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与生活

时间:2022-07-04 07:38:51

浅析小学数学与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为了让数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数学。下面浅析自己在教学中对小学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点滴体会。

一、联系生活,正确认识数学课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也是对基础教育的一个挑战。那么该怎样开展好这个课程,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从我所在的贫困学校来看,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绝大多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对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部分教师对新的理念根本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身心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有的教师在教学部分知识时则还是根据传统的数学教学,把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孤立开来,导致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果面对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寻找答案,那么他们对数学课的内容就不会感到枯燥、厌烦。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以及体验实践带给他们的成就感。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说的:“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建模法,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体验,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认识、读懂、钻研新教材,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真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必要环节,也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关键。随着教材不断改革,部分数学教师认为教材就是把其中的内容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学会了,也就完成了我们的教学任务。其实他们对新的实验教材并没有认真钻研,真正地理解。新的教材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等特点。如果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就会发现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图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合理选择学习材料,贴近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就应学会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学习材料的选择要围绕目标,着眼生活现实,注重发挥数学的教育价值。如果学习材料选择不当,学生就容易纠缠于材料引发的无关因素。如,第一次教学统计,选择奖品虽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易引起学生分神,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从而忽略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回顾这次教学设计,学习材料的选择虽然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导致失败的教学。

四、动手操作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充分的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才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我们的孩子则习惯于用一支笔做题,而缺乏动手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拼一拼。“新课程理念”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必须提供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把本堂课的课型定为活动课,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和愉悦的“玩”中探究一些数学问题,真正体验“学中玩”“玩中学”。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参考文献:

沈彩虹.浅谈数学学习查资料选择的策略[J].浙江教学月刊,2010(2).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因巧用微课资源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