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艺术真实

时间:2022-07-04 06:08:05

浅谈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艺术真实

【摘要】对于何为“艺术的真实”,一直众说纷纭,传统“模拟说”所持的单纯描摹对象即“艺术的真实”的观点现在已被大多数艺术家否定,他们认为那种方法不过是表现了一些外在的东西。而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如马蒂斯,毕加索的作品看起来虽然不符合视觉所见之物,但因其准确地表现了物质的内在本质状态,也被认为是准确地表现了“艺术的真实”。

【关键词】“艺术的真实” “模拟说” “心灵的真实” “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77-01

在艺术发展的这条长河中总是不期的出现一些异常的旋涡,这旋涡看似凶猛、看似荒谬,但也正是这些旋涡推动着艺术之舟不断的前行。

对于何为“艺术的真实”,自古以来便有着大量的争论,艺术真实性的标准也是变化发展的。在西方传统艺术中艺术的创作与表现一直遵循一种“模拟说”,这种学说认为衡量艺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自然描摹的肖似程度,艺术作品是现实事物的复制品,一幅作品中表现的东西如果与事物相似到乱真的程度,那就是艺术水平相当高了。写实艺术就是在“模拟说”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写实艺术利用焦点透视的原理,缩小远处的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制造一种真实空间的幻觉,与人们在观看时看到的东西相差无几,但这与“艺术的真实”不同。因为人们在观看时,物体因透视而在视觉中产生缩小变形,而写实艺术要表现逼真的画面效果只能单纯地描摹对象,所以表现出来的是已经变形的物体,物体的内在结构已被改变了,虽然看起来象客观对象,但仅仅符合“视觉的真实”,并不等同于“艺术的真实”,这实际上是现代人说的“幻觉主义风格”。

现在一些逼真描摹对象的作品渐渐被认为是远离了“艺术的真实”,而那些看起来不符合视觉所见之物的作品,因其准确地表现了物体的内在本质状态和精神气质,虽然采用了夸张扭曲甚至是变形的艺术手法,但也被认为是准确地表现了“艺术的真实”。中国人认为“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其实也就是阐明了这一道理。也只有在艺术真实性标准不断变化的前提下,马蒂斯、毕加索,布拉克、克利等人的画才可能被看作与现实酷似。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曾提出过“模仿自然”的理论,但这与传统的“模拟说”是完全不同的,“是通过赋有创造性的作者把生命精神灌注于美术品之中的的模仿自然。”他认为,“在我面前的客观对象不仅仅作为一棵树影响我的心灵,它也作为与它有关联的其它所有感受影响我的心灵,我无法通过忠实地复制树来传达我的感情,我只有把自己与它同化后才能传达我的感情。我必须制造一个与树相似的对象。”在马蒂斯看来,自然万物皆可成为艺术家主观精神的诠释。人的内在精神具有多层次性、多结构性,而自然界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一点上与人的内在精神有着相似性,自然界的风雨雷电、阴晴圆缺、斗转星移正象征着人类精神的喜怒哀乐、个性的千差万别,这种共通性为艺术家们表现“艺术的真实”作好了注脚,“艺术的真实”源自“心灵的真实”,让物我交融才会发掘人类最深的情感,表现自然界最真的真实。在这一点上与中国艺术的精髓“天人合一”是不谋而合的。

综上所述,达到“艺术的真实”大致要通过三种努力,主观、客观、和观者。主观就是艺术家自身。艺术家要打开一双心灵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看到和表现的世界符合艺术家“心灵的真实”,而“心灵的真实”接近“艺术的真实”。这样的作品是艺术家把内在的情感和自然内在本质结合,通过独特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能打动人,能打动人的作品就是符合观者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所以符合“艺术的真实”。客观是指自然物本身,写实艺术一直被误认为忠实地再现了自然物,但自然物本身的内在结构、精神气质却无法重现,它只是再现了视觉中的一种错觉,而只有表现了自然物的内在结构和精神气质,即使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它仍然是真实的。

其实西方人经过这么多年地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中国画和中国人的心中是由来以久的。中国绘画中很多观点都表明出来对“艺术真实性”的认识,如“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谢赫在“六法”中把“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排在“应物象形”前面。中国山水画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采用的表现手法是水墨写意、两度空间、散点透视,以及画面的留白,通过这些手法创作出的画面,没有一处符合自然的真实面貌,然而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欣赏和理解这样的绘画,因为它符合中国人内心的真实。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造就了中国人的心性和独特的气质,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不完全凭肉眼,而是通过心灵的眼睛看世界。画家们好像戴上了一种独特的眼镜,通过这个眼镜看到的是由黑白两色所组成的水墨世界,然而其中既有着自然的美景,也有着画家自身的影子,这正体现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天人合一”,这是中国的哲学精神在绘画中的运用。“天人合一”是中国画家对“艺术真实性”的感悟和认识。当人们把主观情感灌注于艺术作品中,客观物象改变了原有的面貌,但内在精神却更好地表观了出来,画家恰如其分地利用客体的内在精神表达自己的主观精神,两者的交融完成了“天人合一”。这与西方现代派艺术中所追求的表观客观物体内在本质状态、表现艺术家的主观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美,但是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早认识了几千年,也许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阐述的正是宇宙以及人类心性中最本质的东西。依据这样的哲学思想创作的作品当然更符合“艺术的真实”。在这种哲学思想下形成了很多画论。任何艺术课题都是有规律性的,“艺术真实性”也应作为规律性的东西被艺术家认识,应该以一件作品是否具有“艺术的真实”作为评价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在哪种艺术更真实的问题上纷纷扬扬地争论个孰是孰非。现在,在后现代艺术中,“艺术真实性”的释读也变得愈加困难了,因为,后现代主义艺术本身一方面具有极强的排斥性,每一个艺术家和艺术流派之间既相互竞争、相互批判、相互否定,又自我批判、自我否定,因为他们认为那些作品不符合“艺术的真实”同时后现代主义又有着巨大的包容性,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风格迥异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正是这些有着独特经验的个体,根据各自的文化内涵和对世界的认识,把自己的主观精神和艺术刨作活动联系在一起,提供给我们独特但却真实的视觉体验。也正是这一件件发人深思的艺术作品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变奏曲,在这里没有哪一个艺术流派能独占鳌头,众多的流派都力图在这一片天地里占有一席立足之地,他们正创作着空前丰富的艺术作品。人们也渐渐认可了那些千奇百怪的作品,并从中释读出“艺术的真实”来。正是这种包容性促使着艺术家不断去挖掘表现“艺术真实性”的可能,拓宽了“艺术真实性”的领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作品。

上一篇:古文类文体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幼儿便利洁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