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辅导”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3 09:32:00

“情绪辅导”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情绪辅导的涵义,通过分层次组织教学、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从五个方面进行情绪辅导,把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行为轨道上来,以适度稳定的情绪继续学习。

【关键词】情绪辅导;体育教学;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47-01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同的刺激,必然引起学生各种不同的情绪体验。无论是正面的情绪体验,还是负面的情绪反应,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加以调整,势必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1 情绪辅导的涵义

情绪辅导是指在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立场、角度思考问题)基础上,仔细察觉、把握、处理人的情绪反应,通过合理有效的规范措施,使人摆脱眼前的情绪状态,进而以稳定的情感投入目前事件处理的一种育人过程。在以往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只注意以成人的情感开展正面引导、教育,却忽视了学生和孩子的一切情绪存在的合理性。久而久之,学生与教师、家长疏远了,关系淡漠了,而教师、家长竟全然不觉,常常是想沟通、亲近,却无从下手。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家长忘记了自己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情绪感受,以责任感代替了情绪辅导,以成人的感受取代了学生正常、客观的情绪体验,学生在家庭、学校所拥有的情绪反应权利被剥夺了。长此以往,学生以为自己的感受与成人不符,一定是自己的情绪是错误的。因而,造成了一些学生自卑、抑郁、焦虑,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正视自己。当出现一些学习困难时,难以把握自己,难以处理好与人、与事的关系,随之一些学生便出现了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却总难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2 为情绪辅导创造良好的条件

2.1 分层次组织教学:按学生的体能、技能、兴趣进行分组教学,使每一组学生都在相同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能有效防止少数学生因能力差产生自卑心理。即使在多项教材同课教学时,还可以按学习兴趣分组进行教学,避免因兴趣不同产生负面情绪,增强情绪辅导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2 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根据每个学习小组的不同水平,分别制定相应的、经过努力能实现的具体教学目标。使每一小组的具体目标不能脱离课堂教学总目标,并为之服务。这样做的结果,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所得。使同一小组学生情绪辅导的基础相对一致,便于教师实施集中的情绪辅导。

2.3 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水平: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目标是学生的目标,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让学生剖析,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考核让学生参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组织少、教学指导上和对学生强烈、普遍的情绪反应的辅导上。

2.4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绪辅导的前提。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在教学中就可能产生误解和隔阂。因为,任何教学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内涵。融洽的师生关系常伴有积极的心境状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与开展有效的情绪辅导。

3 怎样开展情绪辅导

3.1 教师的同理心是情绪辅导的基础:在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学习中受伤、受挫、努力与结果不一致时,必定会产生悲观无助的情绪,此刻学生最需要支持,如果教师以同理心出现,理解学生此时的情绪体验,学生会深刻感到支持的力量,相信教师在他们出现学习困难时是可以信赖的。便会打开自己的心扉,让教师走入他们的情感世界,把他们的感受送给教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动机变的更加单纯。即使偶与教师发生冲突,也会与教师站在同一立场上去面对,一同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有了同理心,情绪辅导才更容易开展。

3.2 认真察觉和肯定学生的强烈情绪:教学中察觉学生的情绪,不仅要注意负面的,也要重视正面的,尤其是强烈的情绪。当学生几经努力掌握了复杂的教材,或参加教学比赛取得胜利后,会产生强烈的喜悦情绪,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肯定他们的成功,分享他们的喜悦。使学生珍惜这种情绪体验,更加坚定信心地今后的学习。而当学生遭受挫折、失败而产生强烈的苦恼、焦虑情绪时,教师首先要以同理心接受并肯定这些情绪体验然后和学生一起查找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扶平情绪创伤,重敛信心投入学习。

3.3 强烈的情绪反映是教师实施个性教导的良机: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体验,都是显示学生个性的很好机会。特别是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学生所表现的情绪,都是比较直接的、真实的。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学生的情绪反应越强烈,心灵门窗就敝开的愈充分。应适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了解学生内心情感世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收集信息。

3.4 帮助学生描述强烈的负面情绪:体育教学充满了乐趣与,同时也随时可能产生挫折、失败,甚至损伤等。如在教学中出现了损伤情况,学生必然产生恐惧情绪。教师在现场做好应急处理后,应重申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以及遵守练习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不回避问题。之后,课下对受伤学生的个别情绪辅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搞不好,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障碍,即今后遇到复杂、危险教材时而退避三舍。因此,课后除进一步做好伤病医疗处理外,还应帮助学生描述受伤时的情绪体验,施以同理心。让受伤学生把焦虑、恐惧的情绪,通过语言描述宣泄出去,减轻心理压力,抚平心理伤口。

3.5 设定行为规范,否定不良行为:在教学中学生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情绪反应,并非只停留在现有情绪体验上。尤其是反映强烈的负面情绪,很可能用不良行为来宣泄负面情绪,这种行为后果对教学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如联系失败后对体育设施的破坏,比赛和游戏是对同伴的人格侮辱等。教师此时仍要以同理心去理解学生的情绪反应。但必须对其不良行为设限,批评其因负面情绪所产生的不良行为。通过疏导负面情绪,把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行为轨道上来,以适度稳定的情绪继续学习。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情绪辅导可谓知易行难,尚无规范的做法,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

上一篇: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动” 下一篇:浅议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放”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