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时间:2022-07-04 06:39:02

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摘要:美感是儿童的积极情感之一,它是人们在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具体表现为满足感、快乐感等。

关键词: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63-02

美感是儿童的积极情感之一,它是人们在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具体表现为满足感、快乐感等。

一、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感受美

在语文课的教材中有许多对自然美的描写,教师要让学生在自然情境中感受美的韵律与和谐,在图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美的线条、色彩,在想象情境中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形象和场景的美。

二、引导学生分析情境,让学生领悟美

课文中艺术形象蕴含着一定的理性,这就是艺术形象所以引起人们理解思考的原因。所谓领悟美,也就是理解形象中蕴含的理性,而从感受美到领悟美这个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情境教学中学生领悟美的过程也就是“由景到情,以美引真,从形象到理念”的过程。(1)由景到情。写景抒情是文字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作者写景就是为表达自己的情感服务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景中悟情。(2)以美引真。通过对课文中鲜明的形象感受,领悟到生活的真理。(3)从形象到理念。教材中对各种形象的塑造都具有深刻的理念。情境教学就是从教材中心思想出发,选择最能表现课文中心思想的各种形象来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凭借对形象的感知来揭示其中的理念。

三,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美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下列三个步骤以帮助学生实现表达美的过程。(1)激起表达美的愿望。让学生进入美的情境,从中产生审美的需要,从而激起表达美的欲望。情境教学中通过观察进行情境作文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有表达美的愿望。(2)开拓表达美的天地。如果学生光有表达美的愿望,没有有关的丰富知识和表象积累,作文构思仍会捉襟见肘。开拓表达美的天地。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变化极多,天空中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大狗……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在教学中要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上一篇:创新保险培训体系,建设数字化学习型保险行业 下一篇:充分发挥高校继续教育优势 推进基层广播影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