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伴孩子快乐成长

时间:2022-07-04 07:27:10

让阅读伴孩子快乐成长

【摘 要】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成长中享受到读书的快乐呢?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发兴趣;阅读习惯;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107-01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引导他们喜爱书籍,热爱读书。只有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让童心沐浴在书香里。

一、营造浓厚氛围,增强阅读的感染力

阅读是人心灵深处的一盏明灯,是点亮世界的火种。爱读书的孩子学业成绩不一定最好,但无疑是最有发展空间的。因此,倡导读书积累,打造书香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依托班级建设,营造阅读的“驱动力”

《孔子家语》里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在一个充满书香的教室里,不爱读书的学生也会变得爱读书。基于这样的思想,笔者在班级设立了一个读书圈,包括由图书角、读书展示吧、读书评比栏、读书漂流单组成的班级墙面文化建设。同时在教室里放置了一个很大的书架,除了学校提供的一部分图书外,笔者和学生又从家里带来了好多书,并将图书进行分类摆放。这些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也扩大了孩子的阅读范围。少数学生在家不爱看书,但在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熏陶下,也不知不觉地捧起了书。

2. 举行评比竞赛,激发阅读的“内动力”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奖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小明星”活动,授予学生“阅读之星”“故事大王”“优秀x书小组”等荣誉称号,表彰读书表现优秀的孩子。比赛以物质奖励为辅,精神奖励为主,让他们戴红花,上光荣榜,做升旗手。孩子们都喜欢被表扬,在荣誉目标的驱使下,掀起了一个个读书浪潮,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劲头。

3. 拓宽活动范围,延伸阅读的“生命力”

利用周末时间鼓励学生办读书手抄报,把从书中获得的知识和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文字、书画形式制成作品,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如每月开一次“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书交流活动,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向大家介绍自己本月所读书的名称、内容、体会和收获。在交流中,儿童对某些作品的理解虽然是懵懂的,有的甚至只是在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的意识中有所领悟。但笔者相信,这些童年时期读过的作品,成人后再来读,原来不懂的会懂,原来模糊的会清晰,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借助儿童故事,点燃孩子的阅读激情

孩子都爱听故事,他们在老师、父母的故事中长大。在这个时期引导儿童大量阅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将会沉淀在他们的血液里,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1. 生生阅读

笔者利用每天的读书时间,在班级开展“讲儿童故事”的活动。他们热衷于成长、科幻或者童话类的儿童故事,如《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弗游记》《哈利・波特》,等等。孩子们喜欢鲁滨逊的坚强、聪明,以及敢于冒险、乐于助人的品质!喜欢作品中哈利・波特自强、有勇气、有胆量、有智慧,敢于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强者形象!他们喜欢这些故事,关键在于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强烈的共鸣,享受着做白日梦的乐趣。一个个经典的故事拨动着孩子的心弦,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不再苍白,生命变得更加丰厚润美,富有底色。在他们的故事中,流露出了少年成长时的困惑、烦恼、憧憬、期待以及朦胧的情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孩子身体虽然是弱小的,但心灵的力量却是强大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激起了他们的表达兴趣与创作热情。

2. 师生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感染许多人好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时间里,笔者跟他们一起阅读,为孩子们讲一段书中的故事,用教师的热情去点燃孩子们的阅读激情。实践证明这是简单但非常有效的办法,每天孩子们都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实在等不及的就自己想办法找书去读。在培养读书兴趣的诸多做法中,最直观的就是教师“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当教师津津有味地阅读的时候,书香氛围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3. 亲子共读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阅读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建议家长与孩子同看一本书,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把内容和观点讲出来、写出来,共同探讨,并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强迫孩子评判对错好坏,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别插入自己的问题,不要让一本书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和自己阅读是一种目的性活动,而要感受到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总之,阅读改变生活,但贵在坚持,读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终身大计,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厚积薄发。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寻找更切实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成长中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上一篇:62m钢―混凝土组合梁架设支撑体系设计 下一篇:从《老人与海鸥》的教学活动看“常态”化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