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07-03 07:45:09

独立院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 在现有情况下,独立院校教育如何既能培养社会、企事业单位满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又能兼顾独立院校及其学生的实际发展,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力图在对独立院校培养的人才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存在的差异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独立院校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出独立院校在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有利改革策略。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the educ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how to cultivate superior talents to satisfy the need of superior applied talents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and consider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 and its student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solv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difference between college talents and talents enterprise needed, this paper has found the shortage in college education, and come up with the reform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uperior applied talent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关键词: 独立院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s;superior applied talents;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82-02

0 引言

从我国目前高级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现状和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看,培养人才是大事。高级应用型人才不同于“白领”和“蓝领”,他们通常是进行科学的比较和分析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具有颇为独特的工作性质,其工作职责多为中层管理、实际操作、技术革新、项目改进和产品的分析、研究、开发、设计现场等。三者的区别在于所掌握的知识的层次不同。

1 独立院校培养的人才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存在的差异

两者在三方面存在差异:①能力结构是否完善;②知识结构是否完善;③能力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结构能力的不完善,独立院校的毕业生相对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事实上前者在工作中却表现出进入状态慢,实际操作技能欠缺等不足。高级应用型人才理想的知识结构应以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为核心,以通识知识为平台。虽然知识和能力不能严格的对等,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就失去了基础,反之,是否具有一定的能力影响掌握知识的速度和深度。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独立院校毕业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的是因为知识、技能单一,不能适应转岗、换岗的变化;有的是由于求知欲不强,缺乏思考,缺乏终身学习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由此可见,独立院校人才在能力可持续发展方面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存在差距。

2 独立院校现有模式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机制和观念滞后 目前,国内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由不同的政府机构主管,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便。由于独立院校没有把向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学生不愿报考独立院校,许多学生宁愿留级或者复读也不愿到独立院校上学。同时,人们普遍认为独立院校的学生比本科院校的学生素质低。客观上导致人才评价错位,造成高级应用型人才投资需求不足的局面。

2.2 独立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由于对高级应用型人才认识界定不清晰,导致独立院校在教育目的上,往往都会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理念上大部分采用的“重知识、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2.3 独立院校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独立院校的毕业生与高级应用型人才标准存在差距和其教学水平提高缓慢有直接的联系,表现在:一是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课程体系陈旧。独立院校沿袭传统本科院校的模式办学,专业设置过宽或过细;不能体现出针对当前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没有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二是师资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教育起步晚,教师队伍学历较低,因此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授课和实践是不同的老师,因此缺乏知识和技能双向型的老师——“双师型”;三是教师数量不足,出现“一师多学科”的现象。三是缺少教学实践基地。大多数独立院校缺乏建设良好、设备先进的实习基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实习基地。缺少这些必要的设施和基地,培养优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可以说是在空谈。

3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针对目前独立院校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的理想途径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3.1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重塑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首要问题。社会对独立院校的定位,致使学生在心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学生的自卑心理,由于公众对独立院校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在校生产生自卑心理,自认低人一等。二是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没考上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被动。一项对独立院校院校3000多名学生的调查表明:有31.2%的人对自己所学专业兴趣不大,24%的人认为自己的学习跟不上,有30.9%的人对个人前途缺乏信心,认真听讲的只占15%。三是自制力差。独立院校学生行为易失控,违纪现象多,迟到、旷课、迷恋游戏、夜不归宿,成为独立院校学生很普遍的现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结合;第二,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首先,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在注重共性教育的同时,要注重个性教育。为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更大的空间。其次,针对独立院校学生的特点,建立适合发展的教育环境。

3.2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想途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比较理想的途径。实践是将知识和能力结合的方法,而企业是实践的最理想场所。而且许多技术是在应用中不断改进的,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所以,独立院校与企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校企合作,是学院和企业的双赢。学院通过和企业的合作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为社会和企业输送着人才。

3.3 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

校企合作能保证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数量。单靠企业培训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数量是很有限的,而且是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校企合作能确保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这种途径既使独立院校的办学更加规范,又充分挖掘企业实践的作用。学生除了学校完善的专业理论教育,还能在实际岗位提高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不是“胚才”,而是可以“零距离”上岗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既能发挥自身的规模效应,又能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直接避免“岗前培训”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再次,校企合作能促使学校和企业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独立院校的师资中真正具有“双师”资格的人少,上实践操作课的老师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聘请企业内的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课老师。

3.4 校企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方式

①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在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部分培养任务。②产学研结合方式。学校利用与校办企业的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③校企股份合作培养方式。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资金等多种形式向独立院校学院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企业对独立院校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企业通过参与办学来参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2005(01).

[2]刘慧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中存在的偏差及纠正[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05).

[3]徐霄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准市场化的办学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

上一篇: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下一篇:公安现役部队干部能力生成体系探究