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时间:2022-07-04 10:35:17

后危机时代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人们对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普遍质疑,改革之声此起彼伏。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要求稳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制定清晰、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逐步确立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相适应的货币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契机

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在2009年以前学术界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还只是理论研究,而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开始真正有了实质性的起步,使我们看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契机。

从外部条件看,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区域货币合作的要求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危机再次暴露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不足,在危机阶段美国利用美元特殊的地位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对它有利的一面,采取了一些利己不利人的政策。因此,国际社会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动力不断增强,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大国自由兑换货币都有可能加快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自然会成为我们的战略选择,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随着经贸往来的增加,用第三国货币结算会带来更多的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此次金融危机凸现了区域金融合作特别是货币合作的重要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区域贸易的短期流动性,我国先后与韩国、阿根廷、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香港特区分别签署了货币互换框架协议及正式协议,涉及互换金额高达6500亿元,极大地支持了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从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和人民币这些年的走势来看,选择人民币作为双方交易的货币有其必然性,人民币不仅存在缓慢升值的预期,币值也相对稳定。随着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等作为结算货币广泛运用并削弱美元独大地位之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将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货币政策和贸易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并为进一步探索东亚和东南亚区域的货币一体化创造条件。

从内部条件看,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初步条件。

首先, 中国依靠着牢固的基础和得力的政策,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约合4.92万亿美元,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仍然位于世界前列,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拥有的巨大的潜力,增强了对人民币的信心。其次,中国已经实行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所有正当的、有实际交易需求的经常项目用汇都可以对外支付。人民币也早已在境外流通多年。在越南、新加坡、俄罗斯、香港和台湾省,人民币是硬通货,颇受欢迎。再次,长期以来人民币处于缓慢升值状态,而人们都愿意持有预期汇率升值的货币,用人民币发行国际债券也容易获得认可。因此人民币是一种理想的投资选择。最后,中国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高额的外汇储备表明了我国具有充足的对外支付和国际清偿能力,可以很好的抵抗此次世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是国际金融风险的防护林。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基于现实考虑和亚洲区域一体化的特点,无论是日元还是人民币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可能成为能与美元抗衡的国际货币,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来摆脱美国金融霸权的控制更是不现实的:首先,作为全球制造中心,中国和亚洲国家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可能短期内改变。在产业竞争力和议价能力比较低的情况下,与欧美贸易的结算货币不可能使用人民币或其他亚洲货币;其次,亚洲的净出口地位以及储蓄过剩的局面也不可能短期改变,美国仍将吸收全球大量的储蓄剩余,这意味着美国金融市场仍然是亚洲国家主要投资市场,美元资产也是主要的境外资产;此外,目前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地位优势突出,短期更难以改变。为此,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位应该是争当亚洲“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高涨并成为当前中国政府的政策选择,是基于对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给中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充分认识。

(一)获取铸币税收益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收益是中国可以从中获得铸币税收入。在国际上,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发行国际货币享有此种特权,以低成本地发行国际货币中获利,其获得的利润是他国的商品和劳务及直接投资的收益。如果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则意味着中国可利用很小的纸币发行成本来占有和使用国外的物品和资源,也就相当于获得无息贷款,从而获得了额外的国际资金来源。

(二).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和货币话语权

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规避汇率风险

我国出口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往往以美元或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作为贸易支付手段,出口商担心计价货币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贬值,于是不得不利用一些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但这些保值措施会提高出口商的交易成本,如果直接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出口商就可以减少这笔不必要的开支,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金融危机以后,美元面临着较大的贬值压力,若以人民币作为贸易支付手段,可以减少用美元结算的汇兑成本,企业可以灵活地应对汇率变动。

但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而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同样会有风险相伴而生,对此我们需要加以清醒认识。

(一)增加宏观调控难度。当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后,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的流通数量将显著增加,货币供给的漏出效应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在国际间的流动必将削弱央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因此,中国政府在制定国际收支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时还需考虑政策外溢效应,从而增加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预判的难度。

(二)国内金融风险加大。人民币国际化之后,资金跨境流动将更加自由。一旦本外币利差收益丰厚或升值贬值预期强烈,兑换和流动的规模将变得非常庞大。这种情况将明显增加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频率及幅度。当中国经济偏热时,趋利资金会大量流入,进一步推高股价、房价和GDP增速,使宏观经济逐步陷入泡沫化状态;当中国经济偏冷时,趋利资金会反方向大规模流出,宏观经济因资金流出以及企业和家庭资产萎缩而备受打击,并陷入更加不景气状态。在我国金融监管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企业和金融机构治理机制尚不够完善情况下,具备顺周期特性的跨境资金的大规模流动会导致经济金融在衰退和泡沫化之间间歇性地摇摆,会带来更多不安定因素。

(三)面临“特里芬两难”困扰。一种货币要充当国际货币,就必须保持币值坚挺和向国际社会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条件。要保持币值坚挺,一个国家需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必须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而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流动性条件,则需要国际收支逆差,这对矛盾是很难调和的。人民币国际化后,如果其他国家愿意在其储备资产中持有更多的人民币,中国必须要通过收支赤字来提供人民币资产。但是,如果中国有持续的国际收支赤字,将使持有人民币流动性资产的国家不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

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比较人民币国际化所获得的收益与付出的成本可以看出,相对于国际化带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经济政治收益,国际货币所需承担的成本是相对有限的。可以确定,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选择。

三、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本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重要体现。对中国而言,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以历史的、战略的视角审时度势,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4个方面:

(一)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金融市场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必然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的支持,以便能够获得便利的跨境流通渠道、方便的支付结算网络、规避风险的衍生工具,以及多样化的保值增值途径。这要求中国的金融体系要逐步推出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融资、人民币理财产品等相应业务,并加快进行国际化布局和经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则要不断扩大深度,为境内外人民币提供投资渠道;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也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推出远期、互换、期权等人民币利率和汇率衍生品,成为国际市场上人民币进行投资、避险的重要场所。当前,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目前的发达程度和开放进程还不能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所以为了消除境外持有者对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和增值性的疑虑,需要加快建设更具广度和深度、与国际主流金融市场相接轨的国内金融市场。这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

中国的香港经济特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全球排名第四,而中国的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毫无疑问,中国拥有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即国际金融双中心,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桥头堡。首先,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其服务国际贸易及投资的功能,这些功能都可以通过香港先行试验,为进一步全面推广奠定基础并且降低风险。从短期来看,由于受制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创造人民币需求的可能性较小,而在中国及其周边某些特定区域创造并扩大人民币需求则是完全可能的:一是在中国规模可观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已经占有很高的比重;二是在中国周边及贸易关系密切的亚洲国家中,已有部分国家产生了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现实需求;三是在与中国内地存在紧密经济联系同时又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存在大量的人民币需求。

其次,全力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内地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利于建立中国的金融优势地位,有利于确立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定价权,有利于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三)推进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

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利率体系,央行应该放弃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直接干预,而转向通过再贷款利率、贴现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影响拆借市场利率、银行存贷利率和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进一步扩大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逐渐使利率水平及其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议价决定。同时,完善货币和资本市场,丰富市场上的交易品种,逐步扩大企业融资中市场利率的比重。

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适时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加快外汇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推出更多的规避风险的外汇市场工具,如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这样才有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保证外汇市场的平稳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顺利发展。

(四)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实现资本与金融账户的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目前,人民币已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资本账户也已经部分开放。但是,资本项目开放并不是说取消一切管制,我国现阶段的金融体系尚不健全,资本账户的开放不可能一步到位,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应遵循“有序、积极、稳妥”的开放原则,首先实现资本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在此基础上再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其次,根据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可以采取“先长期资本流出入,再短期资本的流出入;先证券投资,再银行信贷;先债权类工具,后股权类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先发行市场管制,后交易市场;先境外筹资,再非居民境内筹资;先金融机构,再非金融机构和居民个人”的顺序,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增强而出现的新课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具前沿性和挑战性的新课题。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坚定信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就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人民普遍欢迎和接受的货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下的NFDI资本流动研究 下一篇: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