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7-04 04:52:09

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将是高职高专院校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在获得空前发展的情况下也在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于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能定位以及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现状,高职高专院校应当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以及金融行业的现状,研究具体的、结合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金融人才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5-01

“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发展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金融行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经济大国也必然是一个金融大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人才的需求,而培养金融人才的渠道和途径也是各种各样的,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能定位,本文就高职高专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创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人才培养模式之于高职高专教学活动的意义

具体来说,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和操作的过程,它是对具体问题的一种抽象的解决过程。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培养目标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是既包含过程又包含结果的一种教学活动。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一个特殊的存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技术、服务、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其培养目标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实践性。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主张的一种具体化体现,而这种教育思想则影响着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而人才培养模式也涵盖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与内容,有什么样的教育主张,就会有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样也会培养出相应的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定向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发展方向。

2.创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专业金融人才的素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奋斗的需要,更是高职高专院校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需要。从社会角度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我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金融格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各国的金融市场的连接日益紧密,间接的推动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发展格局呼唤更多的不同层次的金融专业型人才。而从学校角度,不同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应用型人才又有不同层次的划分,有技术应用型、知识应用型和创新应用型。随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扩招,学生生源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结合实际,研究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对金融行业而言,金融市场层次不同,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有较大的差异。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多的要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社会实践素质较高的人才,才能接地气,才能会被更多的社会部门所接受。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必须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师资力量,探索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金融实践应用教学意识不强

传统的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一些一线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金融专业教育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时间较晚,发展时间不长。因此,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沿袭了一般财经类高校的金融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的照搬现象,没有很好的突出金融专业的高职高专类的特色。一般的财经类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教学,是以培养研究型金融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其教研内容相比其他金融院校来说也乏善可陈,遑论体现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了。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强教学人员的应用方面教学意识,将教学目标与市场的需求相挂钩,提高金融实践课程教学的比重,突出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特色。同时,由于金融改革的实践性比较强,信息容量比较大,信息更新速度比较快,而学校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又过分依赖金融教材,金融教材的滞后性导致金融教学的时效性较差,导致学校金融理论教育的泛泛性,金融实践实施的滞后性以及实践教学的不足,从而导致高职高专金融人才培养的三不像,不像重点院校的研究型人才,不像一般本科院校的综合性人才,也不像中职类的技术型人才。

2.金融教学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由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发展时间比较短,因此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对其他高等院校的金融课程设置进行了一定的借鉴,而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正是教学思想的一种体现。现在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其课程的设置有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宏观、轻微观的特征,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金融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这种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的课程设置,不能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型金融人才。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同样不利于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师资力量保障

师资力量是进行学科建设的关键,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相应的专业金融教师资源。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其教学模式也有着一定的特点。只有建设一支符合高职教学特色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的突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优势。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引进的金融教师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本身就是金融科班出身的学生,其教学思维同样是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对实践教学经验的缺乏。这些教师在理论方面一般有着较好的素养,但由于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一线的金融服务经验比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高专院校金融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的薄弱。金融行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金融技能涉及很多实务操作内容,如果任课教师不懂期货的实际操作、不了解外汇操作的交易过程、缺乏股票实务操作基本技能,很难想想他们会如何教会学生怎么做,也就无法谈论学生的金融技能的提高了。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应用型金融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

三、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与时俱进,建立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金融教学理念

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最主要的职能,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无论发展哪个方面的学科,都要注意突出高职高专的教学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人们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价标准不是以其学术水平以及师资力量作为标准的,而是以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标准的。只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较深的专业造诣的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2.突出特色,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金融教学体系的建设,不能照搬普通财经类大学的金融教学模式,必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教学体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金融教学途径。金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过程,其中更应该突出高职特色,对实践应用教学有所侧重。首先,要搞好金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其次,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应该进行大胆的学科探索,要搞好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实践教学内容并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3.加强专业型金融师资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

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学实践改革的必然趋势。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素养和实践教学操作能力。在金融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也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随着市场的发展金融知识在不停的更新换代,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而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以突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色。建立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一方面需要加强金融教学师资队伍社会技能技师的培养和证书获取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业务岗位顶岗的锻炼,使教师真正掌握金融一线岗位的知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应用型教师团队的综合教学素养,也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金融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雨露、汪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育的特点与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