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类管理

时间:2022-07-04 01:10:41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类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数也逐年增多,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原先的“精英化”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也进入了“大众化时代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突出。

就业市场相对疲软、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幅过快,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高校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管培养而不问“销路”的做法,要认真研究就业市场、研究市场需求,加强对就业市场的分类管理

一、就业市场分类管理的原因

我们对就业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遵循管理学中的“帕累托原则”(80/20 法则),即大约 20% 的顾客为企业做出了80% 贡献,也就是说较少的顾客,却为企业做出了较多的贡献,因而企业根据顾客的贡献将顾客进行分类管理。

通过对安徽理工大学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少数的用人单位接纳了学校多数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近1/3 的用人单位接纳了学校3/4 的毕业生,而其他大量的用人单位仅仅接纳了1/4的毕业生。因此,高校有必要对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分类管理,原先对各用人单位一视同仁的做法占用了高校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不科学的。

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2007 年共有本科毕业生4272 人,截至派遣之日(6 月27 日), 就业人数3377 人,升学人数444 人,待就业人数451 人,就业率为89.44%,接收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共有1693 家( 见下表)。

以上数据表明,接收毕业生的前160 家企业,接收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总数的近45%。对高校就业部门来讲,工作量大、人手紧张、经费不足,如果对所有的就业单位都一视同仁的话,实在是不能发挥出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益。所以,学校要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研究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就业市场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贡献大小采取分类管理方式,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到刀刃上,更好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就业市场分类的原则

对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进行分类时,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考虑毕业生、学校对用人单位的评价,还要考虑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对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进行分类,才能做到客观、有效。

学校对各用人单位的评价主要从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用人单位所处的行业、用人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数量、用人单位的薪金水平和福利待遇、用人单位的信誉、用人单位所处的城市等方面来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主要是从毕业生的适用程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学校的知名度、学校的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情况、学校的师资水平、学校工作人员分类管理的服务态度等方面来评价。

根据双方评价结果,得分高的为星级单位,学校对用人单位评价较高但用人单位对学校评价一般的归类为准星级单位,单位对学校评价较高但学校对单位评价一般的或双方评价都一般的为普通用人单位,双方彼此评价均较低的单位(尤其毕业生满意度极低的)归类为舍弃型单位。

三、就业市场分类管理的策略

对就业市场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以谋求最大的效益。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就业市场进行分类管理。

1.以地方人事、人才机构为依托

在众多的用人单位客户中,学校对发达地区及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的地市的地方人事、人才机构要尤其重视,他们是学校的贵宾级客户,是学校的一级市场。要考虑与其建立长期的、相对稳定的联系,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和他们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就业工作平台, 要以地方人事、人才机构为依托,来占领当地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发挥地方人才部门的优势,帮助学校推荐毕业生和提供用人单位信息,以点带面,拓展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首先应该对当地人才机构建立详细档案,了解他们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对当地人才机构与就业工作相关的人事变动应及时掌握,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增进双方友谊,以会议、考察等多种渠道进行信息和关系的维系,以便与其沟通并保持融洽关系。

(2)通过协商,使学校成为地方人才的培养引进基地,与之签订合作协议,让他们每年优先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和用人单位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当地用人单位参加学校的校园招聘活动。学校要优先为他们组织的用人单位赴学校招聘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

(3)学校在生源核准后主动将当年的生源情况告知他们,由他们在当地人事人才网上生源信息,双方积极实施网上人才市场建设,相互链接网站,进行信息联网,开通人才供求网上热线。通过网络直接查询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并定期举行工作交流活动,以便及时分享和交流工作经验及相关信息。

2.以原行业用人单位为依托

不同类型的高校都有不同的办学特色,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培养方向都不尽相同,各个高校都有着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在历史上有着自己鲜明的行业特色,原有行业仍是毕业生就业机会的主渠道。行业单位往往是学校的星级客户,是学校的主要就业市场,吸纳了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并为毕业生提供了优质的岗位。在这样的单位中,毕业生往往拥有更多的成才机会。高校要以原行业用人单位为依托,建立相对稳定、适应学校专业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巩固原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1)在就业工作开始之初要及时拜访,介绍毕业生资源情况,及时掌握单位的用人信息,并推荐合适的人选。

(2)学校就业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联谊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专题报告会、建立实习和就业基地等方式,吸引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对教学或实践环节的举措及时通知对方(如开设了单位需要毕业生掌握的课程等),将毕业生的实习设计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3)坚持执行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制度。高校要对已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并将信息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以指导在校生的培养和教育。

同时,毕业生在单位上的工作情况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学校应通过召开用人单位、校友座谈会、个别走访、洽谈等形式对历届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尤其是对优秀毕业生的跟踪教育,做好毕业生党员、“双优生”、“选调生”、学生干部的跟踪教育,这些优秀学生的工作情况会对学校就业工作造成积极影响。

(4)充分利用在企业工作的校友资源。校友是学校最宝贵也是最有效的资源,学校要加大对校友会的投入力度,通过各地校友广泛宣传学校的毕业生情况,利用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优势,由校友及时向学校反馈各地、各单位就业需求情况,以便学校决策、研究就业工作。

(5)建立起高效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学校就业信息网应设有招聘信息、用人单位、专业介绍、生源情况、就业政策、网上调查等栏目,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网上查询、网上招聘提供方便。

3.对于准星级单位采取积极的策略

这些单位群体,学校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们却没有给予学校相应的评价,所以这个类型的单位最容易成为学校流失的客户,而且一旦流失,学校的损失也最大。因此,学校就业部门应该积极行动来改进此类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要将这一类型单位尽早转化成星级用人单位。学校要通过调研,发现影响此类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评价的障碍,予以克服,力争使这一类型的用人单位转化成学校的星级用人单位。

4.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对于普通型用人单位,在做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维持现状,不再增加任何其他工作。对于舍弃型用人单位,采取放弃策略,不再主动向他们推荐毕业生。

就业市场的分类管理策略,是针对现有用人单位而言。随着学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现有的市场是有一定饱和度的,学校对就业市场的管理不能仅仅将目光盯在现有的就业市场上。为了扩大就业市场,高校应积极开发潜在的用人单位,根据他们的情况,对他们也要进行相应的管理。潜在用人单位是指那些目前尚未与学校发生直接联系,但有可能成为学校客户的用人单位。对于上述单位的信息学校可以通过参加行业会议、其他高校或城市招聘会,上网查询等各种途径获得,通过及时联系,开展工作,将其发展成为自己的客户。

高校在实施就业市场分类管理的同时,其办学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宽基础、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拓宽专业适应性,加大实践环节教学,要在教学中拓宽学生知识面,使毕业生就业有更广阔的市场。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理工大学)

上一篇:雇主品牌的4大价值 下一篇:让你的CV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