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隧道防排水处理质量控制

时间:2022-07-04 11:39:50

浅谈公路隧道防排水处理质量控制

摘要:目前公路隧道渗漏水问题,尤其是施工缝处、隧道的接口处及管节之间的连接处、初期支护等薄弱环节的渗、漏水更为严重。如何搞好隧道防排水质量控制,是保证行车安全和隧道能否长期使用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隧道 防排水 施工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影响隧道建设质量好坏的诸多因素中,水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隧道工程防排水应坚持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只有做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才能使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有保证,从根本上消除隧道病害和增加隧道使用寿命。

2、 基本要求

2.1施工防排水

2.1.1隧道两端洞口及辅助坑道洞(井)口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排水系统;覆盖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并符合以下要求:

(1)洞顶附近有井、泉、池沼、水田等,应妥善处理,不宜将水源截断、堵死;

(2)清理洞附近杂草和树丛,开沟疏导封闭积水洼地,不得积水;

(3)洞顶排水沟应与路基边沟顺接组成排水系统;

(4)洞外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路基边沟应做成反坡,向路堑外排水,并宜在洞口3~5m位置设置横向截水设施,拦截地表水流入洞内;

(5)施工废水应通过管路及不透水的沟槽泄到隧道范围以外。

2.1.2洞内顺坡排水,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并满足下列要求:

(1)水沟位置宜结合结构排水工程设在隧道两侧或中心,并避免妨碍施工;

(2)经常清理排水设施,确保水路畅通。

2.1.3洞内反坡排水,应采取下列措施:

(1)排水方式可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等情况选用排水水沟或管路,或分段接力或一次将水排出洞外;(2)视线路坡度分段开挖反坡排水沟。在每段下坡终点开挖集水坑,使水流至坑内,再用水泵将水抽到下段水沟流入下一个集水坑,这样逐段前进,将水排出洞外。反坡水沟坡度不宜小于0.5%;

(3)隧道较短时,可在开挖面附近开挖集水井,安装水泵,将水一次送出洞外;

(4)沟管断面、集水坑(井)的容积按实际排水量确定。

2.2结构防排水施工

2.2.1洞内永久性防排水结构物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沟坡面整齐平顺,水沟及检查井盖板平稳无翘曲;

(2)衬砌背后或隧底设置盲沟时,沟内以石质坚硬、不易风化且尺寸不小于15cm的片石充填,盲沟纵坡不宜小于1%;

(3)设置在软弱围岩区段的盲沟、有管渗沟,周侧应加做砂砾石反滤层或用无纺布包裹,不得堵塞水路;

(4)墙背泄水孔必须伸入盲沟内,泄水孔进口标高以下超挖部分应用同级混凝土或不透水材料回填密实;

(5)排水管接头应密封牢固,不得出现松动。

2.2.2隧道的排水设施应配合衬砌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侧沟进水孔的孔口端应低于该处路面标高,路面铺筑时不得堵塞孔口;

(2)隧道内侧沟旁度设有集水井时,宜与侧沟、路面同时施工;

(3)采用先拱后墙法灌筑拱脚混凝土时,应在拱墙连接部预埋水管或预留过水通道,保证拱墙背环向暗沟或盲沟排水流畅。

3、 隧道防排水施工要点

为了能做好隧道的防排水工程,应该熟悉设计图纸,充分理解防排水设计意图和设计目的,根据以排为主、堵、截、引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并结合以往排水施工的经验和教训,除按设计布置排水设施外,还在地下水多的地方增设排水设施,同时认真按设计做好三道防水屏障,使水顺利排到洞外。为克服以往施工中存在重主体轻防水的思想,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实行逐级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落实“三检”制,严格过程控制,消除质量隐患。

3.1初期支护时通过“引、截、排”相结合作好的第一道防排水防线根据开挖时围岩的实际涌水情况,具体作好记录,并作相应的引、排措施。当涌水较集中时,喷锚前先用开缝磨擦锚杆进行导水,当涌水面积较大时,喷锚前设置树枝状软式透水管排水,当涌水严重时设置汇水孔,边排水边喷射。喷锚完成后,使开挖岩石面与喷射混凝土之间形成排水用的汇水孔,使围岩涌水、渗漏水通过设置的汇水孔等排水装置流向墙脚纵向软式透水管,再由引水管排到隧道中心排水沟内。初期支护通过引水导管的引导及喷射混凝土的堵截作用形成永久性地下水排水设施。经过这样的处理,使围岩的大部分地下水通过排水设施排出洞外,喷混凝土后混凝土表面渗水现象很少,真正起到了防水作用。

3.2通过初砌柔性防水和背面排水工程的设置,形成防排水第二道防线

3.2.1背面排水管安装 二次衬砌前,先对初期支护喷锚混凝土表面的锚杆和钢筋网断头及凹凸不平的部位进行修凿、喷补,使混凝土表面平顺,符合铺挂柔性防水的要求。然后按设计要求在拱部和边墙环向挂设Φ50mm软式透水管。喷混凝土表面有渗漏水时,根据渗漏水的多少采用透水管引导,或再增加环向软式排水管,并用塑料锚固螺栓绑牢。

3.2.2隧道防水板安装

防水板铺设前,应先检查防水板的质量,检查背面排水管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防水板时,应先根据防水板的尺寸,布置好塑料锚固螺栓的位置,用电钻钻孔安装塑料锚固螺栓,用螺钉和垫圈环向整体铺挂防水板,用专用塑料焊接机及时焊接,保证拱接宽度和焊缝宽度,根据喷射混凝土面的平顺程度在每两个加固点都留有一定的富余量,衬砌时才能使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面密贴。

4、 隧道防排水系统质量控制

公路隧道的防排水要求高,目前的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多为采用夹在两层衬砌之间的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层,和沿隧道壁环向、纵向、横向设置的排水盲管,将渗水引排至纵向排水管集中排除。防排水系统的质量检测评定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规定。防水层的质量检验也应分材料检验与施工安装检验两部分进行。对于高分子防水卷材的质量要求主要是抵抗施工破坏能力强,耐老化、耐酸碱、低温柔性好、寿命长等。其材料检测的内容包括长度、宽度和厚度检测,并且还需按照规定的尺寸和形状裁出试件,进行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检测、耐老化检测、低温柔性实验等。防水层的安装应检查防水层的接头:质量与吊挂施工。接头宽度应满足要求,采用粘接或焊接,接头应牢固,强度不小于同质材料,不得有气泡、折皱及空隙。焊缝一般采用双焊缝,中间留空腔以便充气检查。防水板的吊挂固定点间距在拱部为0.5~0.7m,在墙部为1.0~1.2m。点间防水层不得绷紧,以使防水层在混凝土灌注后与喷射混凝土支护面密贴。检查时主要采用目测观察,用手托起防水层,看是否与喷射混凝土密贴,在拱顶,呈水平状或下垂的范围不得超过1m2,防水板应无划破现象。排水系统的质量检验首先保证排水管的材料质量与规格满足设计要求。环向排水管多采用弹簧软管,应检查其直径、规格、外部所包裹的滤布是否套紧、弹簧在横向压力下是否能够保持管径不变等。环向排水管的安装质量检查包括安装间距、排水管与围岩的密贴程度、排水管安装的顺直程度以及与纵向排水管的衔接。纵向、横向排水管多采用硬质的PVC管,应检查其管径、透水孔等规格,并检查材料是否老化变脆。纵向水管的安装应检查安装的坡度、顺直度及防水卷材与管道的包裹衔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各类排水管之间应顺直衔接。对于隧道的集中排水管,可按照管涵的施工质量标准对其管节预制、基础、管节安装进行检验。

结束语:

隧道防排水是个系统工程,杜绝隧道渗漏水的关键环节在于施工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防排水质量意识,严格材料进场检验,提高防排水施工工艺,规范每道工序操作,加强过程控制检查,才能真正地提高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从源头上确保隧道不渗不漏。隧道在施工中严格进场材料、工序操作、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检查,确保隧道不渗不漏,排水畅通,达到了预期的防排水效果。

上一篇: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研究 下一篇:市政路桥施工中的预应力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