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泉州南音在海内外学生中的传承教育

时间:2022-07-04 07:29:50

浅谈泉州南音在海内外学生中的传承教育

摘要:泉州南音发祥于中原的千年古乐,不仅在民间代代相传,亦坦然走进中小学课堂,更是大举跨入大学校园。本文以南音进校园为切入点,着重探索泉州南音对在校学生的传承与教育。

关键词:泉州南音;教育;传承;课堂

南音,又称南乐、南曲、南管和弦管,是至今保留相对完整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弥足珍贵的民族音乐瑰宝,被誉为“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和“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南音古朴典雅,魅力独特,千百年来,在海内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一、泉州南音在闽南在校学生中的传承与教育

闽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泉州更是一座具有巨量文化资源的历史名城。其独具魅力的音乐文化之一、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便是由中原而发源,发展、成熟、保留于泉州。

1.中小学课堂里的南音传承教育

早在1984年,福建艺术学校泉州分校就开设了南音专业,开辟了闽南地区南音进学校的先河。而后,泉州市教委和文化局于1990年联合发文,启动了南音正式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全市近百所中小学以各种形式把南音艺术引入课堂,紧接着,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培养教师、编写教材和配备教学设施等一系列举措。最初的中小学南音教材是一本仅收录了10首脍炙人口、通俗易学的南音散曲的20页的小册子,当时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南音教材编委会。

伴随着南音有声有色地在中小学课堂里开展,同时也是为了检验南音在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泉州市在1990年就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大赛,而后年年举办该赛事,并且把历届获一等奖的参赛选手的比赛音像录制成光盘在市面上公开出售,此举大大激励了中小学生和音乐教师对南音的学习热情。他们不仅学习南音演唱和南音乐器演奏,还在课堂之外成立各种南音兴趣小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南音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最具代表性的学校是泉州市鲤城区西隅小学。和大多数学校一样,西隅小学最初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南音教育,后来发展成了“南音实验班”,每周除了正常的音乐课以外,另开两节南音课。此外,从一年级开始,该校在每个班级的每堂音乐课中抽出10分钟来教学奏唱南音相关的理论知识。泉州市培元中学是南音教学的另一代表性学校。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从2005年开始,面向全市招收艺术特长生,对南音专长的学生不仅减免学费,而且给予一定的奖学金。多年以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培元中学成立了南音艺术团,并先后与数个国外的中学进行南音艺术交流演出活动。该校因此被泉州市教育局评选为“南音教育先进单位”和“南音教学特色学校”。

在厦门市,观音山音乐学校和国祺中学走在南音进课堂活动的前列。观音山音乐学校在厦门市率先开辟南音课程。国祺中学则把南音教学视为学校的一大特色,该校在2000年成立了国祺中学南音社,组织师资编写了校本教材《南音初步》,培养了众多南音优秀学子。

2.高校的南音传承教育

泉州师范学院南音系的建立是南音进入高校教育的一记重磅。该校在2003年开设了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成立了南音系,并招收了首届20名本科生。此举是我国地方乐种首次进入高校的专业设置,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发扬和传统音乐的传承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专业属师范类,除了开设音乐教育方向所必修的基本乐理、和声学和中外音乐史等课程外,重点开设了南音史论和乐学理论、南音演唱、南音乐器演奏、曲式分析与南音曲体分析、视唱练耳与工V谱视读、泉州方音和南音合奏等南音专业课程。该系聘请了民间的著名南音艺师和专业南音乐团的南音人才前来授课。同时,邀请一些南音专家编著了“中国泉州南音系列教程”,共八部,作为该系师生的课堂教材。该系首届仅面向泉州地区招生,第二届起便逐渐面向整个闽南地区及港澳台和东南亚招生。

3.民间馆社里的传承教育

在南音进入中小学课堂之前,已有不少学生通过某种渠道接触并学习过南音。除了自家世代传承之外,他们大部分是利用假期时间在自身所处的乡镇或村里的南音馆社里学习南音奏唱(在整个泉州地区,南音馆社几乎遍及各个乡镇,而晋江、石狮等地,南音馆社更是普遍存在于乡村社里)。泉州是著名的侨乡,出国华侨历来较多,遵循着“音乐随人走”,他们把南音这一乡音带到了异国他乡,通过南音的奏唱来了结思乡之情。华侨们因此而十分重视下一代人的南音教育,身处远洋的他们不仅关心着家乡的文教卫生事业,更热衷于为家乡捐资建立南音馆社,并聘请南音艺人教授家乡的年轻一代。

于是,在民间的南音馆社里经常能听到那稚嫩的南音唱腔和参差不齐的南音乐器合奏。这些学员大部分是对南音有兴趣而自告奋勇前来学习的,除此之外,南音艺师还会前去当地的中小学校挑选资质较好、有意接触南音的学生。他们利用寒暑假在馆社里集中奏唱学习,几年下来,当中之聪慧者也能指点传授新学员。

二、泉州南音在海外学生中的传承与教育

明清以来,伴随着侨居南洋的闽南人日渐增多,南音也逐渐跟随着他们的脚步走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华侨们在侨居地组建南音社团,借南音传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据不完全统计,东南亚各国的南音组织达40多个。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1817年成立的菲律宾金兰郎君社、1883年成立的马来西亚吡叻太平仁和公所、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和新加坡湘灵音乐社。与国内的南音进学校课堂所不同的是,海外的在校华侨华人绝大部分是在这样的南音社团里接受南音教育的。

为了泉州南音这块“中国音乐活化石”在海外的传承教育,海外华侨们不仅聘请家乡的南音艺师出洋授艺,亦在交流、学术研究及后人传承等诸多方面投入很大的人力和财力,从而大大促进了泉州南音在海外的传承教育。

1.聘请家乡艺师传授南音

为了能将南音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海外南音社团纷纷礼聘家乡的著名南音艺师到侨居地传授技艺。改革开放以来,远渡重洋的家乡南音艺人络绎不绝。如,受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聘请,厦门市著名南音艺师王小珠于2001年赴印尼教授南音,其学员大部分是闽南籍的中小学生。身处异国的闽南籍华侨华人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下一代接受南音的熏陶,学习南音,传承祖国文化的根。

除了南音的传唱,华侨们还十分注重南音曲簿的收集、整理和出版,注重对南音艺术的历史考证、南音的曲韵、旋律、唱词、发音、咬字、乐器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论研究,为传承、发展、完善泉州南音作出不懈的努力。菲律宾华侨刘鸿沟先生将富有特色的南音声腔、韵律及独特的工V谱编印成《闽南音乐指谱全集》,被南音界公认为较好地保存了南音曲谱的专集之一;晋江的吴明辉先生,先后汇编《南管指谱全集》《南乐锦曲选集》《南乐锦曲续集》等书,所收南音散曲非常丰富。

2.南音走进海外校园

从南音对在校学生的传承教育而言,尽管不如闽南地区那样直接把南音教学请进课堂,但在多方的努力之下,南音教育同样走进了海外的校园。菲律宾的南音艺师刘鸿沟身兼菲律宾大学音乐院和菲律宾女子大学音乐教授,在菲律宾大学校园传授泉州南音艺术。2001年7月新加坡湘灵音乐社联合义安中学、圣公会中学、圣尼格拉女校共同举办“校际南音音乐会――雏燕初啼”,2002年1月,该社在圣尼格拉女校的支持协助之下,实现了传统南音教育进入新加坡的校园。

三、结语

尽管南音早已进入学校课堂,但其普及程度仍是不大如人意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南音晦涩难学,尤其是节奏缓慢和缺乏舞台动作,令他们无从兴趣之。因此,南音要真正意义上在学生中得以普及,乃必须在听众的培养上多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吴远鹏.丁马成父子与新加坡湘灵音乐社[A].泉州市丰泽区委员会编.丰泽文史资料•第六集[C]. 2003,11,P33.

上一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整合 下一篇:游戏教学在高职英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