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时间:2022-08-06 10:52:50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 实验 素质 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能力的高低、实验素质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水平的标准之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与当前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方面相呼应的。要落实好实验教学,保证实验效果,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搞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实验现象明显

首先,掌握理论知识,钻研实验内容。在上每一节实验课前,教师首先要结合具体实验项目钻研实验内容,对有关原理务必透彻理解,明确实验目的,以便制订出明确的实验实施方案,上课时能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其次,了解学生情况,做好组织安排工作。

实验课前,除了组织好学生认真预习外,教师还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参加做实验班级的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层次,合理进行编组,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动手锻炼的机会。

在实验内容和讲解方案的安排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类型的实验,制订出相应的讲解指导方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和掌握。比如学习成绩比较差的班级,讲授就应尽可能的详细,多做示范多指导,甚至对个别学生要手把手地教,使学生真正明白为止。对那些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应从培养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和开发他们的创造性出发,引导他们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自己设计制订实验方案,自己独立地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

再次,反复试做,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现象和结果,有时还会出现仪器设备故障。这就要求教师反复做实验的每一项内容。通过事先反复试做,可以清楚地掌握整体的实验情况,还能详尽地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部件及原因。对那些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与理论不相吻合的现象和结果,通过反复试做,分析出原因所在,做出合理的解释,研究出正确的解决办法。通过反复试做,可以预测学生在实验哪个部分能独立完成,哪个部分需要教师讲解、指导、甚至演示示范。通过试做还能正确地估计和准确地安排实验所需时间,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

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的原则是:教师借助于实物,图象等教具,找出科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直观教学,进入想象、发现、分析、推理的思维空间,促进各层次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如在初中物理重力教学中,由于力本身就是学生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只能依靠力的作用效果来体现的抽象概念。那么对于重力概念、重力方向等教学,如果教师不用具体实物做依托,就不易把学生引入抽象逻辑思维。

2、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逆向与横向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对常规思维的一种突破,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创新意识去解决问题。逆向与横向思维能力在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在所有的创新活动中都离不开逆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的参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逆向与横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超越知识范围的大胆假设,以激发创造性的想象。

3、通过设计,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育学认为,实验设计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因素、多层次,多途径进行探索,不受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勇于求新,求异,引伸拓宽,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各种不同意见,打破他们头脑中老师和课本的权威性,鼓励他们找出教材中某些演示实验的不足之处,自行设计改进实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培养、并不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故意给学生设置故障,如试验中突发问题、安全问题等等。如在测电功率实验中,1、在实验桌上放置不同规格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告诉学生电灯规格,让学生自己选择所需器材。2、当开关闭合,滑片移动时,如发现电压表示数变大时电灯变暗,而电压表示数变小时电灯反而变亮,问题出在哪里?分析原因,并操作验证。3、如电灯额定电压为3.8V,电源是三片新的蓄电池,但实验时发现电压表0-15V档量程已损坏,而0-3V档量程仍能正常使用,怎样利用已有器材测小灯泡额定功率?等等。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一步又一步的设计和操作,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为社会培养特殊创造力人才播下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

三、开展物理活动课程,实施素质教育

物理活动课程是物理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课堂听讲、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搞“小发明”“小制作”,做“小实验”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能帮助同学们从小树立科学理想,掌握科学技能。通过开展物理活动课程,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拓宽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去大胆地探索,提出质疑、猜想、去发明创造。另外,开展物理活动课程,弥补了课内时间的不足,使学生在课余有充足的时间,用不同的方式去搞“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国玲;浅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09年24期。

上一篇:让创新教育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下一篇: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