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文化背景下中国钢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2-07-04 09:08:18

浅析新文化背景下中国钢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钢琴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受社会大背景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某个角度来说,社会大的文化背景是促使和推动钢琴艺术形成和发展的源动力。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在探讨中国钢琴艺术的时候,很有必要对其形成与发展有个清楚的认知,进而来更全面、更客观的来探析中国钢琴艺术。本文笔者着重分析新文化背景下中国钢琴艺术的形成于发展。

关键词:新文化背景 中国钢琴艺术 形成与发展

钢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属于外来文化形态和艺术形式范畴,它想要在中国持续发展就必然会受到中国文化背景的影响,甚至还必须要融合一定中国的民族文化等等。可以说,社会大的文化背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在我国20世纪初期,社会上掀起了一场以探究“民主”和“科学”为标志的新思想和新知识的思想文化热潮,使得“近代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景观、新气象,它们逐渐汇集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文化洪流”,也正是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拉开了新文化的序幕,文化的转型使得我国的政治、经历、伦理、文化、艺术等都发生了创新发展,钢琴艺术也自然而然的有了创新形成和发展。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粗略的谈一下新文化背景下中国钢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音乐思潮的引进促使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形成

我国新文化倡导的是“民主”、“科学”,鼓励人们大胆的追求新知识、新文艺、新思想等等,提倡人们思想的解放,主张独立思考、言论自由等等。从而使得西方的一些民主思想、文化观点大量的引进中国社会中来,音乐思潮作为文化范畴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西方涌进的文化逐渐成为中国普遍的文化思潮,在这样“西体中用”的文化背景下,促使20世纪初的中国音乐理论和实践发生了新的变化,即:大都出外留学的学生开始开展各种音乐学习班、音乐演讲会、建设音乐社团等等活动,同时开始翻译一些西方的音乐理论、宣传和介绍西方著名的音乐家等等,尤其是将西方的一些钢琴的一些音乐作品、教材、作曲技法、音乐理论等引入中国,促使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形成。如:1915年,产生了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1916年,萧友梅创作的钢琴曲《夜曲》、《哀悼引》等等,这些都属于中国钢琴艺术形成的标志,也由此,钢琴艺术开始在中国道路上生根发芽。

二、钢琴专业的建立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钢琴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想要在中国大面积的发展,就必须以教育的形式来开展,即:建立一定的钢琴教育组织结构和科学体系,借以来促使钢琴艺术发展的专业化、科学化、普及化发展。中国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无论是经济、教育等都开始迅猛的发展,尤其新文化提倡的“教育救国”为中国钢琴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从而钢琴作为一种专业出现在教育领域中,如:1919年成立的由蔡元培任会长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以研究音乐陶养性情为宗旨”,下设“钢琴”、“提琴”、“古琴”、“丝竹”、“昆曲”等五个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频繁出现音乐教育体系,而钢琴专业更是其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一直发展成为今天的高等院校的音乐系或者独立的高等音乐院校等等,以教育的形式培养了一批批的钢琴人才,拓宽了钢琴在中国艺术舞台活跃的道路,从而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大幅度发展,可以说,钢琴专业的建立为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三、民族化的融入确保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文化背景下,学习钢琴艺术成为国人学习音乐、掌握音乐技能的标志。在这种音乐学习的热潮中,对于钢琴的作曲技法、演奏等不再是单一的模仿,人们开始结合中国的民族特色对钢琴艺术进行了民族化融入,出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中国钢琴艺术的思想,对此,中国的一些作曲家达成了共识,即:“中国钢琴曲的创作要将西方的理论技巧与中国风格相结合,创造中国式的钢琴曲。”萧友梅也提出:“音乐的骨干是一民族的民族性,……我们一定可以在我们的乐曲里面保存我们的民族性”,在这种民族性的音乐潮流下,我国音乐史上出现了第一部以民族历史文化为题材的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自此之后,中国的一些作曲家,如:李荣寿、萧友梅等开始立志创作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艺术,他们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中国国乐、民间音乐风格等相融合,创作出许多中国的钢琴作品,同时也为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确保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和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从一味的模仿西方钢琴艺术到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化显现,都离不开新文化思想与观点的支持。可以说,新文化发展背景造就了今天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艺术。

上一篇: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