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7-04 07:33:13

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充分发挥家庭环境教育、学校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学生自己提升各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既要四者协作,又要相互促进,还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从而形成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风貌、勤学好思的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当前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那么应该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课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 摸清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中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诱因。教育方法不当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过度"溺爱" 、一味"高压"、 完全"放任"以及父母自己不良"榜样"等是影响孩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

2、学校教育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的早已全面推进,但不少学校依旧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习压力大等等。致使学校生活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心理恐慌,信心不足。另外,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身心特点,教育学生采用不当的方法,对学生体罚、心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偏激、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这些现象是影响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又一客观原因。

3.社会影响:

由于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QQ、微博上各种良莠不齐的言论、色情、暴力的视听游戏,过度夸张的网络宣传、电视广告,遍布城乡的电子游戏厅、通宵开放的网吧以及改革开放后乘虚而入西方社会的思想垃圾、金钱至上、超前享乐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侵害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诱发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温床。

4、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心理危险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上迅速发育,造成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及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致使青少年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片面性和主观性;青少年精力旺盛,感情丰富,但又带有冲动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对于这种悄悄到来的变化,中学生自身没有思想准备,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认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阶段,致使这一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二、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正确引导:

1.感受"家"的温暖。

利用《理解父母》等教学内容,通过展示幸福和睦的家庭照片,讲诉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情景表演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开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讨论,举办亲子活动,进行书信交流,开通QQ聊天等引导学生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理解;正确认识之间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感恩和回报。

2. 创建"和谐"校园。

思想品德老师应该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客观、科学地判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利用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待学生绝不应该是简单的压抑和规范,而是要敢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生活、学习技巧,培养自信心。同时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形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1)适时运用奖励,(2)以表扬为主、惩罚为辅,(3)惩罚是针对某事,而不是针对某人,(4)平等待人,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5)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明辨"是非",融入社会:

中学生的认知正属于朦胧时期,受周围事物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思想品德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恰当地引导学生合理的认知,采用课堂抢答、讨论、辩论等对社会现象进行正常的辨别与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智力和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和能力用于生活实践中,指引自己在社会中学会鉴别、选择、吸收与摈弃。在布置书面作业的同时不忘留下几道简单实用的实践作业或者时常举办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感受社会生活,学会正确的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正确的认识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有"成长中的我""我与我们"等学习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经常做一些青春期问卷调查或"自我测试"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全面了解青春期常识及其解决技巧等。同时利用相关教学内容,如《做情绪的主人》引导青少年认识情绪,学习情绪的表达技巧(如宣泄、升华、转移、幽默、心理放松等)还要掌握情绪调整途径,并通过不断练习产生新的适应行为。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考试等故意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经历失败和挫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意志。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充分发挥家庭环境教育、学校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学生自己提升各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既要四者协作,又要相互促进,还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从而形成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心理健康的青少年优秀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专著格式: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 出版地: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5年1月第一版。

上一篇:艺术教育的不良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新课改下的初中思品学习方法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