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时间:2022-07-04 02:36:57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为什么同样的学习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学习效果会出现那么大的差异?人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如何改善自己的学习;为什么同一个人,以不同的心态学习时,结果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也都应该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教育基本内容。

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学到什么”而是“学会怎样学习”。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那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馈、自我补救,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大家都在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此的认识和做法。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有:会读、会想、会讲、会问等。

会读就是看书看课文,精读、细看,深入理解,能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使他们掌握读书的方法。读书前,我通常出示提纲或一些思考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有意识地看,让他们知道哪些地方要详看,哪些地方可略看。对于内容多难度大的知识通过有梯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逐渐接近目标。看书时要注意将关键疑难处勾划出来,并及时独立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及时记录下来。

会想就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上要让学生多动脑,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使他们动脑,使所有学生都去积极思考问题。对不爱思考的学生,可先让他们起来回答,再提示激疑,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根据需要提供一些现象或实例来帮助学生作出准确的判断。

会讲即尽量让学生在讨论中多说多讲,促使学生会讲,作深入讨论。在分组讨论中,教师可根据问题让学生轮做主发言人,并给其他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不仅要让学生说结论,而且要让他们讲思路,讲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讲前去读去看去想,讲后去听去问去归纳,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参与讨论,并适当启发点拨。

会问即学生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设疑的过程。学生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阅读课本后,要求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在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过程中,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辩,使学生始终保持爱质疑、释疑的学习情绪。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各感官的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做到:内容让学生阅读,规律让学生发现,事例让学生找寻,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定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归纳,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愿意并能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这样能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提高语文课堂活力的尝试 下一篇:从美育中挖掘写作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