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与动因

时间:2022-07-04 11:58:11

摘要:2013年3月两会的召开所提出的大部门制改革,其中就包含了加强政府职能转变,预示着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方向。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模式已经明确,思路也日益清晰,但我国政府职能还存在大量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并导致诸多社会矛盾的激化。本文将详细阐述政府职能意义的同时说明这些因素存在方面和原因。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改革;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1.深化法治进程中的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受着制度惯性的牵引,保留了许多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特征,主要为: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存在政府越位现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是政府缺位的表现;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的错位问题仍比较突出。

2.执政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官本位”的政府理念的危害性日渐暴露,政府不更新这种行政思维,改变这种行政观念,会危及党和政府的执政之基,会倾覆党和政府的“水载之舟”。

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面临着内需长期不足、国民消费增长乏力、自主研发能力有限、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畸形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将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与繁荣。

4.由计划经济向“计划――市场”双轨经济转型,中国社会的民间自治力量一直不活跃,也没有得到长足发展。“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如果对政府角色进行了正确定位,厘清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合理边界,加大政府职能的转变力度,就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二、政府职能的制约因素

1.传统政治文化制约政府职能转变

当前,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产生较大阻力的政治文化传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臣民文化、官本位思想及“人治”传统。臣民文化的历史惯性影响,直接导致了我国公民自主精神不强、独立意识淡薄、自治能力极差的现状,进而制约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政府一旦收缩其职能,必然会让渡出部分原属于社会的权利,但如果缺乏具有一定的自治精神、自我管理能力的社会民众与政府实现权力交接,这种自治权的回归,形式上有却如同虚无。监督能力的消弱,滋生了政府官员的作风,助长了官员的寻租和腐败行为,理性思考的忽视,则丧失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思想动力源。法律监督的缺乏,滋生了政府权力膨胀、专横施政以及政府行政不作为等现象,削弱了政府应有作用的发挥。

2 .行政人员的传统观念和素质现状制约政府职能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人员的素质虽有很大提高,但总体上来讲,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重要性认识不足,担心政府职能转变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实际掌握的科学管理知识相当有限,习惯与传统的行政行为及思维习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三是进取意识不强,虽然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缺乏创新意识,不愿主动探索,行动上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四是社会责任感不强,存在着部门利益高于社会利益的倾向,思考问题往往是从小集团或个人私利出发,对既得利益不愿放弃。五是急功近利,短期政绩目标之上,轻视甚至忽视地区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3.政府部门的自利性制约政府职能转变

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公共财政体制的缺陷,我国没有严格执行用税收保证政府公职人员待遇和部门办公开支的原则,往往对部门“给政策不给钱”,鼓励部门创收。在这种体制下,部门利益恶性膨胀,服务、管理演化变为收费,导致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结果出现了凡是可以以收费的职能被大大强化、凡是难以收费的职能被大大弱化的现象,政府职能被严重扭曲。目前正在进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遇到了政府部门利益的顽强阻碍。

4.社会自治组织的发育不足制约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涉及国家权力的转移,是国家权力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部分有序地退出,既还权于民、还权与市场、分权于社会,它将带动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动,这种变动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各个领域的各个层面。我国的社会组织自治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自治组织作为一种中介的独立管理层面仍然没有最终形成,还存在模式单一,类型不发达;行政色彩浓厚,对政府过分依赖,自治能力较弱;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

三、我国政府职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1.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一般性”与“特殊 性 ”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研究以西方市场制度的理论原则或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实践经验作为“一般性”的分析框架自然很有必要,但同时也要切实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研究中应该关注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密切关联的一些历史与现实因素。因而,经济转型进程中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不仅仅是政府与市场的角色重构问题,如何在遵循市场规律“一般性”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及市场体系发育水平相适应的政府与市场职能定位,并形成有效的运转机制与角色模式,应该成为未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研究范式之一。

2.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替代”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化基础的薄弱及法制的不健全,各地方政府没有拘泥于主流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准则,而是在遵循市场力量的前提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发展实际对政府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创造出了许多以政府替代为主要特征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经济发达地区在内的各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改革、市场体系的培育、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效率的政府替代。而现在的问题是,在我国市场化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日益迫切、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各地方政府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是要全身退出,还是继续发挥其对市场的替代功能。

3.政府转型与民间组织发展问题

世界各国及我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单靠行政力量无法全面解决日益复杂的利益矛盾,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在吸取国外经经验与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发展民间组织,使其成为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和利益均衡的重要渠道,正如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活力”。就我国的发展实践来看,民间组织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相当不成熟的阶段,因而研究经济转型期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对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政府职能转变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保证和促进行政机关在政府管理中真正强化、转化和弱化相应的职能,依然是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要彻底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应松年,杨伟东.转变政府职能,寻求根本性变革和突破.中国行政管理.2006(4).

[2] 秦晓.经济转型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财经.2006(1).

[3] 湖南行政学院课题组.扫清转变政府职能的障碍.学习时报.2006(1).

[4] 杨红.政府职能的社会化及其保障机制研究.兰州大学学报.2005(3).

上一篇:公共服务动机研究 下一篇:理不清头绪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