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模块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04 05:50:07

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模块教学研究

摘要:这个题目的设想来自于电脑中的程序设计,人不能完成的事,一段程序可以迅速轻松的完成,为什么?因为它有着固定的严谨的分工明确的模块,这些模块是专门处理特定事情而编写的一小段程序代码。由这些模块组合起来的程序往往就能超出人所拥有的能力。这确实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那么,我想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模块教学是不是也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原则:“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即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的特性和功能。因此,根据此理论,我构成了数学模块教学思想。

关键词:新课程 模块 数学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热潮。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的全面展开,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从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到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中,突破了以往按“学科――单元”模式,改为以“学科领域――科目――模块”教学,这是课程设计方面的重要举措,从而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模块化”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时代的设计思想,最初出现在信息技术领域,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其它技术领域。“模块课程”最早见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单元课程设计所固有的封闭性缺陷,建构起一种能够自主选择、灵活组织、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课程结构模式。

模块化教学并不是固定化和教条化,模块的内容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和更新的。模块使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从而使教学任务高效化,使个人教学个性化。由于现在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分班教学,模块教学又方便在班级之间进行对比,方便教师及时做出教学评价。这样一定程度地使教学实化和量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个人与整个教学系统的良性循环。

一、以问题教学为主,使数学教学任务模块化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数学知识的讲解分析往往要占很大一部分时间。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只是参与者和指导者。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观念,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和人格。

在这里,我的设想是构建数学教学任务模块。数学教学任务模块就是将教师在本节课应该落实的和挖掘出来的教学任务(没有脱离课标,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任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更加的清楚明朗、规范合理。当然,这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如何探索这个过程呢?我认为在课堂上以问题为主开展研究性教学是一个稳妥渐进的好方法。一方面,问题概括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认识能力得到深化,从而又会提出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就反映了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什么,那么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这些问题进行开发、设计、创新,从而形成这一节适合本班教学的新的目标,这恰恰反映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当然这个目标的设计不能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问题教学既能够使学生清楚地明确新课程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思维潜能,又能帮助教师挖掘出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完善数学教学任务模块。教学任务模块一定要突出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按照规定的顺序合理安排。对于创新式的教学任务也要以课程标准为纲,主要为落实课标要求和培养能力服务。通过这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了提高,教学任务也能顺利完成。

二、以合作学习为主,使教学过程模块化

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培养情操的过程。因此,如果教师把这一过程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就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过程,学生也不会提出那么深刻的问题出来的。每节课的任务不同,内容不同,合作学习的方式、内容、侧重点当然也不同。合作学习在课堂内的主要形式就是分组教学。分组是指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缩短个人摸索时间而根据教学任务、人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征把班上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当然,分组不能理解就是把教学任务平均分配,把教学内容分裂。它的前提是使每小组在对本节知识点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对老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从而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和创新思维。在这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共同参与学习的关系。小组把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和小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老师再进一步指导。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模块化设计时候,是一个探索、完善和更新的过程,是一个形成个人独特教学风格的过程。模块的形成能够高效地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因为它是科学合理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成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的实例教材。分散的结构通过科学合理安排往往能产生大于它本身的力量。通过模块化教学,老师将会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专业型的新时代教师,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模块教学中都会培养出自己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上一篇: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一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