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收养制度

时间:2022-08-07 07:33:41

论我国的收养制度

关键词:收养 收养制度

一、我国收养制度的历史与发展背景

谈论现代的收养制度首先要追求其历史,中国的收养制度起源可以说是自原始社会就有了。

在原始社会中,经常会有部落之间的战争。当一方部落打败另一方时,该部落往往会把战败的年幼俘虏带回收养,以此壮大自己部落的人口与势力,达到延续自己整个部落寿命的目的。这可以说是收养这个概念最初出现的时代,也是其存在最重要的原因了。

到了中国的封建时代,收养制度他主要就是体现在立嗣的考虑上。当一个家庭没有子嗣,人们就会立他人之子为“嗣子”,以续香火。此外,过继也是一种非正式的收养。

通过古代与现代社会的简单比较不难看出,其区别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法律的目的与原则不同。在我国古代,目的则是以立嗣为主,家庭的延续与男尊女卑的观念是收养制度存在的主要原因,而现代收养法更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功能。

其次是法律形式上的不同,现代法律更重视法定收养,事实收养在我国的《收养法》中已经被否定了。

二、国内外收养制度的立法比较

虽然各国历史上的收养制度各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现代收养立法的很多元素都是相同的,而且各国的收养法已经呈现一种趋同化的走势。

(一)收养人与被收养人适格性的不同。

从被收养人适格方面来看,大多数国家都不允许成年人的收养,但在被收养人年龄要求就有所区别了。我国《收养法》规定一般被收养的儿童不得超过14岁,而日本《收养法》规定被收养人年龄不超过是6岁,爱尔兰是7岁,其他国家也一般都不收养10岁以上的儿童,中国收养法一个例外就是三代旁系亲属内可以不受此限制。另外一个区别在收养者年龄需要与男性收养异性年龄差距上,如美国,虽然各州法律不同,但平均年龄只要21岁就可以了,中国需要30岁,并有一条男性收养异性必须超过40岁也是比较特别的。我国在儿童保护方面还是比较重视和比较谨慎的。

(二)收养同意权的行使问题。

我国收养法第十条规定: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而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收养法都规定,即使非婚生子女的生父的身份已经确定,生母仍有权利单方决定子女的送养权。这有时可能会导致许多单亲家庭会处于一个很尴尬的情况。

(三)收养的法律效力与收养关系的解除上的观点。

在收养关系的解除上,在英国以及美国大多数州都不允许收养关系的接触,只有在收养中存在如未告知被收养儿童有精神疾病等欺诈或者胁迫的情况下才能解除收养关系。我国的规定则是相对比较折中的,在收养人与送养人协议下除外的,且被收养者10岁以上需同样其同意。这即保护了收养者与被收养儿童的权益,有比绝对不允许解除收养关系更人性化。

(四)是否存在试养期存在不同点。

现国际上收养法大致时间是从6个月到1年不等,通常会有两个步骤:一是又法官来决定该儿童是否适合收养,二是收养者与被收养者会进入一个尝试一同生活的时期,并通过结果来验证收养者是否能收养该被收养的儿童,由法院来颁布收养令。而我国收养法中是不存在试养期,一旦在民政局登记,便宣布收养关系的成立。

三、我国收养制度的完善

我国收养法其实在某些地方仍然是落后于国际潮流与国际走势的,在某些地方仍有缺点已经需要弥补完善。这里我就浅略的提出两点:

(一)关于试养期机制的问题。

我认为我国也考虑采取试养期制度。在国外,主管机关会对收养者的品行、健康程度、经济实力、抚养能力等因素做调查,还会调查试养期间儿童与收养者的适应程度。在达成“最大程度保护儿童利益”这个国际原则上可以说做到了很大的贡献。①

(二)关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收养制度的特殊性。

我国由于存在特殊于其他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我国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只有是被收养者是孤儿、残疾儿童和被抛弃儿童的情况下才能例外。我觉得随着社会进步,收养法中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规定应该有所改变了,以更符合社会公德、国情的变化。

结语

在物权法已经出炉的大背景下,民法典的建立也已经渐渐上了日程,收养法将来必定也会再次有所修改。我国收养法在很多地方有其特殊的地方,其中包括文化传统、社会以及国家政策,可能在这点特殊之中往往也有一些是比较落后于世界法律走势的。我国需要一方面借鉴国外很多法律的经验与成功之处,同时在符合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现实的背景条件下,这样才能更有效率的修改过时的法律,制订符合新时代的法律,也能加速我国法制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蒋新苗著.收养法比较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2]杜晓智著.收养法――以案说法[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3]钱开耘著.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4]徐洁玲著.继承收养百问[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5]蒋新苗著.国际收养法律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6]孟刚著.抚养、赡养、收养、监护[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版

[7]陈智慧著.婚姻、收养、监护与继承 : 亲属法原理与实务[].武汉出版社,2002版

[8]周英著.说婚姻 谈收养 话继承[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版

[9]高宏存著.婚姻继承收养300问[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第一版

[10][美]沃特纳 , A著.烟火接续 : 明清的收继与亲族关系[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版

[11]赵占全著.亲子关系、收养及继承[M].法律翻译办公室,1997

[12]何山著.婚姻家庭法解析[M].群众出版社,2001第一版

[13]蒋新苗.《现代收养法趋同化取向》

[14]姜虹.《因收养弃婴被罚款而引发的思考》

[15]刘晓.《元代收养制度研究》

上一篇:论我国遗嘱执行人制度之立法完善 下一篇:关于车辆停放法律问题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