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7-04 09:59:32

工业设计专业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下,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首先需要对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实践效果、课程架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四个方面作出分析,从而才能创建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协同联动机制。

关键词:工业设计;衔接一体;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郑莉珍(1978-),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7-0059-04

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是针对我国同一专业在高职和本科教育出现分断分离教育现状而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本文所谓教育衔接一体指高职和本科教育在专业、培养方向上保持一致性,同时又存在着体制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核心教育内涵的“差异性”。在体制定位上,高职教育定位于技能性高素质人才,本科教育定位于研发性复合型人才;在培养层次定位上,高职教育培养中级人才,本科教育培养高级人才;在核心教育内涵上,高职教育注重应用技术革新,具备一定技术改造与技术革新能力,本科教育注重技术改造与技术研发。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正是在“一致性”与“差异性”两者并行趋动下出现的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对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可行性论证与分析

经过多年实践中职升高职3+2模式已日趋成熟与完善。现今高职升本科的“专升本”唯一途径是少量高职学生通过统一招生考试后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毕业后获得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打破了高职教育专升本的保守模式,它强调高职与本科院校双方的合作办学培养模式,本科教育不再统一招考,而是与高职院校形成定向合作关系,保证了教育单位的衔接一体。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3+2”模式指参加高考的考生,达到一定分数线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在第3年经过考核测试,择优选拔部分学生进入衔接本科高校学习2年,由高职院校和对接本科高校双方共同联合制定“3+2”分断人才培养方案、主干课程及课程体系,经过5年学习学生毕业后拿到高等教育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它的出现让更多的高职毕业生拥有了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从而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类型。

工业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设计类专业,培养高质量的工业设计人才,丰富我国设计产业多元化人才需求,需要我们的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从而培养出高素质技术复合型人才。

(一)体制意义

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再是一种终极教育,它向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除高职教育专升本途径外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另一条路径。目前,在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已是职业教育的终点。而“衔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自身拥有一条完整的教育发展路径,并且这条路径会有最大可能的发展前景,在本科教育结束后,学生可选择报考国内研究生,或选择与国际教育接轨继续进行深造,从而改变了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为高职教育向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甚至国际化教育发展提供了一条不断延伸的、崭新的道路。

(二)专业意义

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再是一种分裂教学,它是由低至高的两个不同阶段教育有机串联而成,从而形成由浅入深的专业延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脉络,是在本科教育层面上,重心下移,统领中职、高职形成专业“衔接一体”。它改变了高等职业学校和本科院校在专业上的雷同教学、重复学习现状。“衔接一体”人才培养使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即为社会提供具有工业设计扎实理论基础,兼具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三)课程意义

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计是一种螺旋式课程。“衔接一体化”课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心智发展、知识结构、学历高低等因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生年龄、学历等程度的提升,不断将专业课程结构加深、加广,如螺旋般上升,它改变了目前高职和本科教育一刀切的直线性课程特点。工业设计专业“衔接一体”模式下的高职和本科教育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将课程难度设置分为“基础―强化―深化”三个层面,以此为脉络的课程设置是一个由简至难、由浅入深向上不断递进发展的学习过程。以此为鉴,工业设计专业必须开发符合专业和学生发展特点的“一体化”课程教材,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人性化和科学性[1]。

二、工业设计专业在高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

由于国家教育政策原因,目前全日制的高职与本科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局部实验阶段。2013年山东省在11所高职高专院校与10所普通本科高校开展“3+2”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招生试点工作,首批计划招生人数是1200人,他们将成为省内首批专科直升本科的学生。同时,成人教育专升本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其许多办学成果和经验可为全日制的高职与本科教育“衔接一体”人才培养提供理论验证和实践支持。

(一)强化培养目标,增强学习目的性

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是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规划。分段教育中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培养技术性、创新性、研究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生涯中的终极目标。职业定位也是以操作员、设计员、设计师三个由低至高的岗位进行设置作为学生培养的最终就业岗位,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向,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从而加强与优化了人才与岗位匹配度。

(二)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性

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工业设计专业终极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从而使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最大程度的减少雷同化,避免交叉性重复学习造成学生时间、精力上的浪费,激发学生对学习深入探求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衔接一体化”课程设置针对性强,其条理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课程设置使课程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很好的梳理和延伸,促进了教学效果与培养质量的提高[1]。

(三)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教育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包括教学场地、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等。高职和本职教育“衔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打破高职、本科教育在自己现有的资源下各自独立进行学习状态,将二者教育体制下的学校资源进行积极合作,实现硬件资源互补的优化,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作为软件资源的师资力量,高职和本科学校的教师由于自身学历和知识层面的不同,表现出个人风格和教学方法风格迥异,如高职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及本科教育中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实际课题或项目实践等教学方法。以往的分裂教学让学生只能接触自己所学阶段的单一教学形式。“衔接一体化”课程设置下学生在不同分段教育中感受不同教师的教法及不同的授课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主动“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互补和学习主动性的转变,是一种课程教学上的优势互补。

(四)有利于工业设计专业知识的整体构建

工业设计是一门多元化、多领域的跨界设计专业,涉及市场营销、人机工程、材料学、自然科学、美学等知识领域。中、高、本职教“衔接一体化”课程设置可根据三个阶段的不同层次将其涉及的相关领域进行逐渐知识性渗透,从而拓宽学生的跨界领域知识层面,有利于工业设计专业知识的整体构建。

三、基于中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构架

工业设计专业在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研究是“衔接一体”的核心内容。

(一)“衔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构架的指导思想

教育衔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构架需要在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才能确保课程设置及其内容的延续性、拓展性、针对性。以培养技术性、创新性、研究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作为“衔接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终极服务目标,各课程设计应环环相扣,课程内容不断横向和纵向发展。在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进行符合学生主体发展特征的螺旋式课程设计,形成张驰有度的课程框架。

(二)工业设计专业中高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课程设计与知识构架

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高职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工业设计课程需要从“衔接一体”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两个阶段的课程设计与知识构架上入手,整体是一个不断递进的阶梯学习过程。

工业设计专业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化,表现为在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层次、课程知识构架、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能力培养五个方面有明显的层次区别,同时又是层层纵向递进联系,从而实现专业的教育终极目标。

1.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一体”。“衔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非常明确,针对性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技术性、创新性、研究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两个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既有差异又保持内在延续性,整体表现为从低到高发展的教育培养目标“衔接一体”。

2.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衔接一体”。由于工业设计专业“衔接一体”培养目标的确立,使教育培养目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层次明晰。高职教育定位为中级人才培养层次;本科教育定位为高级人才培养层次;这种层次上的递进关系,实现了由浅入深的培养层次“衔接一体”。

3.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知识构架的“衔接一体”。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其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针对性课程知识构架。高职教育在素质教育课程、职业技术课程、文化课程三大类课程知识构架基础上进行细化、课程难度加大,由公共基础课、中级专业课和选修课三部分课程知识构架组成;本科教育则是在高职教育的课程知识构架上做加法,其课程知识构架由公共基础课、高级专业课、专业设计与规划、选修课四部分组成;整体课程构架在不同课程内容上强调由点带面的课程构架的逐步拓展性,在相同课程内容上则强调由浅入深的课程递增性,整体表现为在横向和纵向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课程知识构架“衔接一体”[2]。

4.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衔接一体”。“衔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层次和课程知识构架为前提的工业设计课程设置泾渭分明。高职教育在中级专业课里设置外观设计、简单结构设计、手绘效果图表现、简单模型制作、中级三维软件应用等课程,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理论,强调课程的延续性;本科教育在高级专业课上设置复杂结构设计、材料设计、模型手板制作、高级三维软件应用等课程并增加专业规划与设计课程,是本科学生在高职课程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深度教育,在重视分段教学延续性上的纵向深度学习及相关理论知识拓展外,更强调创新思维塑造的课程设置,以深化学生的理论能力、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课程设置强调在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上螺旋式“衔接一体”[3]。

5.工业设计专业能力培养的“衔接一体”。“衔接一体”教育模式下的工业设计专业能力表现为动手能力和专业设计能力,注重加强专业实践,突出专业的针对性技能和创新思维训练;本科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为专业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旨在本阶段深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专业理论素养,突出专业的技能性、创新性、研究性等复合型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专业能力培养体现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衔接一体”。

四、中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人才培养是中、高职3+2教育模式的升级版,是顺应市场人才岗位需求而进行的一次学生专业质量培养的提升。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建立质量的保障机制,以完善人才培养的严谨性与力求专业的科学性、系统性,从而提高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成果。

“衔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和本科院校要发挥其教育主体监控作用,其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来自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第一,教育性目标。人才质量必须保证在“衔接一体”培养模式下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具有高水平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是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技术性、创新性、研究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第二,目的性目标。“衔接一体”人才培养下的工业设计人才必须满足市场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其毕业的学生能被市场、企业接受并认可,在就业岗位上有一定的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属于技术型、研究型人才。第三,知识性目标。工业设计课程要具备人机工程学、色彩学、自然科学、造型基础、计算机三维软件操作等知识技能,使其在就业时能与设计岗位进行最大程度的匹配。教育性目标、目的性目标和知识性目标的确立与实现,能有效保障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中职、高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人才培养下的质量,从而形成良性的保障机制。

中高职3+2教育模式已实施多年,随着社会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市场对人才技能和层次要求也会不断水涨船高。因此,能否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上进行深入发展、改革与创新是高职教育探索中的一种大胆尝试和突破。以此为契机的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将高职和本科教育二者进行整合,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整体质量。工业设计专业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为更多学生的专业深入学习提供了另一条成才的道路,优质的人才培养模式能让教育成果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唐锡海.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J].教育与职业,2006(18):12-13.

[2]陈小琼.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3):12-13.

[3]刘海波.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15):133-134.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责任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