是管理者和教师本身都对教育规律及科研创新重视不够。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以及高职产教一体化的教学实践迫切需要既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又能够进行科研创新的教师来完成,由此才能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5]但在目前的客观情况下,教师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创新意识相当缺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不足。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目标对高职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能力素质要求。一方面,高职教师必须具有对新技术、新信息的敏感获取能力,并能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技术、方法进行教学实施,给学生实时传授新技术,把每个教学过程及环节为学生构建为专业性、应用性、技术性较强的综合性平台。另一方面,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需要利用更多专业领域的新概念和新技术来丰富其知识面,才能使得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社会就业中胜出,获得高质量的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努力地对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岗位技能进行了解和学习掌握。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依旧热衷于初步的传统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无法把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产教一体模式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3)欠缺“双师型”素质和能力。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推进产教一体化模式,要求每个专业课教师都要摒弃单纯的理论教学,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做”三位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实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环节均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生技能实践的指导能力,能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承担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而目前,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牢固且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以及教学中的实际工程案例。[6]这些问题很难适应产教一体模式的教学要求。

2.能力标准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具备高等教育要求的素质。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7]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其特殊性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教师风范,即热爱高职教育、热爱学生,能够把握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三是要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实际专业操作能力,即高职教师应具备“三高”:“德高”、“学高”、“技高”。[8]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满足产教一体化模式的教学需要。

二、产教一体模式下高职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思路

1.通过价值导向促进高职教师积极提升自身能力

由于高职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责任,所以必须具备“忠诚教育事业、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高度的事业心、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高尚的品德素质,这也是高职教师师德要求的重要内容,表现为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岗位奉献,这也是高职教师个人职业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它决定着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加强高职教师师德建设,需要强化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即教师要树立高尚的教育观、职业观,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奉献激情,使教师把教学当做事业来追求。制定实施各项教育鼓励措施,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使教师能正确认识教育职业、明确自身的行为准则,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学校的利益分配倾向一线教师,使他们安心教学,乐于进步,培养教师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师德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育事业。[9]

教师师德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或一日之功,需要在长期持续的培养教育下学习、考核、总结、提高。主要提升思路如下:

(1)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有一套成功的适用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可传承的教学资源,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而来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应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应用的形式可以采取如“导师制”或青年教师做老教师教学助理、老中青教师派对等,使老教师、教学名师在言传身教中发挥其师傅的表率作用,从而使中青年教师在传、帮、带中提升能力和素质。在此过程中,中青年教师可以学习到老教师及教学名师的言谈举止、处事方法、授课技巧等技能,使无形的宝贵的教学资源得到传承发扬,从而使得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基本素质得到快速提升。这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青年教师最经济、效果最明显的途径之一。

(2)聘请知名专家授课辅导。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或来自企业一线,教师基本的素养严重不足。为此,学校可以聘请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专家或教授讲学辅导,把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教学方法、知识、经验、教学思路等传授给高职教师,从而培养高职教师的基本素质。根据唯物主义辩证法,质的变化来源于量的积累,通过不间断的专家辅导讲学,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

2.完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作为高职教师,“学高为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学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及时把握专业发展动态,还要做到相近专业有效衔接、互通互融。

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由于对教师的考评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问题上如果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就会挫伤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的抑制效果,也就达不到评价的目的。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运作机制,是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和前提。[10]高职院校应对教师进行积极地引导,对教师实行客观合理的能力考评,包括教师的科研能力、对学生的引导能力、创新能力、对学生的亲和力、突发问题的处置能力,使广大教师都能够努力积累实际工作的技巧、经验。同时,评价机制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的成长,对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应严格要求、多积极鼓励。

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主要策略有:

(1)促进学校人才资源整合,建立教学团队。高职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造成高职院校教师来源于多领域、多行业。如来自普通高校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教师、来自师范院校具有扎实教师基本功和教师基本素养的教师、具有一线工作经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骨干与工程技术人员、也有沟通能力和营销能力强的其他人才。[11]为此,可以鼓励每个专业或不同专业间建立教学团队,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2)开展教师进修来提高教师专业综合能力。高职教师综合的专业技能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完善和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给教师创造专业进修的机会和条件。专业进修的方法、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以采取离职、在职进修,也可以邀请行业的专业名家培训,或参加行业企业组织的短期知识技能培训。为了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的目的,无论采用哪种进修途径,进修学习必须做到专业对口,且以技能与知识同步进修为主,注意学习进修效果、做到学有所获。经过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进修学习,可以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得到及时更新和强化,为高职教育产学一体模式优势的充分发挥打下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3.科学规范管理引导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高职教师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良好的基本职业素养外,还必须具备本专业的职业技能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借助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出快速的分析研究、判断和处理,即表现出“技高一筹”。为此高职院校应改进教师管理,加强或改进师资管理规章制度,量化考核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建立科学严谨的课堂教学规范。为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教学评比活动”。将教师的专业精神、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能力进行评比;创造条件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专业进修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职院校还要大幅度提高管理效能,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给教师创建一个公平公正的成长进步环境。[12]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的主要策略如下:

(1)企业进行工程技术指导。由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研发或生产一线,有着熟练的专业技能,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为此高职院校可以聘请这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不仅可以参与学生的实训教学内容设计和实训实施指导,而且还可以对专任教师的实训操作进行培训指导,由此借助企业资源快速提高专任教师的职业技能。

(2)企业顶岗实训。企业顶岗实训是提高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所谓的教师企业顶岗实训,是将专业教师派出入驻到企业,利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等环节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累了专业经验、提高了操作能力、了解了专业知识的应用、掌握了专业技能。通过企业顶岗实训,教师可以将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带回课堂,用于学生的教学。这种企业顶岗实训也可以与日常教学工作交替轮流实施,不仅能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让教师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一线技能有机结合,做到知识与技能对接、专业与行业对接,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能力,使教师真正具备“双师”素质,更好地适应产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通过人本关怀使教师潜能得以发挥

教师的劳动特点属于脑力劳动,仅仅通过制度建设难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必须通过人本关怀才能使教师的潜能得以发挥。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以人为本,民主治校,制度设计应该公开透明,并尽可能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校要在发展规划、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等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让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知情者、谋划者和参与者。在师资力量建设中,青年教师是教学实施的骨干力量和支撑教育长期发展的后备力量,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景。因此,管理者必须充分尊重、关爱和信任青年教师,为他们建立培训计划和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建立青年教师专业研修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科研活动、企业实习锻炼、教学技能竞赛、进修培训等,为广大青年教师创建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

三、结语

总之,产教一体模式下对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质量。本文探讨了高职教师能力素质现状,指出了影响教师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在于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制约能力提升的基础是教师的知识学习储备,由此提出了产教一体模式下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实施策略,从综合素养、专业性知识到专业实践技能等多个环节、多个层次培养与提升高职教师综合性能力,对实施产教一体模式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高职教师队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刚.质量工程推动下的教学管理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6):85-87.

[2]周林福,黄先琪.“引厂驻校、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216-217.

[3]陶红霞.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4]朱晓红.从系统论点观点认识产学合作教育[J].河南大学学报,

2006,46(1):152-156.

[5]吕玉辉.工程管理课程中案例式教学的应用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81-83.

[6]费云生.高职教师能力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成人教育,2012,

32(3):68-69.

[7]温颖.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82-84.

[8]姬海苗.试论师德师风建设在高校品牌建设中的作用[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84-86.

[9]李爱香.构建“产教一体化”成人培训机制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4):41-42.

[10]张翠明.高职教师能力提高途径探究[J].才智,2012,(18):56-59.

[11]朱晓红.高校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能力的评价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2,45(1):153-156.

[12]王兰兰,陈良勇.产教研一体化是专业学科建设的终极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6):53.

上一篇:浅析体态语言的运用艺术 下一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