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先秦时期人才观及其启示

时间:2022-07-04 02:52:40

浅析我国先秦时期人才观及其启示

摘要:“国以才兴,政以才立”,人才问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我国先秦时期研究人才观的历史悠久,很多贤人、大家都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完备的人才观系统理论。我国先秦时期人才观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宝库,其中有许多人才观思想的闪光点对我们今天从事人才工作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先秦时期 人才观 人才 启示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人极其重视对人才问题的研究。我国先秦时期的各派学者大家对关于人才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的突出代表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大学派。

一、儒、墨、道、法的人才观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他的人才观主要分为人才标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标准、人才的培养观三部分。孔子把品德放在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他认为“仁”是道德思想最高境界,必要时人才要能够做到杀身成仁。人才要有“忠恕”的品格,“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孔子认为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他还提出“学而优则仕”的人才选拔观点。在人才的选拔方面孔子提出要打破门第之见,破格提拔“德才兼备”的人。选拔人才要全面考察,他在《论语.为政》中指出观察人的三个原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在人才培养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性,相近;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孔子提出了衡量人才的标准,还阐明了选拔、培养人才的原则方法,对后世人才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人才观主要体现在甄别人才、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三个层面。关于甄别人才,墨子有三条标准,即道德高尚、能言善行、知识广博。在选拔人才方面,墨子认为应破除门第观念,有能力则上,无能力则下。在培养人才方面,墨子重视环境对人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认为应为成才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从而使人受到好的熏陶。墨子的人才观博大精深,他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一套人才观理论。

道家以老子为其代表,老子的人才观亦非常推崇道德品质。老子认为人才应具有博爱之心,并且具有宽广博大的胸怀。人才应该善于团结人。老子的人才培养之路集中体现了辩证法的精髓,如“大乎其微”、“少则得,多则惑”、“大器晚成”等等。老子的人才观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其中蕴含着极其宝贵的思想内涵。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人才观反对儒家、墨家的“仁”“义”,他首次将“服从”视为被统治的普通民众为人处世的第一美德,这对后世人才观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韩非关于人才的标准是忠君贤智,忠君是首要条件。在人才的选拔方面,韩非认为前人的“听言”“观行”还不足以考察人才,他提倡对人才既要逐个考察,也要注意群众的反应。“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听,故听莫聪焉。” (《韩非子》)。在人才的激励方面,韩非认为应该奖功罚过。他从人的天性喜好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而憎恶对自己有害的东西出发,认为“为人臣者,畏株罚而利庆赏。”韩非的人才观虽然是为统治阶级的君主服务的,但其中仍有许多积极的内涵,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如“滥竽充数”、“三人成虎”对我们当今的人才工作仍有重要的启迪。

二、启示

我国先秦时期的人才观都非常重视人才对国家、社会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机遇期,充分重视人才对经济建设、对社会进步的决定性作用,全社会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会对我们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先秦时期先哲中绝大多数都将思想品德至于人才标准的首位,孔子的“仁”、老子的“博爱”等都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选拔人才必须做到“德才兼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我国古代的人才观思想是与当时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的,社会需求决定人才观思想,人才观思想又反过来促进或阻碍社会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才观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我们今天做好人才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上一篇: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下一篇: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